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代理官网> 欧亿2注册_新技术让博物馆展品“动”起来 欧亿2注册_新技术让博物馆展品“动”起来 原标题:新技术让博物馆展品“动”起来 暑期来临,各地博物馆人流量增加。近年来,文博产业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为公众休闲游览的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各地博物馆积极应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VR)、裸眼3D等技术,创新展览、互动形式,让观众感受到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之美。 虚实结合丰富体验 “戴上这个虚拟现实眼镜,可以‘穿越’到古代,看到过去大河村居民的生活场景。”在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一楼展厅的VR体验区,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刘奕畅介绍,观众戴上VR眼镜后,用手柄点击不同页面,就能看到大河村先民的生活场景。 在VR技术帮助下,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不再单纯用眼睛观看展品,还可以“参与”到展出中,更直观地了解展品。 在敦煌莫高窟景区内的数字敦煌沉浸展馆,观众戴上VR眼镜后,可以“走进”洞窟,打破时空束缚,“穿越”到1400多年前精妙绝伦的壁画世界。利用VR技术,工作人员对洞窟进行了1∶1高精度立体还原。在相关设备帮助下,观众不仅可零距离观赏壁画,而且可以“飞升”到窟顶,化身壁画故事主人公,与雷公等40余位神仙“共舞”。 与VR技术带来畅游虚拟世界的体验不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叠加,给观众带来虚实结合的参观体验。 在成都博物馆,观众戴上AR眼镜走进展馆,看着感兴趣的展品,随后眼镜中便会弹出展品图片介绍与视频讲解。这使线上讲解内容与线下展品有机融合,显著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如果不想佩戴AR眼镜,观众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指定App,使用AR功能。例如,相关手机App中的AR导览功能,将AR技术和线上地图结合,可实现3D立体导航,把导航路线叠加在真实世界道路上,指引观众尽快到达目的地。 除此之外,相关App在指定地点还设置了虚拟讲解员。观众扫描指定内容即可“召唤”虚拟讲解员,聆听有关展品的讲解。 光影技术还原历史 鸟儿飞翔、花朵绽放、溪水流淌……走进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随着全息投屏“画卷”徐徐展开,高5米、长40米的数字长卷将600多年前的《富春山居图》生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借助全息影像、裸眼3D等光影技术,沉浸式数字展览成为博物馆新的展出方式。观众站在展厅中便可“重回”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古代文明。 “利用光影技术辅助展示,在当下已经十分普遍。我们在整个展馆100多个位点运用了多种最新的光影技术,包括OLED交互、裸眼3D等。”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介绍。 在郑州博物馆二楼的裸眼3D展示屏前,游客只需站在地面上标示的“最佳观看位置”,就可获得“呼之欲出”的视觉体验。 郑州博物馆管理中心主任杨建军介绍,运用裸眼3D技术,游客无需佩戴眼镜或者头盔等辅助设备,就可以看到3D图像。它打破了传统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可以看到展品更多细节。 目前,郑州博物馆已对5件馆藏精品文物进行裸眼3D展示。 线上观展足不出户 除了不断更新展示、交互方式,近年来我国许多博物馆借助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在网站、小程序等平台办起了云上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将线下展览搬到线上,创新文物展示传播方式,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观众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够畅游文化海洋。 西安博物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采用实时云渲染、生成式人工智能、3D高清建模等技术手段,将文物藏品转化为可虚拟互动的内容。例如,在以重要馆藏《辋川图》为基础塑造的元宇宙3D互动空间中,观众可以借助手机、电脑、虚拟现实设备等,进入线上元宇宙空间,化身《辋川图》中的人物,自由行走在王维笔下的辋川二十景中。每到图中一景,都会触发相应的图景介绍以及王维所写的诗词,一景一诗,相互映衬。伴随着画中美景和王维的诗词,观众可以在笔墨山水间,尝试体会王维当时的心境。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动“智慧国博”建设。国博App、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的开发,让“云端国博”“国博云展览”“国博云直播”等活动成为常态。观众在云端就能欣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精品展览,近距离领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2023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新成果――中华文明云展试点上线。与以往展陈不同,该展览由我国博物馆界首个数智人艾雯雯担纲导览,引领观众沉浸式线上观展。 “祝贺可爱的艾雯雯入职”“古代记忆牵手现代科技,穿越现实感满满”……网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留言板上写下了对艾雯雯的赞美。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贺占哲介绍,中华文明云展是以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为基础打造的线上展厅。 “每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参观的观众都特别多。我们希望更多人在家里就能够看到这个展览,所以引入数智人艾雯雯,让它带领大家参观,会让观众感觉更亲近。”贺占哲介绍,艾雯雯既是一个虚拟角色,也是一个数智角色。研发人员利用数字孪生、骨骼绑定、动作捕捉等技术,让数智人拥有生动的表情与丰富的肢体动作,使静态的数字模型“活”起来,变成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与此同时,研发人员精准还原了展馆三维透视空间,利用三维与实景视频合成渲染技术,让艾雯雯“走”进现实场景。 艾雯雯可与馆藏文物产生神奇“感应”,具有让文物“活”起来的独特能力。除此之外,艾雯雯还拥有超强的自学和自适应能力,能够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与观众的互动技能。 (记者 都 �M)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8-24
欧亿代理注册> 欧亿注册登录地址_强化自主培养,让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欧亿注册登录地址_强化自主培养,让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原标题:【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强化自主培养,让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大运河漂来了北京城,一条跨越2500多年的运河滔滔而来。”时隔多年,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馆校融合课题组组长吕文清依然记得,这是七年级历史教材《隋朝大运河》备课教案中的第一句。“当年是先讲课,课后布置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吕文清说,现在依然以这句话开场,教法却变了,“我们以问题链为驱动,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和跨学科探究实践,在大运河博物馆和学校‘双师’指导下,结合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建构。” 这个看似微小的变化背后,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全面变革――从注重知识灌输的学习变为项目制、探究式、跨学科主题学习,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科学有效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初步形成。学校、师生乃至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为实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改革招生评价制度,把人才送上合适赛道 “拔尖计划”自启动以来,累计在77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布局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共吸引3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与“拔尖计划”相辅相成的,还有“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英才计划”选拔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高校,参加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探索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学联合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这些专项计划各有侧重、协同发力,为各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适合他们“向阳生长”的广阔舞台。 “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中,招生和评价制度是重要一环,旨在拓宽人才选拔路径,让具有创新潜质的各类人才都能冒出来。尤其是自2014年开始,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试卷命题越来越注重实践和真实情境,着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机械性的背题、刷题从此不灵了。”吕文清说。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看来,评价方式改革具有先行效应:“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育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后,一系列举措落地实施。其一,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实践探索,将德智体美劳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如新中考采用“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开发了艺术类与体育测试系统,这些都在引导中小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二,探索多元录取方式,开辟多条升学路径。如统一高考、综合评价招生、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等。 为了既选拔到适合的学子又兼顾公平,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和“专项计划”等20多项重要政策,如今“专项计划”已累计录取学生110万余人,形成保障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就读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新中考则采取名额分配政策,将招生计划中一定比例的名额分配到普通中学,多地的分配生比例逐渐从10%―30%提升到50%―60%。 革新育人方式,激发学生主体动能 随着评价改革这一“指挥棒”的变化,学校育人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从关注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变成了关注‘全人’,把人的全面成长放在了第一位。” “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带学生到劳动基地一起种植西红柿、红薯、花生等农作物,既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辛苦,锻炼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质。这些都是课程教学改革中强调的,也是培养拔尖人才所需要的。”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教师崔雪子告诉记者。她还指导学生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撰写调研报告,“让他们以问题为驱动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的趣味性,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海国际学校党总支书记刘慧囡介绍,学校通过设计高品质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思考。“高品质作业涵盖了跨学科、项目式、情境化任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通过完成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满足,想象力得以释放,探求欲得以增强,创新素养得到持续开发。” 很多突破常规的奇思妙想,开始改变学校教学方式――北京十一学校学生通过调研,帮助顺义区特产“古法手工豆腐”进入不少饭店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北京育英学校初二学生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实验室合作,利用数学建模知识设计出新款肉食新鲜度测试的工具模型;西安理工大学附中学生观察到“人类拿小物件时会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据此改进了人工智能机械手抓取物品的方式,使机械手的精细动作完成度大幅提升…… 在广大高校,教学方式更是发生了显著变革。 荣誉学院、实验班等新型育人载体百花齐放,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清华大学姚期智班等实现大师引领、科教融汇、贯通培养,成为广大学子心目中的“梦院”“梦班”;注重浸润、熏陶的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彰显了大学教育本质,构建起融通式拔尖人才创新培养体系;“一部六院”(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持续推动80所左右高校与100家左右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实现师资队伍、科研项目、实验实践条件等资源共享,提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理念指引下,越来越多高校摒弃千篇一律的“标准化”育人方式,为学生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优化教学内容,构建素养导向的“大课程观” 教学内容的变革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的科学指引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晰,素养导向的“大课程观”得以构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突出课程价值的文化性、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课程实施的过程性。 “在中小学层面,鼓励学校积极开发科创类校本课程,大力推进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帮助学生培养科研兴趣,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鼓励高校通过与中学联合建立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建设科技实验室及特色试验班等方式,丰富中学课程的学术含量,积极开展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李铁安介绍。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使命。这一目标追求,深刻体现在高校教学内容的调整革新上。 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智能视觉工程、智能海洋装备、健康科学与技术……在新增设的24种本科专业中,大多是“含智率”高、交叉融合的新专业,体现出服务国家战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 “一方面,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课程设置与专业前沿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等紧密结合,将前沿创新优势转化为人才自主培养胜势;另一方面,注重全球视野、世界眼光,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智力引进等方式,将世界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有效融入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介绍的做法,颇具代表性。 未来还需在哪些方面努力? 李铁安认为,要继续“夯实一个基点,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落到实处;创新一种机制,进一步深化中高考改革,探索构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模式;搭建一个平台,统筹大中小学、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有效衔接不同学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我们特别提倡‘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在实战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会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开始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青年人才产出重要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 教育强国建设,步履铿锵稳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深刻把握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越来越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正不断涌现,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 姚晓丹)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8-17
欧亿代理> 欧亿登陆线路_我科学家开发基因编辑新技术 欧亿登陆线路_我科学家开发基因编辑新技术 原标题:我科学家开发基因编辑新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是面向未来的技术,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基本实现了对基因的“单个修改”――单碱基和短序列尺度的精准编辑。那么,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实现一次修改全面覆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的生物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新技术,成功实现了以核糖核酸(RNA)为媒介的基因精准写入,为新一代创新基因疗法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这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李伟研究员与周琪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8日晚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李伟介绍,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命的蓝图,对基因组DNA实现任意尺度的精准操作代表对生命蓝图进行修改绘制的底层能力,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核心。目前,实现大片段基因尺度的DNA在基因组的高效精准整合,是整个基因工程领域急需突破的难题。 针对这一重大技术挑战,多种基因写入技术已被开发,但是这些技术大多依赖于DNA模板作为基因写入的供体。在实际医学应用中,DNA供体面临免疫原性高、在体递送困难、在基因组中具有随机整合风险等诸多挑战。 研究人员将视线转向RNA供体。RNA供体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可被非病毒载体有效递送、在细胞内迅速降解、无随机整合风险等特点,以RNA为供体的大片段精准写入技术,在安全性、可递送性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多次尝试后,研究团队选定R2逆转座子进行攻关。李伟介绍:“结合基因组数据挖掘和大分子工程改造等手段,我们开发了使用RNA供体进行大片段基因精准写入的R2逆转座子工具,能够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系、原代细胞中实现大片段基因高效精准的整合,最高效率超过60%。” 这一技术的突破,意味着可以通过外源功能基因的精准写入,来干预涵盖不同位点多种突变谱的基因所导致的遗传缺陷等疾病,能够开发更为通用的基因与细胞疗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李伟说:“这一技术目前尚无法实现在不同基因组位点的可编程写入,且在人原代细胞中的基因写入效率较低,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优化。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记者齐芳) (责编:李�P、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8-17
欧亿代理注册> 欧亿注册1970_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欧亿注册1970_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人民网成都7月1日电 (记者崔�文)近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学习使用座谈会在四川大学举办。来自70余家单位的100余名思政教育专家、实务工作者围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展开讨论,贡献智慧。 与会专家认为,要立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应对“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和补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短板弱项等方面,充分认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极端重要性。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必须把遵循教育规律作为首要前提,把推进思政课一体化作为牵引带动,把改掉顽瘴痼疾作为重要着力点,把完善工作系统作为重要保障,坚持贯通协同联动,积极统筹大中小学育人目标、内容、方式、队伍、成效、评价等要素,一体谋划推进思政课课程教材教学、日常思政教育活动、课程思政等,努力塑造纵向上各学段主线贯穿、有序递进、有效衔接,横向上各类课程活动同向同行、功能互补、相互支撑的育人新生态。 现场,与会专家围绕《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一书的学习使用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 (责编:崔�文、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8-07
欧亿代理1970> 欧亿开户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驰志空天 功成有我 欧亿开户_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驰志空天 功成有我 凤凰花开盛夏至,一程山水一华年。2024届高校毕业生正收拾行囊,准备迎接新的人生篇章。临行前,校长和老师们的殷殷嘱托,是莘莘学子在大学校园的“最后一课”。 谈人生、谈担当、谈学习、谈奋斗……校长们或深刻或幽默的话语,是深深不舍,是切切期待,更是新旅程的锦囊。人民网特别推出“这个毕业季,校长有话说”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各享风雨灿烂!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李依环)“同学们,毕业不是求学问道的终点,而是远大前程的开端。”今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2024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校长王云鹏向全体毕业生送上温情寄语。 王云鹏表示,新的征途中,愿同学们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坚持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敢为人先的魄力勇气、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拼搏的奋进品格、担当有为的实干作风,不断涵养“大我”格局、追求“忘我”境界、永葆“真我”心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广阔天地间振翅翱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发表致辞。校方供图 王云鹏题为《驰志空天 功成有我》的致辞原文(节选)如下――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今年1月,学校有186名本科生、1716名硕士生和204名博士生圆满完成了学业;本月,学校又有3074名本科生、2509名硕士生和616名博士生完成学业、被授予学位。我代表赵长禄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关心支持你们的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身处伟大时代,注定亲历不凡。这几年,我们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心潮澎湃,也对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倍感振奋;我们因脱贫攻坚千年圆梦欢欣鼓舞,也为北京冬奥的成功举办热血沸腾。一桩桩里程碑事件,不仅提振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底气,也为我们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机遇、注入了动能。 旭日初升,你们在北航蓬勃向上。先后经历过高考延期、云端学习等特殊考验的你们,纵使万般艰难,依旧蝶变成长。计算机学院的王帅同学,创新提出混合视觉跟踪方法,成果直接服务于杭州亚运会文旅产业;经济管理学院的刘安地同学,创造了500胜场的傲人战绩,在北京高校羽毛球锦标赛为学校斩获历史首金;国际学院的巴罗同学,这位西班牙小伙自学掌握了篆刻手艺,并通过网络向世界分享北航见闻、讲述中国故事;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梁正同学和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郝天顺同学,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用大爱点亮希望之光;还有你们中的李咏霖、李一川、崔荣旭、文振威4位同学,作为北航机器人队的核心成员,此时正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全力备战全国机器人大赛,祝愿他们为学校再立新功!此外,还有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你,都在北航这片沃土上肆意绽放,书写了丰富多彩的绚丽青春。 风华正茂,北航因你们奋进昂扬。我们共同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综合办学实力大幅跃升。10个高峰学科展示“硬核”实力;卓越工程师、“协和医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多点开花;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教授太空“出差”,院士增选全国高位领先;“零磁空间”大设施,以及一大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按下快进键,在打造国之重器中担纲挑梁;京杭两地三校园生机勃勃,北航人众志成城,正朝着第十七次党代会锚定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行。 同学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有志青年挺膺担当、建功立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临别之际的“最后一课”,我有三句赠言与大家共勉。 第一,仰望星空,心怀“大我”。放眼当下,社会思潮激荡交锋,价值观念各有不同,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我”,始终是青年前行路上最闪耀的选择。 我校1953级校友王昂,在歼8定型试飞中遭遇了引擎骤停、无法重启的紧急情况,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他毅然放弃跳伞,驾驶失去动力的飞机滑翔140公里,最终保住了先进战机和科研数据,用生命守护了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大我”。还有沈元、陆士嘉、屠守锷等一批创校先贤,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果断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义无反顾抱志归来,生动诠释了“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价值追求。 同学们,北航人的“大我”格局是与生俱来、代代相传的。希望你们扎紧扎深志向之根,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大我”之中,在时代浪潮中赓续北航担当! 第二,脚踏实地,躬身“忘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全力以赴地“忘我”投入,就能比其他人更接近成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宫声凯院士,攻克航空发动机涂层重大技术的经历最能印证“1万小时定律”。由于涂层材料只有通过1万小时的热循环实验才能达到航空发动机性能的要求,他带领团队全年无休三班倒,十年的全情投入终于让航空发动机叶片穿上中国人自己做的“衣服”,最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还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苏东林院士,曾为某项目研发连续驻扎实验室长达一个季度,每天起早贪黑、两点一线,路途中琢磨的都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完全忽略了季节的更替,到初夏项目结束时仍然身着棉袄。超乎想象的专注,助她带领团队牢牢铸就先进国产装备“电磁魂”,保障陆海空天全系统制胜疆场。 同学们,“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君子跋涉,唯有专注,方可远行。希望你们练就心无旁骛的钻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以“忘我”的精神状态不懈奋斗,在逐梦的跑道上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第三,自信坚定,秉持“真我”。人生道路从来不会一马平川,顺境逆境都是必修课,与其随波逐流、瞻前顾后,不妨坚持做自己,内心纯澈勇敢面对。 你们的老学长、刚刚发言的吴剑旗院士,长期致力于某项“卡脖子”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同类另一项技术长期占据世界主流的背景下,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坚定相信自己的技术判断,选择了当时非常冷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凭着一股倔劲和狠劲,最终研制出该领域世界上首个先进装备,捍卫了祖国蓝天的安宁。还有来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马克-亨利・德宏教授,怀着一腔热忱不远万里来校任教。他热爱生活,闲暇之余常与学生探讨中国诗词、制作法国美食,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同学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希望你们倾听内心的声音,走好脚下的路,以“真我”心态成就专属自己的精彩。 同学们,毕业不是求学问道的终点,而是远大前程的开端。新的征途中,愿你们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坚持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敢为人先的魄力勇气、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拼搏的奋进品格、担当有为的实干作风,不断涵养“大我”格局、追求“忘我”境界、永葆“真我”心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广阔天地间振翅翱翔! 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鹏程万里、幸福常伴!不论你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北航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北航,期待你们常回家看看! (责编:李依环、刘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30
欧亿平台> 欧亿代理网址_济南构筑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 欧亿代理网址_济南构筑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 当前,正是高校毕业季。山东国际会展中心热闹非凡,“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济南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在此举办。一辆辆贴有“人才专列”标识的公交车接连不断,不少前来应聘的求职者提着行李,有序走进人头攒动的招聘区域。 “现在济南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好,我愿意回到家乡发展”“我喜欢济南,很希望能留在这里工作”……招引大会上,济南不仅吸引着本地人才返乡,对外地人才、留学生同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阳介绍,近年来,济南市坚持“不唯地域引人才、不问出身评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遗余力为人才”,全力构筑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才在济南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内心有归属。 为了让人才在济南安心无忧就业创业,济南聚焦人才实际需求,动态调整人才政策“双30条”,完善顶尖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等支持政策;推出金融支持人才企业发展10项举措,组建首期规模3亿元人才基金,备案“人才贷”180余笔,“人才险”承保额25亿余元;出台动员激励广大人才投身乡村全面振兴21条措施,回引1483名人才返乡创业。“通过优化政策体系、完善配套服务、搭建创业载体,不断激发人才创造激情。”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王玉跃介绍。 “我现在受到的礼遇,反映了济南对新就业形态人才的重视。”来济10余年间,从一线“快递小哥”到“济南市技术能手”再到济南市E类人才,宋龙杰用自身的奋斗证明了英雄不问出处。这源于济南突出能力实绩,出台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办法,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 济南市还聚焦广大青年的“关键小事”和“人生大事”,面向全国大学生持续推出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免费游览景区、低成本住宿、婚恋交友等系列政策,让广大青年人才在济南既能安居乐业,也能成家立业。据统计,各地大学生在济南先后累计申领免费公交卡106万张、免费乘坐地铁550余万人次、免费观演2万余人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1日 13 版) (责编:李依环、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7-12
欧亿代理1970> 欧亿代理1970_山西闻喜:小院来了“新农人” 欧亿代理1970_山西闻喜:小院来了“新农人” 原标题:山西闻喜:小院来了“新农人” 科技小院指导教师林文(右一)与学生及农户交流小麦管理意见。受访者供图 5月19日,记者走进山西省闻喜县,只见闻喜小麦科技小院的师生们顶着高温在麦田中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工作。 闻喜小麦科技小院前身为山西农业大学闻喜小麦试验示范基地。 2009年,还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读研究生的邓妍第一次跟着导师孙敏教授踏入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时,内心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来到这里后,邓妍紧跟导师开展小麦试验研究,吃在地里、工作也在地里。多年后,邓妍发现这片土地已悄然改变了她。 为把年轻有为的硕博生培养成乡村振兴“新农人”,山西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团队提出“五导师联动”机制,即拜高校专家为“科研创新导师”,拜农民为“农事农情导师”,拜农技员为“生产技术导师”,拜企业家为“经营管理导师”,拜三农干部为“三农政策导师”。 “‘五导师联动’机制为我当时开展科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也给了我勇气和信心,促使我日后继续在农业领域扎根奉献。”提及“五导师联动”机制,邓妍回忆道。 五类导师默契配合,使学生真切了解了农情村情、乡土技术、三农政策、农业市场,也为小院师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课题。 小院师生调研发现,闻喜县小麦生产上存在干旱缺水、土壤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此,他们联合闻喜县农业农村局,依托科技小院和闻喜县翔垣畅农机专业合作社,采用抗旱高产品种,集成研发了旱地小麦蓄水保墒、宽窄行探墒沟播、适水减肥等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闻喜小麦科技小院研发集成的“小麦探墒沟播适水减肥抗旱栽培技术”被列为2023年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主推技术和山西省农业生产主推技术。 专家测产数据表明,使用主推技术的“中麦36”“晋麦92”和“临旱8号”3个品种地块产量分别为518.82公斤、560.45公斤和573.29公斤,较当地农户种植地块产量平均提高17.6%。 闻喜小麦科技小院播撒着希望和改变的种子。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经历自我蜕变,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迸发兴农新活力。在这里,邓妍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和价值,毕业后选择扎根农业领域,守好初心。 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闻喜小麦科技小院培养的研究生达44名,博士生7名。 “看着以前驻扎过小院的学生一个个成长成才,我由衷感到高兴。”孙敏感慨道,“我的使命就是做好接力传承,把科技小院的‘五导师联动’机制发挥好,让更多学生能成为‘新农人’。” 新一批入驻小院的研究生张梦月这样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让我欣喜的不只是万颗子,还有那无数的日日夜夜,自己为那一片麦田奋斗的足迹。小麦在拔节生长,我也在科技小院拔节成长。” 从秋高气爽到炎炎夏日,小麦经历数月生长,成穗结实,一片金黄,在广袤的田野上随风摇曳。闻喜小麦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将扎根土地,为农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通讯员 王文君 张 娜 记者 韩 荣) (责编:郝孟佳、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6-22
欧亿代理官网> 欧亿平台总代_我学者首创全新白血病治疗一体化方案 欧亿平台总代_我学者首创全新白血病治疗一体化方案 原标题:我学者首创全新白血病治疗一体化方案 4月30日记者获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良渚实验室教授黄河团队面向白血病治疗,设计了一种全新的CAR-T细胞治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体化方案。这一方案既能让CAR-T细胞持续发挥作用,又能减少化疗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相关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按照其细胞来源,可以分为B细胞肿瘤、T细胞肿瘤和髓系白血病三大类型。其中,T细胞肿瘤和髓系白血病恶性程度更高,也更易复发和转移。CD7分子是人体免疫细胞膜上的一类重要标志物,在多种T细胞肿瘤和30%的急性髓性白血病中高表达,备受科研人员关注。团队此前开发了靶向CD7分子的CAR-T细胞,并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显著疗效,但复发和感染问题依然存在。 “以往的思路是用CAR-T免疫疗法治疗白血病,再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移植手术的前提是要患者体内基本没有肿瘤细胞,还要摧毁体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黄河说,传统的移植方案需要先进行清髓性预处理化疗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很多终末期患者不一定承受得了。即使过了化疗这关,后续的抗排斥反应治疗仍会降低患者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 黄河介绍,部分患者在接受CD7 CAR-T治疗后会出现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即三个血细胞系都低于正常参考范围,以及骨髓中血细胞前体活性下降,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这个副作用使患者能满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跳过中间环节,实现CAR-T免疫疗法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缝衔接。 经过不断优化,团队首创的一体化方案在临床研究中收获了显著疗效,一年随访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达到68%。同时,接受一体化方案治疗后的患者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且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团队研究发现,所有参与研究的临床患者体内均能检测到CAR-T细胞。正是它们长期发挥作用,一直努力清除CD7阳性的肿瘤细胞,疾病才得到完全缓解。长期存续的CAR-T细胞也清除了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CD7阳性T细胞,进而控制了移植物抗宿主病。 黄河说,团队通过一系列研究,从内源机制上解释了这套一体化方案效果显著的奥秘,为将来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打下了基础。(洪恒飞 吴雅兰 记者江耘) (责编:李�P、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6-11
欧亿代理> 欧亿开户1970_北京教育学院举办学生欺凌防治专题研讨会 欧亿开户1970_北京教育学院举办学生欺凌防治专题研讨会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孙竞)日前,“看见・预见:学生欺凌防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教育学院召开。会议聚焦学生欺凌防治这一学校安全领域的重难点问题,从理论分析、实践探索和国际经验等层面探讨当前学生欺凌的应对之策。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表示,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是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涉及亿万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系统深入推进学生欺凌防治,要充分认识学生欺凌防治的重要性,主动发现学生欺凌现象和苗头,提前预防和处置;着力加强学生欺凌防治的学术研究,形成可用、好用、管用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学生欺凌防治的交流合作,推动跨部门、跨地区的经验交流和合作攻关。 研讨会上,三位学校安全领域的专家分别从不同视角作主题报告。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李雯从学生欺凌的认识澄清、突出特点和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的行动要点等三个方面解析了当前学生欺凌防治的认识与实践。天津市教科院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所长方芳以“宽容而不纵容:学生欺凌处置的法律依据与实践应用”为主题,结合实践案例,细致分析了学校欺凌处置的法律依据和基本流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高级官员王海燕基于学校安全教育的全球视野,分享了学生欺凌防治方面的国际经验和实践模式。 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的现实困境与有效突破”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展开了对话和交流,梳理当前学校防治学生欺凌的突出问题,总结应对问题的实践策略与有效方法。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肖韵竹介绍,未来,学院将从三个方面为学生欺凌防治提供专业支持。一是组建专业团队,深入开展学生欺凌防治的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学生欺凌防治的实践模式和有效策略;二是持续开发针对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班主任等群体的学生欺凌防治专题课程,为北京、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中小学开展学生欺凌防治提供实践策略;三是基于自身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欺凌防治的公益培训,为学生欺凌防治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 据悉,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北京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首都基础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举办。 (责编:李依环、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6-03
欧亿平台注册> 欧亿平台注册地址_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瓯绣作品展 欧亿平台注册地址_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瓯绣作品展 本报香港4月11日电 (记者陈然)香港理工大学10日举办“锦绣中华――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及瓯绣作品展”,以讲座、工作坊及展览导赏等多元化形式,弘扬中华文化及非遗工艺的魅力。 本次展览由香港理工大学主办,浙江省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是理大“中华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 香港理工大学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并致辞表示,理大重视科研,也致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社会各界推广、传承和弘扬。期望该活动有助社会各界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珍贵之处,特别是帮助年轻一代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进一步探索、创新和走向未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贡献香港和国家。 浙江省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志宏表示,本次展览汇集瓯绣等全国各地优秀刺绣作品,融入科技力量,创新展示方式,弘扬中华文化及传统工艺的魅力。衷心希望温州、香港两地以此次文化交流活动为契机,开启两地合作交流新模式,促进温州与香港“人更相亲、文更相依、心更相通”,也希望两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增进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城市协同发展。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瓯绣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工艺、民俗和经济价值。本次展览在理大校园不同角落展出多幅瓯绣作品,部分展区更融合科技元素,以独特的色彩技术展现刺绣工艺的美感。展览展期至本月23日。 (责编:李依环、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