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官网注册_“寒门宣讲团”:帮助千万个过去的自己
2019年国庆节,王倩与西部计划志愿者合影。(左一女生为王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从初中到高中,家境贫寒的王倩都是老家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张明乡的“全乡第一”。她告诉自己,家里穷更要好好读书,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由于中考考了全乡第一,王倩成为“阳光班”的一员,享受学费、住宿费全免,每个月还有200元政策补贴。
2015年,王倩被北京交通大学录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彻整个张明乡。可是来到北京上大学后,她才发现,大学生活竟然如此难以适应。之前从来没有说过普通话的王倩,一开口说话就觉得别扭,生怕被人笑话。
王倩还记得,第一次上计算机课的时候,她不会开电脑。老师上C语言和JAVA编程课,对她来说就是一长串字符在电脑屏幕上来回滚动。此前,王倩只有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用过一次电脑――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点了几下鼠标。
来自甘肃农村的韩储银也遇到了类似的状况。初入清华大学的时候,韩储银的普通话里夹杂着浓浓的西北味,他的室友曾笑他分不清楚前后鼻音,他也自卑得不敢主动和“城里人”讲话。
韩储银的家在甘肃省静宁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家里祖祖辈辈务农,他也从小就熟悉了牧羊放牛。小学六年级时,韩储银开始下地耕作,头戴一顶草帽,手握一杆长鞭,再扛一架木犁,牵着两头老黄牛在烈日炎炎下耕地。
这样的生活环境与在城市里长大的同学们截然不同。韩储银深深感受到自己和同学们的差距,他感叹“清华里大神太多了”。他曾因3个小时解不开一道数学题,在深夜里痛哭;还因为不会做PPT,凌晨5时跑到学长宿舍请教。
经过不断的锻炼与实践,王倩和韩储银都发现,学习掌握一门新的技能并不困难。王倩说:“觉得不行的时候就努力学,自卑也是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韩储银和王倩,都加入了“雁行中国”公益活动。“雁行中国”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寒门宣讲团”,这个宣讲团里的成员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寒门学子”,他们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2所高校。
每年暑期,加入宣讲团的新成员都会到河北、重庆、陕西等地的多所高中进行宣讲,给高三学生分享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考试技巧等。参加宣讲团将近5年时间,曾依靠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的王倩说:“帮助别人,就像是在帮助过去的自己”。
虽然韩储银也曾感到自卑,但他觉得正是土生土长的自然环境,磨练出自己坚强、乐观、不轻言放弃的性格。和许多跟自己家庭背景相似的学生聚到一起,他发现有的人沉默寡言,表现出极度的自卑,甚至会觉得走在路上,别人都在偷看自己,对自己指指点点。有的寒门学子为了不让同学发现自己家庭条件不好,放弃申请学校的助学金。
2015年8月21日,对韩储银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开学典礼,邱勇校长致辞演讲。韩储银和3000多名新生一样,正在认真聆听,突然间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邱勇说:“昨天在新生报到的现场,我见到了来自甘肃的韩储银同学,他出生在农村家庭,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小学时,他每天上学要翻两座山、�一条水沟;初中时,冬天夜里在没有暖气的宿舍里冻得睡不着,他就去操场上读书;高中入校时,他被毕业生光荣榜上‘清华大学’四个鲜红的大字吸引,从此立下‘上清华’的志向。今年他入选清华‘自强计划’,并在高考中获得全省理科第三名。”
韩储银的求学之路虽然艰辛,但是充满了温暖。初中时获得了一位北京女士的资助;高中时,他获得了浙江省一家公益基金会的资助。韩储银一直有个心愿:等自己有了能力,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要为家乡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王倩也有同样的愿望,她高中时享受免收学费、住宿费的政策,大学时申请助学贷款,获得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从上大学开始,王倩就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兼职当家教老师,到公司实习,王倩通过自己的努力挣生活费。有的时候,王倩还会给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书的妹妹一些零花钱。
“没有国家的资助政策,我们兄弟姐妹可能都没钱上学。”一直以来,王倩都想做些什么帮助别人,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2016年,王倩听了一场雁行中国的宣讲会,她十分认可雁行中国的理念,选择加入,成为宣讲团的一员。从校园负责人到北京总负责人,王倩已经在雁行中国度过5个年头,组织参与十几次活动。
王倩喜欢当老师,她给很多学生上过家教课,当听到学校有支教保研的名额时,王倩立刻报名。2019年6月,她和同校的6名学生,来到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第一小学支教。
因为有在学校乐团的经验,王倩当起了音乐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站在讲堂上讲课,王倩紧张极了。王倩记得她刚走进教室,同学们就开始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音乐老师。她带着颤抖的声音作完自我介绍,开始带着班里的同学们做游戏。
担心小学生难以接受深奥的乐理知识,王倩想了很多办法,观看教学视频,还给表现优良的学生奖励小红花、橡皮泥。
班里一个很调皮的男生,在她临走前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写着自己要好好学习,想考上北京的大学去找她;有学生给她送了亲手做的笔筒;还有一个女同学整整哭了一节课,舍不得她离开。王倩没有想到平日里上课难以管教的学生们,竟然对她有这么深的感情。她那天和学生们拥抱在一起,哭了许久。
高考结束后,韩储银就参加了家乡县城一家爱心企业的扶贫助学公益活动,在半个月时间里,到静宁县100多户贫困学子的家中做家访。这是韩储银第一次接触公益活动。
在家访过程中,有一个小男孩让韩储银印象深刻。男孩的父亲重病卧床,母亲离家出走。这个10岁大的男孩支撑起整个家,他下地种菜、开三轮车卖菜,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坚持读书,他坚定地告诉韩储银:“我也想上大学。”
2016年7月,韩储银和班里22名同学组成“丝路心征”公益实践支队,前往韩储银的家乡甘肃静宁开展支教、体育公益和扶贫调研活动。短短一周时间,他们教孩子唱歌、搭建羽毛球场、下乡去农户家访谈。
2017年暑假,韩储银组织了“雁行中国暑期大型公益宣讲团”,联合北京、南京12所高校的187名学生前往全国19个省83所高中开展公益励志宣讲活动,参与听讲的高中生达63700余人。
韩储银本科毕业之后,主动申请加入清华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并担任团长,以一名支教老师的身份来到了陕西延安,开启了一年的支教生活。
担任高中数学老师的韩储银,提前两周就开始备课,早已经将课程内容熟记于心。第一堂上课上,韩储银问大家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一位学生的回答是,“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宇宙万物的本质。”这个回答让韩储银很意外,他意识到村里的孩子也有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只不过缺少一个走出去的机会。
2020年2月,因为疫情影响改上网课,韩储银几乎每天都要录制视频课程。一堂30分钟的课,从备课、录制、剪辑、上传,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有时候信号不佳,韩储银还要抱着电脑爬到山上去找网络。
因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韩储银曾感到迷茫、无助,怀疑自己能不能当好一名老师。经过和同学们交流,韩储银发现问题在于同学们根本没有掌握基本的知识点。韩储银重新调整教学计划,每日午休时间给学生一对一辅导,经过他的努力,他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今年5月,韩储银所在的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中的一个支教团队青海湟中分队获得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的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韩储银收获了成长,从胆小羞涩的小男生成长为大方开朗的大男孩。支教结束后,返回清华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公益带给他的感动、温暖和力量将支持他继续前进。
“待到新木长成时,你会因为选择了我而欣喜。”韩储银至今仍然记得当年申请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时,自己写的一句话,他说:“我一直都在努力兑现这个承诺。”
见习记者 石佳
(责编:何淼、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