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平台注册_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新论)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其中,针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需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言传身教,躬亲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重要指示要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价值先行,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独特的育人内容和方式,我们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课程,重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学、工学、医学类专业课程,重在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做好“结合”文章,各专业院系、专业教师就能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角色”、干出“特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更不是“为思政而思政”,而是在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教育,努力促进二者之间水乳交融、浑然天成,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实际效果。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首先,要在教学中强化育人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其次,要将课程思政资源和具体内容纳入总体教学目标,并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每一堂课;第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将课程思政要求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过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我们应心怀“国之大者”,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作者为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28日 07 版) (责编:熊旭、薄晨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