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注册1970_爷爷编选教材,灌注着对祖国的爱
原标题:爷爷编选教材,灌注着对祖国的爱
讲述人:教育家叶圣陶孙女 叶小沫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爷爷叶圣陶一直保持着非常规律的作息:上午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处理工作,然后回家吃午饭睡午觉;下午2点开始动手改文章,通常一直改到下午6点。事务繁多的时候,他吃过晚饭还要再动笔工作。爷爷工作很忙,不是出去开会,就是趴在书桌前写写改改。他工作的时候,全家人都不会去打搅,年幼的我由于好奇,经常安安静静地站在书桌旁看他改稿子。
直到我读了几年书,才意识到爷爷是在编课本,我学的课本都出自他的手。爷爷还经常把爸爸叶至善叫到书桌前,和他讨论一些课本内容的修改。父子俩经常为了一篇文章的某句话或某个词讨论许久。
1950年12月1日,人教社正式成立,爷爷被任命为社长和总编辑。他带领着为数不多的编辑,主持修订和编撰了新中国第一套大、中、小学教材。为了让新中国的语文课展现新面貌、新内容,爷爷满腔热情地亲自上阵创作。例如,他为新课本写了两首有代表性的儿歌――收录在《高小语文课本》第一册当中的《国旗歌》《咱们的新国家》,体现出新中国成立后爷爷振奋的心境。
《朱德的扁担》《吃水不忘挖井人》等革命题材课文也经过爷爷的修改。爷爷的编辑工作极其细致,他经常会对一个语句反复琢磨推敲。
1981年,我采访了写《保护益鸟,不掏鸟窝,不摸鸟蛋》倡议书的11位同学,写了一篇《让全国的小朋友都知道》的报道。爷爷把其中一个孩子所说的“全国有两万万小朋友”改成了“全国的小朋友这么多”,我才意识到,原文是我自己强加的内容,修改后才更符合普通农村孩子的说话语气。
爷爷做了大半辈子教材编辑工作,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一直激励着我。尤其令我难忘的是,他把对祖国的爱、对新中国成立与发展的喜悦,灌注到了他所编选的每篇课文中。我成为一名编辑后,常常会回忆起这一切。爷爷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时刻督促自己成为一名好编辑。
本报记者 王美莹、靳晓燕、王斯敏、蒋新军
学术支持 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