欧亿代理1970> 欧亿开户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驰志空天 功成有我 欧亿开户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驰志空天 功成有我 凤凰花开盛夏至,一程山水一华年。2024届高校毕业生正收拾行囊,准备迎接新的人生篇章。临行前,校长和老师们的殷殷嘱托,是莘莘学子在大学校园的“最后一课”。 谈人生、谈担当、谈学习、谈奋斗……校长们或深刻或幽默的话语,是深深不舍,是切切期待,更是新旅程的锦囊。人民网特别推出“这个毕业季,校长有话说”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各享风雨灿烂!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李依环)“同学们,毕业不是求学问道的终点,而是远大前程的开端。”今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2024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校长王云鹏向全体毕业生送上温情寄语。 王云鹏表示,新的征途中,愿同学们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坚持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敢为人先的魄力勇气、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拼搏的奋进品格、担当有为的实干作风,不断涵养“大我”格局、追求“忘我”境界、永葆“真我”心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广阔天地间振翅翱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发表致辞。校方供图 王云鹏题为《驰志空天 功成有我》的致辞原文(节选)如下――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今年1月,学校有186名本科生、1716名硕士生和204名博士生圆满完成了学业;本月,学校又有3074名本科生、2509名硕士生和616名博士生完成学业、被授予学位。我代表赵长禄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关心支持你们的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身处伟大时代,注定亲历不凡。这几年,我们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心潮澎湃,也对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倍感振奋;我们因脱贫攻坚千年圆梦欢欣鼓舞,也为北京冬奥的成功举办热血沸腾。一桩桩里程碑事件,不仅提振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底气,也为我们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机遇、注入了动能。 旭日初升,你们在北航蓬勃向上。先后经历过高考延期、云端学习等特殊考验的你们,纵使万般艰难,依旧蝶变成长。计算机学院的王帅同学,创新提出混合视觉跟踪方法,成果直接服务于杭州亚运会文旅产业;经济管理学院的刘安地同学,创造了500胜场的傲人战绩,在北京高校羽毛球锦标赛为学校斩获历史首金;国际学院的巴罗同学,这位西班牙小伙自学掌握了篆刻手艺,并通过网络向世界分享北航见闻、讲述中国故事;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梁正同学和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郝天顺同学,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用大爱点亮希望之光;还有你们中的李咏霖、李一川、崔荣旭、文振威4位同学,作为北航机器人队的核心成员,此时正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全力备战全国机器人大赛,祝愿他们为学校再立新功!此外,还有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你,都在北航这片沃土上肆意绽放,书写了丰富多彩的绚丽青春。 风华正茂,北航因你们奋进昂扬。我们共同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综合办学实力大幅跃升。10个高峰学科展示“硬核”实力;卓越工程师、“协和医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多点开花;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教授太空“出差”,院士增选全国高位领先;“零磁空间”大设施,以及一大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按下快进键,在打造国之重器中担纲挑梁;京杭两地三校园生机勃勃,北航人众志成城,正朝着第十七次党代会锚定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行。 同学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有志青年挺膺担当、建功立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临别之际的“最后一课”,我有三句赠言与大家共勉。 第一,仰望星空,心怀“大我”。放眼当下,社会思潮激荡交锋,价值观念各有不同,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我”,始终是青年前行路上最闪耀的选择。 我校1953级校友王昂,在歼8定型试飞中遭遇了引擎骤停、无法重启的紧急情况,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他毅然放弃跳伞,驾驶失去动力的飞机滑翔140公里,最终保住了先进战机和科研数据,用生命守护了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大我”。还有沈元、陆士嘉、屠守锷等一批创校先贤,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果断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义无反顾抱志归来,生动诠释了“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价值追求。 同学们,北航人的“大我”格局是与生俱来、代代相传的。希望你们扎紧扎深志向之根,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大我”之中,在时代浪潮中赓续北航担当! 第二,脚踏实地,躬身“忘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全力以赴地“忘我”投入,就能比其他人更接近成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宫声凯院士,攻克航空发动机涂层重大技术的经历最能印证“1万小时定律”。由于涂层材料只有通过1万小时的热循环实验才能达到航空发动机性能的要求,他带领团队全年无休三班倒,十年的全情投入终于让航空发动机叶片穿上中国人自己做的“衣服”,最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还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苏东林院士,曾为某项目研发连续驻扎实验室长达一个季度,每天起早贪黑、两点一线,路途中琢磨的都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完全忽略了季节的更替,到初夏项目结束时仍然身着棉袄。超乎想象的专注,助她带领团队牢牢铸就先进国产装备“电磁魂”,保障陆海空天全系统制胜疆场。 同学们,“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君子跋涉,唯有专注,方可远行。希望你们练就心无旁骛的钻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以“忘我”的精神状态不懈奋斗,在逐梦的跑道上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第三,自信坚定,秉持“真我”。人生道路从来不会一马平川,顺境逆境都是必修课,与其随波逐流、瞻前顾后,不妨坚持做自己,内心纯澈勇敢面对。 你们的老学长、刚刚发言的吴剑旗院士,长期致力于某项“卡脖子”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同类另一项技术长期占据世界主流的背景下,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坚定相信自己的技术判断,选择了当时非常冷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凭着一股倔劲和狠劲,最终研制出该领域世界上首个先进装备,捍卫了祖国蓝天的安宁。还有来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马克-亨利・德宏教授,怀着一腔热忱不远万里来校任教。他热爱生活,闲暇之余常与学生探讨中国诗词、制作法国美食,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同学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希望你们倾听内心的声音,走好脚下的路,以“真我”心态成就专属自己的精彩。 同学们,毕业不是求学问道的终点,而是远大前程的开端。新的征途中,愿你们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坚持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敢为人先的魄力勇气、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拼搏的奋进品格、担当有为的实干作风,不断涵养“大我”格局、追求“忘我”境界、永葆“真我”心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广阔天地间振翅翱翔! 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鹏程万里、幸福常伴!不论你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北航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北航,期待你们常回家看看! (责编:李依环、刘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30
欧亿注册登录>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携手AI,实现智慧超能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携手AI,实现智慧超能 凤凰花开盛夏至,一程山水一华年。2024届高校毕业生正收拾行囊,准备迎接新的人生篇章。临行前,校长和老师们的殷殷嘱托,是莘莘学子在大学校园的“最后一课”。 谈人生、谈担当、谈学习、谈奋斗……校长们或深刻或幽默的话语,是深深不舍,是切切期待,更是新旅程的锦囊。人民网特别推出“这个毕业季,校长有话说”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各享风雨灿烂!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李依环)华东师范大学日前举行的2024届毕业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校长钱旭红寄语到,面对人工智能,年轻人不能故步自封,要携手人工智能,借助人工智能弥补自然人类的某些缺憾和不足;要驾驭人工智能,要用全面而多样的思维能力超越知识无限的人工智能;要实现智慧超能,在人类新文明的曙光中,获得幸福。 对于即将离开校园的学子们,钱旭红寄语道:“对每个人而言,未来不是没有苦难,但我们必须坚信未来必将美好;未来不是遇到的人都一定善良,但我们必须相信善良。因为对美好、对善良的信赖和向往,可以增强肌体抗逆免疫力,增强信心和精神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学校2024届毕业典礼上致辞。校方供图 钱旭红题为《突破人工智障,炼就智慧超能》的致辞原文(节选)如下―― 又到了说再见的季节,今年的毕业花,紫红色的柳叶马鞭草正在盛开。在此,我代表学校,以校长、老师、长辈的身份,向同学们表达深深的不舍,并送上殷殷嘱托和切切期待。 当前,人类新文明的曙光已经出现。2023年以来,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AI技术在全球风起云涌,以颠覆性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变革人类社会,给每个个体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吞纳一切、记录一切、处理一切信息的“AI新新人类”,能让人“起死回生”的“数智人”已经诞生,并在快速进化、不断展现。人工智能从萌芽到崛起,坐了近70年的冷板凳,其突然崛起,不仅是科技的一次重大飞跃,甚至将造就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对于教育而言,人工智能除拥有海量数据,还具有跨模态、跨学科、跨行业等特点。借助于AI,我们可以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的因材施教,让每个人实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这在以前几乎是天方夜谭。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过度信赖、盲目使用AI,无节制地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甚至决策权,我们可能会被AI取代,沦为“工具的工具”“机器的仆役”。 早在2018年,“智能+”战略就被列为学校“幸福之花”发展战略的五大方向之一。今天,你们即将毕业,或继续深造,或走向社会的大学。在这里,我以“突破人工智障,炼就智慧超能”为题,和大家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并以此作为赠言。 第一点,面对AI,我们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丧失自我。要时刻铭记我们都要成为独立自由且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不能固执地与AI对立,或不愿接受,或心生恐惧;我们不能拒绝与AI相遇携手,更不能片面强调自身和本专业、本行业的特殊性、保守性。今日AI的降临,就像蒸汽机、电力、计算机来到人间。拒绝AI就如同当年人们用牛车拒绝汽车、用马车拒绝火车一样荒唐和不堪。 我们同样不能滥用AI。不能以促进福祉或者学习为理由,随意部署全时无死角的监控,肆意侵犯个人的隐私空间;不能用AI人机交互去替代必不可少的、有温度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与关爱;更不能不标注、不申明地过度使用AI,以防止不自觉中养成思维懒惰,成为AI的傀儡附庸或者废柴。 我们需要与AI共进化,但要防止AI把你我和人类带入歧途深渊。AI会撒谎、欺骗,以至于产生幻象,会对人类进行负面模仿。随着技术发展,AI的逻辑推理能力会越来越高,从而其潜在的欺骗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我们要超前应对AI,杜绝AI引起的伦理问题,今后的社会、行业、产业需要众多首席伦理官为我们树立无形的防灾墙。 第二点,携手人工智能,在新文明的曙光中,让自己金光灿烂。 人口减少、人才渴望、效率提升是人们面对的重大问题,智能发展、绿色发展成为迫切需求,这就更加需要人工智能弥补自然人类的某些缺憾和不足。 借助于AI,可以训练和发展人们的超限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你们要规避那些缺乏创造力的、简单重复性的、互联网和智能化可以替代的工作。一些僵化固有的学科、专业、行业、区域划分,人为地割裂、束缚了每个人的发展,解决这一难题通病最好的办法,就是“超限”,即以“最大的原则性+最大的灵活性”为原则,超越一切局限、界限、极限。AI源自信息学科,但现在早已超越学科,AI为“超限”提供了工具和平台,帮助我们更轻松地实现原本不可能的连接,进而上升为“超限”的创造能力。 人类携手人工智能,正在多个领域取得颠覆性、创造性的进展。比如,AI大大加速了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科学研究及实验探索,AI主导实现高效的软件编程,AI加速了文学创作,AI实现超现实的文化旅游体验,形体艺术可以通过AI联想达到更多更高的境界。在AI游戏中,人的欲望、情绪、特征,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表达和投射,可以依此进行超现实社会模拟及数据采集,使得人文社会科学虚拟实验室成为可能,让人类社会的有效治理更加智能。 第三点,驾驭人工智能,在新文明的曙光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中经受了亿万年的选择与进化,AI就像人类创造的智能体,尽管其在某些技能方面可能胜过人类,甚至导致某个人、某些人可能会被AI取代、因AI而失业,但AI的发展不可能超越运行了亿万年的自然规则、社会规则。我们人类要保有生涯的成功和生活的价值,就必须驾驭AI,以保有人类的尊严:给AI定“规矩”、定“生涯”、定“使命”。 当前的AI技术,虽发展迅猛,但瓶颈突出――能耗远超预期,AI的能耗远超看似柔弱的人脑,人们普遍担心AI发展的尽头将是“缺电”。应对这样的问题,发展量子科技显得至关重要,未来AI是否能持续快速、可靠地提升,将一定程度取决于量子科技的发展。过去一百多年,量子科技改变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当前正在改变人文社会科学。在AI时代,量子学说和量子思维将影响人类的方方面面。 AI是聪明,精于算计、追求极致;但人可以智慧,审时度势、懂得进退。钱学森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说,人工智能是思维科学的工程技术层面,直接改造世界。而思维科学是平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一个新的科学。在人工智能时代,在知识点的掌握和简单的劳动等方面,人类比不上AI,将让步于AI;而思维的多样性、复杂性、跳跃性和创新性则主要依靠人类自身去完成,人要用全面而多样的思维能力超越知识无限的人工智能。 第四点,实现智慧超能,在新文明的曙光中,成为幸福的“飞天”。 要让AI时代美好,首先人类自身要美好。科技发展到今天,但我们仍常被个人的欲望、群体的乌托邦所困扰,难以达到智慧,难以依道而行、超能善成。 就像今天人们用天量数据训练出AI语言大模型,在远古,没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朝代的《老子五千言》,就是基于远古数千年数据清洗拟炼而成的大道规律模型,是数千年前建立的并照亮未来的人类智慧超能。 老子思维告诉我们,脱离或者违反自然的人,不可能获得幸福。我们要保持对AI的谨慎,因为它不是自然的“人”。我们发展AI是为了解放人类,而不是替换人类、让人失业。将来,AI可以接替人类从事生存型的劳作,人类从而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休闲、创作和探险。人类从走出丛林的那时起,就一直受限于产业、经济和时空,休闲从未作为价值成就人类的自我实现。未来,AI及其智能体可能成为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者,人类则幸福地成为享受者、评价者和引领者。 毕业生们,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时期。对每个人而言,未来不是没有苦难,但我们必须坚信未来必将美好;未来不是遇到的人都一定善良,但我们必须相信善良;因为对美好、对善良的信赖和向往,可以增强肌体抗逆免疫力,增强信心和精神力量,让每个人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毕业生们,每个人都会遇到逆境和顺境。在你们未来的人生中,要谨记并秉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到:顺境不癫狂,逆境不绝望;善用他人之力,超前布局预期。在糟糕的逆境,通过学习、训练、实践将信心或财富转换为潜在的能力;在幸运的顺境,将储存的潜能转化创造为财富,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永远。让我们一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们一起,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的永续,义无反顾地奔向前程。 2023年底,学校启动实施“数智跃升”计划,打造“爱在华东师大”的升级版“AI在华东师大”,其目的就是要让学校和每位师生,在“AI时代”赢得先机。我校不仅仅在传统的教师教育领域,更要在广泛的学科专业领域引领育人创新。我校在人工智能的相关领域有很好的基础,登月、深海、航空、航天、极地都有华东师大的身影。我们要超越离散知识点、超越单一思维模式和思维体系,我们要建设成为超限融合、多态叠加的未来大学。 远行将近,学校为每位毕业生准备了您专属的、由AI制作的、独一无二的数智礼物《我的元宇宙――在华东师大的独家印记》。这份礼物依托1000余万校园数据及其智能联结的那些有温度的回忆和有热度的成就,让大家可以追忆从入学到毕业的似水年华,还能重温“与学校同进步、共发展”的点点滴滴,揭秘独属于自己的“成就勋章”。希望大家能够带着这份专属的“独家印记”,怀着饱满的热情与力量,奔赴下一个人生远方。 (责编:郝孟佳、刘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开户流程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30
欧亿代理> 欧亿娱乐平台总代理_中法教育交流的“双向奔赴” 欧亿娱乐平台总代理_中法教育交流的“双向奔赴” 原标题:中法教育交流的“双向奔赴” 中法两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法两国同为教育大国,教育合作历史源远流长,结下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一直以来,法国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合作伙伴,双方从政府到民间、从大学到中小学、从学生交流到教师互派,教育合作蓬勃发展。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提出推动未来3年法国来华留学生突破1万人、欧洲青少年来华交流规模翻一番(以下简称“3年1万,欧洲翻番”)的重要倡议。6月21日,中国教育部和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将在巴黎共同举办中法教育发展论坛,这是两国教育部首次在巴黎主办教育发展论坛。中国教育部还将与驻法国使馆、驻欧盟使团共同举行“3年1万,欧洲翻番”倡议启动活动。未来,相信两国教育合作将不断深化,双方学生交流规模将继续扩大,为推动中法关系深入持久发展、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和互信发挥重要作用。 历史长河中的每一次相遇 “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 1866年,在法国人士的参与下,中国创立了福建船政学堂。1877年,船政学堂选派优秀毕业生赴欧洲留学,这是近代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法学生。他们在法国期间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回国后成为20世纪初活跃于我国科技、外交、军事等领域的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掀起了第一次赴法留学的高潮。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探寻救亡图存之路赴法游学。这个时期,北京中法大学和里昂中法大学先后成立。这批赴法留学生学成归国,积极投身于中法两国教育、文化、艺术等合作与交流事业。 1964年,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新中国首次向法国派出90余位年轻留学人员,1965年又派出第二批,合计182人。他们率先成为中法友好往来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做出了扩大派遣留学生的战略决策,推动形成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潮。法国是中国留学生主要目的国之一,广大留法学生回国后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动了中国与法国各领域的合作交流。 新时代教育合作硕果累累 留学生是两国友好交往的使者,在促进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友好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法国波尔多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身着传统中国服饰的女孩,用手中的小提琴演奏着一首首动人的中国乐曲。她叫毛聆玲,就读于法国波尔多音乐学院。在多年的街头演出中,她遇到过专业的舞者、歌手、吉他手与她即兴合作,遇到过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通过手机和爱人分享她的演出,还有一位在中国生活过5年的孩子妈妈因她的乐曲潸然泪下。中西文明在毛聆玲的一次次街头演出中相遇、交融,并以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观看演出的人。 曾在武汉大学就读的法国留学生勒黑波妮深深沉醉于武汉这座将古老与现代融为一体的“魔法”之城。她在武汉老街菜市场感受熙熙攘攘的人间烟火,在武汉美术馆学习中国水墨画的悠久历史;同时,她也会通过“游湖北”客户端进行景区预约、购票,并熟练掌握一切生活必备的互联网技能:外卖点餐、网络购物、扫码付款、共享单车、就医预约……身处武汉这个经济繁荣且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她一边体验着年轻人时尚的潮生活,一边感受着底蕴浓厚的江城文化。 2014年,中法两国政府正式设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10年来,机制各领域取得丰硕务实的合作成果,为加快推动双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新闻媒体、旅游、体育、青年、妇女、地方合作等各领域人文交流,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机制框架下,双方开展了教育务实合作。两国教育主管部门间还设有中法教育混委会,定期召开磋商会议,规划教育合作。两国还签有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为两国学生交流和校际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语言相通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随着中法两国交流的日益深入,两国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今天,中文已成为法国的第5大外语,有4万多法国学生学习中文。法国本土及海外省共建有62个中文国际班、18所孔子学院和1个孔子课堂,中文学习已经覆盖了法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是全球中文教育本土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同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9所中法双语小学,约2万名中小学生把法语作为必修课,170余所中国高校开设了法语语言文学专业。 21世纪初,中法两国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开启了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办学之路。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然成为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一种成功模式,也是传播优质教育的媒介和中外合作的优秀典范。除设立实体办学机构,两国高等院校还依托各自优势学科或专业,积极探索项目制合作办学方式,共同培养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其中,中法工程教育合作是最活跃、最富成效的领域。2004年11月,作为中法两国建交40周年的合作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签订了共同创建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合作备忘录,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所中法合作的工程师学院。20年来,学院已招收近2200名本科生和1500余名研究生。毕业生中有人支援非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支撑;有人参与中国C919大型客机研发,为其全球供应链建设及对标国际通航标准贡献力量;也有不少人投身到生物医疗、电力交通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中。 迎接中法教育合作新的春天 法国是最早与我国开展教育交流的西方大国之一。中法两国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科研究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双方的合作有助于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近年来,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中国积极推动与国际社会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中法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这些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两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深厚友谊播下了种子。随着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深入,教育合作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为两国的共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一个甲子,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年份,我们更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为两国的教育交流合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中法两国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更需要加强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合作模式。 中法双方将在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进一步密切教育领域高层互访,增进理解和互信,共同做好教育合作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快学生交流,特别是为更多优秀的法国学生学者来华交流学习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随着新冠疫情过去,人员线下交流快速恢复,越来越多的法国青年学子来华交流学习,中国将为促进中法学生平衡流动作出更大努力。双方将办好更多教育务实合作项目和活动,共同实施好“蔡元培博士生交流项目”,加强两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共同办好“中法中学生数学交流活动”“中法学生同上一堂语言课”等,为两国青少年交流搭建平台。进一步扩大语言合作规模,从而进一步推动两国学生交流和教育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有历史的沉淀、现实的基础、未来的蓝图,中法关系必将如春天般充满生机、欣欣向荣。” (记者 李盛明)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厂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29
欧亿平台> 欧亿代理工资_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欧亿代理工资_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李婕)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11条稳就业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 通知明确,合并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登记失业青年的,可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可给予剩余期间见习补贴。政策均执行至2025年12月31日。 通知指出,实施先进制造业青年就业行动,建立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打包办理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和助力人才发展系列政策。鼓励引导基层一线就业,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统筹推动其他基层服务项目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适当扩大招募规模。强化创业支持,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责编:郝孟佳、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娱乐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28
欧亿代理注册> 欧亿代理网址_中小学生质量教育读本正式发布 欧亿代理网址_中小学生质量教育读本正式发布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李�P)20日,中小学生质量教育读本新书发布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 据介绍,该读本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编写,共两册,分别为《小学生质量教育读本》和《中学生质量教育读本》。小学生册围绕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质量知识展开,联系生动的事例设计问题情境,讲述质量故事,传递我国悠久的质量历史和先进的质量文化。中学生册运用丰富的案例,系统介绍质量内涵、质量方法、质量基础、质量安全及法治保障,以及中国特色质量管理实践和我国质量建设成就。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发展局副局长张蕾蕾介绍,编写出版这套读本是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将质量内容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部署的具体行动。读本的出版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生质量知识和技能、树立质量意识和理念,为质量强国建设培养生力军。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日春表示,中小学生质量教育读本是人教社在主题出版领域推出的又一精品力作。希望通过该读本,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质量素养和质量自信,传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主动参与质量共建共治共享活动。 (责编:李依环、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注册登录网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28
欧亿代理注册> 欧亿注册1970_华东理工大学:今年拟招本科生4170名 新增电子信息材料专业 欧亿注册1970_华东理工大学:今年拟招本科生4170名 新增电子信息材料专业 2024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在新的形势下,高考生们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各类专业对口哪些职业?又有哪些发展前景?人民网特别推出“2024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为广大考生解读专业特色与就业方向,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参考。 华东理工大学地处上海,1952年建校,原名华东化工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人民网:2024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亮点或新变化?招生专业有无增减? 华东理工大学:2024年学校招生总计划为4170名,较2023年有所增加。学校的优势招生专业,如工科试验班(智慧化工)、工科试验班(生物医药)、机械类(机械智能化实验班)、化学、“计算机与金融学”双学士学位、“能源与经济”双学士学位、“化工与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等增加招生计划110名。总体招生计划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且全部为本科计划,学制四年。 学校今年新增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招生。为适应我国集成电路、微电子、半导体照明、微电子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学校集全校优势资源设立该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在电子信息材料及相关领域,特别是封装材料、工艺过程材料以及测试分析材料等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人民网:请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及特色专业。 华东理工大学:学校目前设置本科招生专业68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 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化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理科专业认证的专业,商学院全部专业通过三项全球权威国际认证――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EQUIS(欧洲质量改进体系)认证、BGA(商学院毕业生协会)认证,药学专业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药学专业认证。 此外,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自动化、电气及其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1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人民网: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您对考生填报志愿有什么建议? 华东理工大学: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考生在填报高考专业志愿时,选考科目范围必须符合学校相关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3+3模式”省份(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选考科目要求包括:物理必选+化学必选(简称“物化双选”)、不限。 对实行高考综合改革“3+1+2模式”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物理科目类再选科目要求包括化学必选、不提科目要求等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类再选科目要求均为不提科目要求。 人民网:请介绍一下转专业政策。 华东理工大学:“双向选择”转专业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鼓励个性发展、强化质量意识、改革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举措,使优秀学生和确有专长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一般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转专业的申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特长,按照一定的筛选规则和程序,批准部分学生转入其他专业学习。转专业比例可达15%。 具体安排以学校教务处当年公布的通知为准。 (责编:李依环、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官网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28
欧亿平台开户> 欧亿平台注册_张藜:将老科学家故事一代代讲下去 欧亿平台注册_张藜:将老科学家故事一代代讲下去 原标题:张藜:将老科学家故事一代代讲下去 5月30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90多位科学家的400余件(套)珍贵实物面向公众展示。这些珍贵藏品来源于一项重大工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张藜是采集工程的首席专家。开馆当天,她心潮澎湃:15年采集路,走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采集工程启动于2009年,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中央组织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实施。这是一项抢救性工程,旨在通过口述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把反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资料保存下来,为深入研究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提供第一手素材。 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是采集工程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曾感慨,每位老科学家的成长都像是一个谜,老科学家的去世就意味着谜底的消失;对新中国科技发展史而言,就意味着永远失去了一位宝贵的亲历者。 张藜长期研究科技史,深知史料和规范的重要性。采集资料主要分为口述资料、实物资料和音像资料三大类。采集工程有一套完整的采集流程、规范要求和清晰的工作指南。张藜表示,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对待采集资料中的任何一种观点和评价。她希望,采集工程留下的资料能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文献。 2010年夏天,采集工程第一期试点采集启动,围绕老科学家学术成长经历这一主线,对50位老科学家系统地进行资料采集与整理、研究工作。照片、手稿、信件、工作笔记……采集人员要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每位科学家的15类资料,并完成时长至少8小时的视频访谈。 十多年过去,首批采集的老科学家多已离世。抢救性的采集留下了老科学家们最后的讲述和音容笑貌。这些珍贵史料,不仅是老科学家们个人学术生涯的历史记录,更是现代科学技术相关领域近百年来在中国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不同类型的资料中,实物资料难得且珍贵。但这些是科学家及其家人的珍藏,如何说服他们“割爱”?采集启动之初,张藜曾逐一打电话,甚至登门拜访。她向科学家们承诺:这些资料一定会得到妥善保管;一定会有一个平台,将它们永久珍藏。 科学家的信任,重逾千金。当初的诺言,也兑现了。15年来,4000多名采集人员奔赴全国各地开展资料采集。截至目前,采集工程已完成674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作,共获得实物原件资料14.7万件、数字化资料34.5万件、视频资料47万分钟、音频资料56万分钟。这些都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如今,观众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就能看到科学家的手稿、书信、藏书、衣物、公文包……它们是往昔峥嵘岁月的浓缩,也是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展示。那些对普通人来说可能遥远的科学家形象,不再只是一个个“名字”,变得立体了起来。 张藜说,科学家也有喜怒哀乐,同样会碰到困难,同样会因此沮丧。只是他们锲而不舍,想办法克服困难,闯过关卡。采集工程15年的努力,让更多人得以了解科学家如何在茫茫黑夜中看到成功的曙光,如何在披荆斩棘后到达成功的彼岸。 正如张藜所说,从资料的搜集到使用,过程艰难,步骤繁琐,需要耐心、细心和毅力,而且这些工作很难被公众看到。但只要能记录下那段宝贵历史,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些珍贵史料,为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提供了宝贵资源,也让科学家精神产生更强大的时代感召力和引领力。张藜希望,能有更多青年投身采集事业,以热忱之心,研究科技史,弘扬科学家精神,将科学家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 (记者 张盖伦) (责编:郝孟佳、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27
欧亿平台开户> 欧亿2注册_黄佳琦:借人才支持“东风”顺势成长 欧亿2注册_黄佳琦:借人才支持“东风”顺势成长 原标题:黄佳琦:借人才支持“东风”顺势成长 2012年获得博士学位,2022年就凭借在电池等领域作出的贡献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等奖项,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黄佳琦的科研道路看似一帆风顺,但他实则也迷茫过。 “没有迷茫过的博士生涯是不完整的。”黄佳琦告诉记者,青年研究者难免遇到许多困难,但当前的环境给予人才众多便利和机会,让他们可以借“东风”顺势成长。 青年教师,俗称“青椒”。黄佳琦说,“青椒”在科研起步时遇到的困难很多,其中两方面尤为突出。一是入职新单位后,以往的科研工作中断,暂时没有后续团队支持,凭个人单打独斗很难出成果;二是虽工作积极性高,想法灵活,但研究思路发散,研究可能会走一些弯路。 黄佳琦认为,独立科研能力是科研人员最核心的能力,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研人员不断磨炼,也需要环境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包容。 两次来自外界的支持,对黄佳琦影响很大。 2015年,经中国化工学会推荐,黄佳琦入选中国科协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下简称“青托工程”)。 青托工程是中国科协打造国家创新人才后备队的人才服务项目。该工程不设定具体选题、不做硬性考核,支持青年科研人员独立发展。这给了黄佳琦很大自由空间,对科研起步阶段的他帮助很大。 在青托工程资金、个性化培养方案以及托举导师支持下,黄佳琦完善研究,将成果发表在业界顶级刊物上,成为该领域内的重要文献。 另一次重要支持来自北理工。2016年,32岁的黄佳琦以预聘副教授身份进入学校新成立的“人才特区”――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依托北理工对青年教师、创新人才的相关资助计划,黄佳琦顺利组建了由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多层次研究队伍,并逐步建立了实验平台。 “依靠学校的人才支持计划,我才能在较短时间内组建团队,并在研究当中取得一系列新突破。”黄佳琦说,他的团队结合学界、业界在特种电池方面的研发需求,投入到高比能电池能源化学方面的研究。 入职北理工3年内,黄佳琦带领团队在基于转化反应的电池新体系研究中取得系列基础研究进展并在实际器件中得到验证,他也因在学科领域的高影响力入选了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名单。 通俗来讲,黄佳琦的许多研究成果可以助力电池储存更多能量,从而拓展电池的性能极限和应用边界。 在黄佳琦开展的电池新体系研究领域里,无论基础科学原理还是各个层级的器件组装方面,都缺少可借鉴的成熟经验。“科研难免遇到进展不顺利的时候,但是看到了国家的需求,就知道大方向在哪里,真问题是什么,我们就有信心克服困难。”黄佳琦说。 认准我国新能源产业和电池研究发展的大方向,黄佳琦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以锂金属电池为例,针对锂金属电池工程化遇到的界面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等痛点,黄佳琦带领团队深入解析原理,解决应用的关键问题。 随着成果的积累,一些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和黄佳琦团队寻求产学合作。科研资源多了,团队发展也进入了良性循环。 回顾科研路,黄佳琦说:“我很幸运,赶上科技创新的黄金年代,契合着国家的需求,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施展了科研能力。” 黄佳琦表示,科学研究永远是在未知体系中进行探索,青年科研人员要在努力提升业务能力的同时放宽眼界,更多关注国家需求和产业重大问题,尽早挑起大梁。而在选定研究领域后,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持之以恒进行探索。他说,目前我国新能源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自己和团队将继续紧跟国家需求,力争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记者 孙明源) (责编:郝孟佳、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平台待遇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27
欧亿注册登录> 欧亿开户1970_北京工商大学评选首届“四优”研究生导学团队 欧亿开户1970_北京工商大学评选首届“四优”研究生导学团队 人民网北京6月21日电 (记者李依环)什么是良好导学关系、如何构建良好导学关系、怎么健全导学关系评价保障机制、怎样以良好导学关系助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日前,北京工商大学举办首届“四优”研究生导学团队评选活动。 北京工商大学评选首届“四优”研究生导学团队。校方供图 活动现场,该校15支优秀导学团队同台展示。经过200余名师生评委综合评判,最终,近10项可推广的导学团队建设经验脱颖而出。据悉,这场评选是北京工商大学着力以构建良好导学关系为抓手,以学术能力培养为牵引,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探索举措。 带领导学团队潜心营养学产学研一体化攻关,为60多家企业新增产值70多亿元;跟进式与引导式相结合,探索培养研究生能力,为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厚植家国情怀,关注心智障碍者的法律保障研究,为心智障碍者和失能失智者家庭带去希望之光;坚持经世济民,在导学共同体构建、学术能力培养、就业能力塑造等方面形成成功经验……记者了解到,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入决赛的15支导学团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育人经验。 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寇红江总结发言。校方供图 “良好导学关系是办好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基石。”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寇红江表示,今后,学校将持续以立德树人优、导学关系优、科研成果优和团队发展优为评价标准的“四优”研究生导学团队创建为抓手,充分激活情怀、责任、信任、卓越因子,创新导学团队育人模式,促进思政教育与科学研究同向同行,培育更多精神共鸣、价值认同、学术共进的导学共同体,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贡献北工商力量。 (责编:李�P、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1970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27
欧亿注册登录>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将“流动就业服务车”开进社区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将“流动就业服务车”开进社区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云霄路社区的广场上,一辆蓝色的可移动摊位车旁围着不少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好不热闹。 刚刚下楼的韩莹莹也凑上前去。“莹莹,你不是正在找工作嘛,赶紧来登记一下!”邻居吴阿姨热情地招呼韩莹莹,随手从小车上拿起一张宣传页递给她。 韩莹莹接过宣传页,只见上面印着政府关于促进居民家门口就业的一些政策说明,还附有四个二维码,分别是求职登记、“政策+创业+培训”需求登记、区人社局服务公众号和相关业务咨询。 韩莹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码上传了资料。没几天,她就接到了电话通知:工作人员通过数据比对、岗位筛选,推荐她去一家海运公司面试。面试前,他们还提供了一些岗位信息、面试技巧等指导。不到一个月时间,韩莹莹成功入职。 这辆蓝色小车是市南区专门投放的“流动就业服务车”。在周末、假期或者街道、社区活动日,社区工作人员和人社部门专业人员共同“出摊”,在人流密集和就业需求旺盛的小区,形成集政策宣传、求职登记、岗位推荐、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于一体的“流动窗口”。2023年下半年至今,市南区已投放约100套“流动就业服务车”。 “‘流动就业服务车’是我们延伸就业服务到社区的有效手段,是市南区开展‘社区微业’三年行动、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创新举措之一。”青岛市市南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管理科科长齐之虎告诉记者,“社区微业”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微就业、微创业、微培训、微组织和微服务,通过“五微”逐步健全社区就业促进体系,帮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和创业。 “流动就业服务车”投放后,成效显著。2023年,全区约7000人通过政府帮扶实现再就业;2024年一季度,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31人,其中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0%以上。(记者刘艳杰 朱楠) (责编:李依环、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