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注册登录>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一根翠竹撬动绿色富民大产业(我和我的乡村(3))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一根翠竹撬动绿色富民大产业(我和我的乡村(3)) 2020年12月,王骁晴参加博鳌国际禁塑产业论坛。 受访者供图 竹碗、竹椅、竹桌……走进宁波士林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展示厅,上千种精致的竹制品让人眼前一亮。“竹不富民羞成业”,“竹二代”王骁晴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一直记得父亲说的这句话。 如今,这些凝聚着工匠精神的竹制品在世界舞台上多次亮相,凭借细致的雕花、精湛的工艺,中国人自己的竹制品品牌已打响知名度,王骁晴也带动着越来越多的竹农增收致富。 “让中国竹子走向世界” “桌台上的12颗钉子体现中国人说话做事好比是‘板上钉钉’,用桥梁构型设计的桌脚和拱杆,蕴含着企业将连接四海、共同发展的理念……”2018年,这款主题为“桥桌”的竹制品在第一届世界竹藤大会上大放异彩,被组委会指定为中国馆专用桌。这一刻的意义对王骁晴来说不同寻常,这代表她接手团队之后推出的“国潮”竹制品正在迈向世界舞台。 “中国竹子种类丰富,素有‘竹子王国’的美誉。但我在留学时发现,尽管中国的竹制品备受欧美客户的好评,但很多其实是在做国外市场的代加工。”2013年,王骁晴大学毕业后决定回国帮助父亲,打响中国人自己的竹制品品牌。 第一届世界竹藤大会举办时,王骁晴代表士林工艺主动报名参加。正是由于她拥有留学经历,精通外语,再加之对竹产业的了解,王骁晴被主办方任命为那届竹藤大会中国竹产业的“文化大使”,“以竹为媒”,让世界感受到厚重的中华文化。 “中华竹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我们产业人走向世界的发展底气。”王骁晴说,翠竹来自大山,手艺来自民间,每一件竹制品都蕴含着浓浓的工匠精神。每当参加国际性会议,主办方念到“中国代表”时,王骁晴的民族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因为这一刻,自己向世界介绍的是中国生生不息的竹海文化。 “哪怕再难,不丢下一名员工” 今年是王骁晴接手士林工艺的第10年,年轻人有想法有魄力,但创业期间难免遭遇荆棘。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运往欧美国家的港口陆续关闭,王骁晴公司订单锐减,大批竹制品滞留在国内。 “当时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工厂才能正常运行。为了降低风险,合作伙伴建议我们裁员。”回想那一年,王骁晴至今觉得“真难”:700多名员工,每人背后都是一个家。经过和父亲的深谈,王骁晴做了决定,哪怕再难,也不裁一名员工。面对疫情带来的困境,工厂处于不停工状态,缩短工作时间,为疫情缓和后的市场做足准备。 经过大半年“苦熬”,国外港口逐渐开放,正是因为王骁晴团队既做好防疫、生产也“不打烊”,他们能以最快速度拿出货品。欧美客户第一时间给了一笔订单,这笔订单让王骁晴追回疫情损失,也为工厂复苏带来了“春天”。 “只要不放弃,我一直坚信最后的结果都会是好的。”这位90后姑娘的脸上常带笑容。她说,自己在国外留学时的专业是企业管理,学到最深刻的知识,就是企业无论面对任何难题,都要有“站起来”的决心。企业不能“掉链子”,要向前走,给员工信心,给自己信心。 如今,士林工艺年生产各类竹制品1000多万件,85%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等国际市场,占浙江省宁波市竹制品出口额一半以上。此外,深耕“双碳”新赛道,公司先后建立“院士工作站”、宁波市中林竹子研究院等机构,不断对竹子进行深加工研究。同时,王骁晴还投入1800余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基本形成了一条低碳、环保、绿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 从一家山区木材厂发展成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外向型企业,目前,王骁晴团队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6岁,公司年轻且充满活力。“竹子作为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朝阳产业。现在有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愿意返乡加入我们。”但是,王骁晴坦言,竹林资源丰富的地方基本在偏远山区,当地村民普遍收入较低。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近年来,王骁晴带领团队立足本地资源,通过收购农户毛竹、提供就业岗位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企业还先后扶持了省内外10多家竹制品加工企业配套协作,实现一竹多用、综合开发的奋斗目标。 “我出生在大堰,永远是大山的孩子。”随着企业运营逐渐步入正轨,王骁晴作为宁波市奉化区留学人员创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还打算让更多留学生共同聚成合力,凭借有视野、有知识、会创新、敢创业的团队优势,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发挥才干。 目前,奉化区留学人员创业发展促进会拥有成员180人左右,基本以80后和90后青年为主。除了定期慰问空巢老人和关爱留守儿童,溪口镇桕坑村作为留学生的兴农基地,双方还建立了联络员制度,针对如何提升村特色农副产品经济效益展开探索,并进行定期交流,充分发挥现有回奉创业和工作的留学人才优势,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让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这些留学生走得再远,根还是在祖国,在家乡。助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希望我们的加入,能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王骁晴说。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4-21
欧亿平台> 欧亿娱乐注册_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第七届年会上海举行 欧亿娱乐注册_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第七届年会上海举行 记者25日获悉,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第七届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周慧琳指出,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是当今时代国家战略设计和重大政策制定的思想库、社会思潮的引领者,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促进国际交流与对话的重要平台。 新发展阶段推动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指出,应高站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总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开创性独特性的实践经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她认为,应组建一批以中青年为主、文理交融的社科创新团队,为参与全球科技和人文竞争做好人才和智力储备,遴选一批跨学科专家学者,组建高校智库专家库,打造政治可靠、素质优良、成果突出的骨干力量,优化高校智库人才和成果评价体系。翁铁慧指出,应探索创新,高标准健全高校智库的治理体系,建立高效协同的机制。 周慧琳指出,应发挥高校智库特有优势,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实践、阐释中国故事、提炼中国经验;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营造有利于智库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他强调,构建智库平台协同机制,强化合作研究与协同攻关,加快搭建协同机制,聚智聚力,推动有效资源、有效机制紧密围绕在时代主题上,为国际和国内科研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形成更多展现智库智识水平的成果。周慧琳指出,高校智库未来建设和发展应大力服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指出,近十年间,中国大学智库论坛成长为一个彰显中国高校智库综合实力的成果转化平台,一个集中展示中国高校智库创新思想、优秀成果的重要窗口。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将探索高校智库服务治国理政的新路径、新特色、新品牌,以中国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金力指出:“我们为推动完善上海智库同城协同体系、建设高校高端智库联盟、办好成果转化平台,贡献力量;以高校之‘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t认为,高校智库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助推器,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要成为政策理论建设的“智囊团”、人才培养的“播种机”。高校智库应致力于创建自主知识体系,产出示范性研究成果,要突出专业化,推进信息化,注重国际化。崔允�t指出,加强团队建设是保障高校智库生命力与战斗力的重要路径,要创新团队制度建设,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思想建设。 中国大学智库论坛自2014年至今,已累计举办7届年会、2届高端峰会和2场高端圆桌,参会人数达2000余人次。论坛初步建立起“中国大学智库思想的创造平台,智库优秀成果的传播平台,高端智库人才的聚合平台,智库研究与决策需求的对接平台”,凝聚了各方力量,形成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品牌。本届论坛年会设置五大圆桌会议,分别聚焦“经济新动能: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社会新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等。(记者 陈静) (责编:孙竞、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3-28
欧亿注册登录> 欧亿注册登录地址_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欧亿注册登录地址_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和朋友出门旅游,想学学手机摄影,拍点小视频”“身上小毛病不少,想学点中医理疗知识”“有没有糕点烘焙课程?学会了给孙子做好吃的”……近日,各地老年大学纷纷开始了春季学期的报名、入学工作。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各式各样的学习需求设立的不少课程,受到老年人欢迎。 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老年大学在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老年大学也出现了课程供给量不足、存在结构性短板等问题。 老学员不愿毕业 新学员报不上名 “没想到线上报名这么火,不到5分钟,课程全被抢光了。”上海静安区读者刘女士去年退休,觉得自己身体和精力还跟得上,不愿意在家闲着,希望去老年大学上课,学习的同时还能交朋友。可老年大学课程的火爆程度出乎刘女士预料。“除了线上报名,我还去报名点排队,排了3个多小时才排到,心仪的声乐、音乐欣赏之类的课程早被选完了。”刘女士说,她打听了市里其他几所老年大学的情况,火爆程度都差不多,各类课程“秒没”是很正常的现象,“听说有的老人为了上一门课,整整等了3年才报名成功。”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老年人都遇到过类似问题,老年大学的课程供不应求,想学的课往往人满为患,一些老年大学的网络报名几分钟内就全部报满,线下报名点也排起长队。 一边是新学员进不来,另一边却是老学员不想毕业,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多年仍不愿毕业的老人不在少数。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在老年大学学习早已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招生简章上有些课程招的人数并不少,可很多都是老学员续报,留给新学员的名额非常少。”江苏南京市一位读者说,“老学员不愿毕业,新学员就进不来,长期下来,造成很多课程都人数超标,也加剧了学位的供需矛盾。” 广东深圳市读者魏先生今年63岁,在当地一所老年大学学习太极拳已有8年。他坦言,上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到相关知识,而是为了社交需求。“退休后,我只能在家待着,闷得慌。上了老年大学的课程后,爱好相同的同龄人聚在一起,大家一起上课,还约着一起吃饭、旅游,开心得很。”魏先生说,老年大学的费用低廉,一学期不过几百元,“太极拳班很受大家欢迎,报名的时候也是一课难求。班里大部分人都是一起上了好几年的老朋友,新学员确实不多。” 据了解,一些老年大学为了解决老学员毕业难、新学员报名难的结构性问题,探索尝试扩大招生规模,对各类课程进行大班制改革等。但几年下来,班级人数大幅增长,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加之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教室资源有限等因素,有的老年大学只好放弃大班制,又恢复成了小班教学。 扩大办学规模 支持社会办学 老年大学学位供不应求的局面由来已久。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老年大学数量约7.6万所,包括远程教育在内的老龄学员共有1300万余人,仅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5%。与此同时,不少老年大学已经达到办学容量的极限。比如湖北襄阳市老年大学2022学年上学期共开设406个教学班,在校学员1.4万余人,每天上课学员约4500人次。上课人数已经远超出实际承载能力。 为解决老年大学一课难求的问题,2022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推进老龄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提出,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 除了增加老年大学数量、扩大办学规模,一些老年大学还在优化学员结构、完善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江西南昌市西湖区老年大学开设了声乐、手风琴、书法、国画、戏曲、瑜伽等15个专业32个班级,聘有28名专业教师,在校学员1200余人,老师少、学员多,一度让西湖区老年大学副校长孙晓明十分头疼。“学校各专业都在探索按学制、年限实行结业制度,规定学习最长年限,比如不超过3或4年。”孙晓明认为,类似的结业制度能够有效缓解供需失衡的矛盾,也能较好应对学员数量的逐年增长,“结业后的学员还可以重新报名其他课程,一方面使得报名流程更公平,等待多年的老年人也能报到心仪的课程,另一方面学校方面也能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优化学员们的学习体验。” 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奂平清介绍,我国老年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多年后,如今很多老年大学虽然已经转型面向社会全面开放,但管理机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仍然需要继续改进转型。尤其是公办老年大学持续火爆的同时,市场上优质的民办老年教育机构却为数不多,社会力量在老年教育方面的参与严重不足。“公办老年大学收费低、质量高,很受老年人欢迎。但面对数量众多的老年人,既有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都无法应对。”奂平清说,引入社会力量办学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比如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采取公办民营等多种方式,促进老年教育供给矛盾的解决。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支持各类有条件的学校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参与老年教育。 奂平清说,我国目前的老年大学有诸多种类,比如老干部学校、社区老年大学、开放大学体系老年大学、企业或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乡村老年学校等,建议各类老年大学积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向更多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创新课程设置 发挥辐射效应 “为了让报名的老年朋友体验更好,我们最近对学校进行了维修改造,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孙晓明说,“我们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实用课程。比如此前有不少老年朋友反映,出国旅游时一点英语都不会实在不方便。为此,我们增设了一门实用英语课程,针对老年人的具体需求,重点在课程设置、情景教学、对话练习等方面着力。”除了实用英语,西湖区老年大学近年来还陆续开设了篆刻、模特、萨克斯等相对小众的课程,最大程度适应和满足学员学习需求。 老年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充实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还可以及时更新老年人的知识和信息结构,让老年人与时代发展同步。比如不会扫码支付、不会用手机约车、不懂预约挂号等是老年人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字鸿沟”,一些老年大学就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相应课程,很多老年人学习后掌握了相应知识,给予了高度评价。“老年大学开设一些数字技能培训班,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青海西宁市读者刘秀华说。 此外,网络上有一些以免费领红包、赠送保健品等专门针对老年人的诈骗陷阱,针对这些问题,云南玉溪市老年大学通过日常教学和主题班会,在全校102个班级中宣讲防骗知识,帮助老年人识破这些骗局,增强老年人对网络诈骗陷阱的识别和防范能力。“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掌握了不少防骗知识,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子女也省心。”云南玉溪市读者李丽华说。 “老年教育并非只有老年大学这一种途径。”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胜军认为,要想缓解老年大学课程的供需矛盾,应该积极开拓线上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以“互联网+”模式发挥线下有限课程资源的辐射效应。比如,北京海淀区老龄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以来,设置76门线上直播课、7门户外写生课。网课开设后,学员越来越多,已达到4000余人。 张胜军建议,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支持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通过支持各种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的办法,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同时加强各级各类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建设,强化老年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回应社会对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关切,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张胜军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7日 07 版)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3-24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代理1970_辽宁台安:做好准备迎开学 欧亿代理1970_辽宁台安:做好准备迎开学 原标题:辽宁台安:做好准备迎开学 2月28日,辽宁省台安县逸夫小学教师刘迪在班级里准备开学第一课板报。 3月1日,辽宁各地中小学将迎来新学期开学,学校积极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开学。 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1】【2】【3】【4】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3-14
欧亿代理官网> 欧亿平台总代_如何破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密码” 欧亿平台总代_如何破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密码” 原标题:如何破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密码” 全国政协委员、数学家袁亚湘在国内的科研之路是从一笔1.3万元的经费起步的。 1988年,从剑桥大学学成归国的袁亚湘成了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28岁的他得到一笔1.3万元的科研经费。 对从事基础研究的袁亚湘来说,当时这笔“不少的费用”足够开展一些研究。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1119元。 深知科技人才起步之艰难、培养之不易的袁亚湘,只要有机会就会为年轻科研人员鼓与呼。哪怕他做了所长、院士,乃至中国科协副主席,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从2013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开始,袁亚湘的提案总离不开青年,离不开人才,只因他深知“国家兴盛,人才为本,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专章部署、集中表达,意义深远。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认为,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不可阻挡的复兴进程、不可避免的大国竞争,对创新型人才的规模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创新型人才的战略内涵在于能够引领未来。 “国家的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高松说。 科技自立自强背后的一道必答题 80后刘争是一名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他精心调研准备的两个提案都和创新型人才有关。在这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主任工艺师看来,科技创新最终还是靠人才。 他梳理航天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发现,距离应对未来航天重大工程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高校的实验室重点解决“0到1”的突破,离工程应用还有差距,而航天制造企业长期依赖型号牵引……说到底,还是缺乏专门的工艺研发体系和相应的人才。他提交的第一个提案就是聚焦以航天制造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强联合。 他的另一个提案直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据人社部测算,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为750万人,人才缺口达300万人。到2025年,人才需求将达900万人,人才缺口达450万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刘争认为,响应这一精神,要从培养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做起。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当前科技事业用人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企业用人体系未能跟上技术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院校培养相关专业人才需要建设专业、招收学生、培养输出,又滞后企业需求2-4年;而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大量劳动者的经验和技术被集成到机器设备中,下一代从业者需“吃透”技术才有可能创新发展,从业要求不断提高。 破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命题,隐藏着一道必答题: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刘争建议,构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升薪酬待遇,增加科技创新领域对高素质青年吸引力。 来自农业科技战线的全国人大代表邓干春对此感触颇深。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他对我国特色油料产业的发展如数家珍:葵花籽、芝麻、亚麻籽等特色油料资源丰富,年产量达到1200万吨,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价值。但他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该产业存在价值挖掘不够、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难题,产业韧性亟待提升。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邓干春认为,相比大宗油料,特色油料种类多、差异大、特异性强,围绕全产业链布局特色的价值链、人才链、平台链设计不足,领军人才、顶端人才数量有限,构建特色油料产业集群的创新要素集聚不足。 他建议,加强对特色油料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专业性强的平台集群,打造提升特色油料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 打牢科技大厦“地基”需要教育发力 在不少人看来,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打牢科技事业大厦的“地基”。袁亚湘认为,基础研究需要一大批真正热爱科学、甘于寂寞、执着钻研的人,需要一批创新型高水平的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好奇心总是不足?有的学生高考成绩非常好,但为什么创新点不足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认为,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回溯人才培养的中小学乃至幼儿园阶段,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是一条线,需要统筹考虑。 他说,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础研究一样,“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做不好,根基打不牢,再往上也很难做好”。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处主任李鸿彬今年带来一份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要面向全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的实践探索,打通中小学贯通培养渠道,并建立层层选拔、集中培养的有效机制。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校不仅仅是向国家和社会输出科技成果,还输出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认为,最大程度发挥青年的聪明才智,让青年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是当前青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发现,当前在资源分配和评价方面存在一些负面因素,如资历、年限等,成为青年人才早日脱颖而出的阻碍;用人单位只重引进,不重培养和服务,也无法为青年提供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此外,一些急功近利的不良社会思想也会影响青年人才的成长。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我们要改变‘一刀切’的评价标准,破除年龄、资历的束缚,合理调整职称、绩效等指标与实际贡献的权重,让有才华、有潜力的青年,能沉下心来做科研。”施卫东建议,建立符合科研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和体现人才价值的评价体系。 最大程度释放青年人才活力 如何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科技委常委袁斌今年重点关注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当前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然而青年员工在工作、生活方面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如何让青年员工踏实工作、减少后顾之忧,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推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我国急需引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高端创新人才,同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释放青年人才的活力,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新生动力。”袁斌说。 他以自己所在的单位为例,在人才使用方面,要不断挖掘、发现青年科技人才,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和资源调度权。在人才评价方面,可以尝试建立以基本信息、业绩贡献、工作经历及人才培养等为内容的综合积分指标体系,并应用在职称评审、岗位能力等级评定等领域。 基础研究领域更是如此。施卫东告诉记者,要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初期科研、基础科研经费支持力度,要给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鼓励青年人才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原创首发上有突破。 这和袁亚湘2021年的提案――“禁止对青年学者设定不合理定量考核指标”不谋而合。 袁亚湘曾提出,我国科技教育界的青年科技人员面临续聘、升职等多重压力,过重的学术压力不利于他们安心工作。他认为,有的高校、单位设定了定量考核指标,这种算“工分”的做法显然不是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做法,也不符合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规律,会误导青年科技工作者急功近利,将严重影响我国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良性发展。 这份提案在当年引发不小反响。科技部相关司局后来回复称,将针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和发展特点进行一些改革,此前过于注重科研工作数量的做法将逐步矫正。 今年2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情况。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专门就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进行了阐述,在他看来,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三大目标统筹部署推进,瞄准的都是现代化强国……重点还是要落在科技人员身上,中国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以人才强、科技强达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 会后,王志刚面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追问补充道:“未来任何事业,青年是最大的希望,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未来要吸引更多人学科技,还要鼓励他们去干科技。” (记者 邱晨辉 张茜 叶雨婷)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3-06
欧亿代理注册> 欧亿代理网址_贵阳生物群或揭开大灭绝后生命恢复之谜 欧亿代理网址_贵阳生物群或揭开大灭绝后生命恢复之谜 原标题:贵阳生物群或揭开大灭绝后生命恢复之谜 2月11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宋海军教授团队主导,与多个国内和国际科研机构进行的联合研究有了新成果,论文《中生代一个新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贵阳生物群,揭示现代类型海洋生态系统》在《科学》杂志发表。该研究揭示了我国又一个新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贵阳生物群。 宋海军介绍,研究团队在贵州省贵阳市及其周边发现的贵阳生物群,埋藏时期距今2.508亿年,是目前全球中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特异埋藏化石库,距离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仅过去约一百万年时间。这个重大发现为我们理解最大规模灭绝事件发生之后的生命恢复速度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认识。 揭开贵阳生物群冰山一角 近5亿年来,地球上一共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最为严重的一次,造成超过80%海洋生物物种灭绝的后果,同时促使海洋生态系统从古生代类型向现代类型转变。 为揭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一特殊且重要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关系,宋海军带领三叠纪地球生物学团队在我国华南多省开展了近15年野外工作。 “贵阳生物群的发现源于2015年的一次野外踏勘。” 宋海军说,当时,他指导的学生、上述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代旭博士发现了一枚非常奇特的化石碎片,经鉴定为龙虾化石碎片,这在早三叠世海相地层中很罕见,这一发现引起团队的重点关注。 此后,代旭等人每年都在该地区开展野外工作,陆续发现大量多门类化石,揭开了贵阳生物群的冰山一角。 目前,贵阳生物群中已发现包括硬骨鱼、软骨鱼、牙形动物、海绵动物、双壳、菊石、腹足、虾类、原蟹、放射虫、有孔虫等十几个大类,总计达40种不同的生物。从生态上看,贵阳生物群的营养金字塔已经很完整,从大到近1米长的顶级捕食者腔棘鱼,到小到100微米左右的初级消费者有孔虫,各个营养级均有代表。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了大量粪便化石,表明当时的食物网已较为复杂,生态结构很完善。 宋海军表示,贵阳生物群比全球已发现的其他中生代生物群在时代上更早,且距离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更近,无论是在生物多样性还是生态结构上已经和之后的生物群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可能更为复杂。 为弄清贵阳生物群的精确时代和生物面貌,团队成员在该地区开展大量地质工作,从古生物分类学、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等方面入手开展系统研究。2018年至今,该团队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初步厘清了贵阳生物群的主要面貌、地层分布、埋藏年代、埋藏环境等信息。 新认知为研究带来更多惊喜 在大灭绝之后的早三叠世(2.519亿―2.476亿年前),海洋环境异常恶劣,曾出现多次缺氧、酸化事件;全球气候异常,出现极端高温现象,赤道地区年均温度可能超过35℃。因此,异常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生物复苏通常被认为非常缓慢,该观点得到了大部分早三叠世海洋化石记录的证实。 宋海军介绍,前人认为,生态系统复苏是从初级消费者到顶级捕食者逐级缓慢完善的一个过程,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直到中三叠世(大灭绝后约800万年)才出现。但是,这一观点仍有争议。 目前,全球已发现多个三叠纪特异埋藏化石库,包括巴黎生物群、巢湖生物群、南漳远安生物群、罗平生物群、兴义生物群、关岭生物群等。这些生物群均出现在三叠纪奥伦尼克期及其之后的时代,而贵阳生物群出现于早三叠世印度期。 贵阳生物群中出现了大量鱼类和虾类化石,其中一些虾类,如龙虾,是目前已知的最老的化石记录。这两个主要类别是现代海洋中最为丰富和重要的类群,同时在中生代海洋革命中作为捕食者扮演重要的角色。 因此,贵阳生物群的发现表明现代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大灭绝之后约一百万年时间内就已初具雏形,并且中生代海洋革命的时间可能也比以往的认识更为提前。 《科学》杂志文章评审人认为,贵阳生物群是二叠纪末期大灭绝后快速出现的、保存精美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这个发现从根本上修正了我们以前对生物从显生宙最大生物灭绝中复苏的看法。 宋海军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贵阳生物群还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为揭示现代类型海洋生态系统的起源提供更多证据。(吴纯新、魏海勇、王俊芳)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2-22
欧亿平台注册> 欧亿代理1970_人工智能能为教师帮多大忙 欧亿代理1970_人工智能能为教师帮多大忙 原标题:人工智能能为教师帮多大忙 在一场国际会议上,人工智能与教师、教育的话题得到了高规格的讨论和经验分享。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长、联合国机构或国际组织的高级代表、知名学术研究人员汇聚在云端直播间。他们说,“让数字革命成为最有力的工具,确保所有人都可以获得优质的教育,变革教与学的方式”“要引导AI为教育服务”。 如何让人工智能为教师赋能?如何让人工智能帮助教师提供学生更好的教育教学指导?前不久,在2022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培养教师的人工智能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创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与合作等议题被写进日程。在一场以技术、数字、信息推动的教学法变革之下,人工智能正助力教师打破地域、资源发展不均衡的困境,回归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的教育梦想。 “人工智能应用潜力巨大,必须用好这一教育变革的有力杠杆。”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闭幕致辞中表示。应用人工智能推进教育数字化,绝不是以技术代替教师,而是要以技术支持教师,不是降低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而是要教师具备新理念掌握新技能,有效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他强调,需要国际社会广泛开展政策对话,积极分享方案与经验,合作开展探索研究能力提升,形成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强大合力。 “因材施教”不再受教师人力限制 如果没有遇到一个特殊的项目,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助理教授Giora Alexandron还是父母印象中的“坏孩子”。在学校,他不爱学习,经常在校园里闲逛。那时候他的母亲担心他最终会以辍学收场。 在他的印象中,一次偶然的项目,他可以跟生物学家去学习鸟类等实验知识,“当时我特别高兴,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喜欢学习,我所有的行为问题都没了”。在Giora Alexandron看来,这个项目改变了他的人生。 “个性化教学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Giora Alexandron认为要在当下教育环境中实现个性化教学并不容易,“很多地方学生人数非常多,师资力量不足”。 他在思考:AI能不能帮助我们提供个性化教学?机器能不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 印度卡哈拉格普尔理工学院先进技术开发中心助理教授Kaushal Kumar Bhagat也关注到了同样的问题。教师把时间花在了点名上,没有办法专注于教学,“希望教师可以使用新的技术帮助提升工作成效”。 Kaushal Kumar Bhagat介绍,在印度,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帮助教师完成课堂点名等琐碎事务。数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哲学、语言学等学科也逐渐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不只是让学生学编程,更要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Kaushal Kumar Bhagat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分析数据、使用数据,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主任Ethel Agnes Pascua-Valenzuela介绍,在新加坡,人工智能帮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调整教学标准,通过全国性学习平台对学生展开评估。评估的结果甚至会影响到全国考试的安排。 TeachFX资助与研究伙伴关系负责人Alyssa Van Camp曾做了一项长达几十年的教育研究。他们发现学生需要跟老师建立紧密的关系,达成和谐的沟通。他们开发了一项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看到学生的反馈。一项数据显示,工具的使用让学生和老师的交流频率增加了40%,更多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也在后续跟踪反馈中提到,工具的使用让自己对教育工作更有成就感。 在Alyssa Van Camp看来,人工智能可以赋能教师,推动公平且有意义的教育工作。 人工智能为教师发展“搭梯子” “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发展的成效凸显,通过精准帮扶、线上送课和智能研修等形式,乡村教师掌握智能助手的应用比例达到了95%,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城乡的教师结构都得到了优化。”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黄涛分享的成果。 关注乡村教师发展多年,在黄涛看来,宁夏由于地处西部,农村学校基数大且乡村教师占比多,教师发展存在结构化的困难。 “人工智能为破解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利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感知、分析和决策技术,为教师的发展和教学实践各个环节赋能,实现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黄涛说。 2018年,宁夏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建设试点先行区,围绕人工智能如何服务教师的学习、教学、教研和评价一体化,开展了大规模的探索与实践。 黄涛介绍,宁夏构建了“云、网、数、端、边”的技术支撑体系,建成了宁夏教育云平台“一朵云”,搭建了宁夏教育专网“一张网”,联通了全区各类学校。通过数据采集、精准分析等方式,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改进报告和数字画像,实现了数据驱动的精准评价,为疏解教师发展的结构性阻碍提供了新渠道。连续3年的信息素养测评结果显示,宁夏全区的教师信息素养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 在清华大学任教30余年的史元春教授,作为援青干部,现任青海大学校长。对于这个话题,她也深有同感,“我能感到西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基础教育更渴望AI技术发挥作用,尤其是能够帮助教师开展有效AI教学应用”。 在其他国家,如何让人工智能助力解决教师培训和发展的问题同样引发关注。Lecturio发展伙伴关系总监Sanja Sontor关注到埃塞俄比亚医学教师短缺的问题。“医疗教育方面缺乏教授和初级的学术人员,在质量方面面临着非常重大的挑战”。 Sanja Sontor介绍,在埃塞俄比亚,一个由人工智能和学习科学为基础的平台开始投入使用。在课程内容上选择了耶鲁、哈佛等高校打造精品内容。经过调研反馈,85%的教师认为,这个平台内容对于他们的教学非常有帮助。 在法国南特大学教授Colin de la Higuera看来,未来不仅仅是让教师在教室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还要赋予教师能力和力量。 如何探索人工智能和教师的“合作关系” “人工智能是不可能代替教师的。”塞内加尔教育部长协调员Seyni看来,技术可以让教师不再做重复性的工作,可以提前预估课程的难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更改自己的教学方案。 “教育还需要人的互动。我觉得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法国蔚蓝海岸大学哲学教授Vanessa Nurock看来,目前人工智能可以给出正确或者错误的答案,但有时候回答的却不一定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出版物《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所写:目前为止,面向教学而设计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侧重于将评估、抄袭检测、教学管理和反馈等任务进行自动化应用,替代低技能任务单元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特别是在通科教师或特定学科教师稀缺的背景下,此类人工智能可能会提供便利。 《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强调,以取代人类教师职能为目标设计人工智能工具的行为,揭示了其背后对教师能动性及其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社会角色的根本误解。这种取向显然低估了人类教师独有的技能和经验,并忽视了学习者的社交及人文需求。 《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也向各国政府发出了建议,“虽然人工智能为支持教师履行教育和教学职责提供了机会,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和协作应被视为教育的核心。要意识到教师不能被机器取代,应确保他们的权利和工作条件受到保护。” 人工智能和教师的“合作关系”到底如何和谐发展?蒙古教育部部长鲁・恩赫阿木格楞认为当下还存在五个重要的挑战:怎么去管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隐私保护的问题、如何持续追踪人工智能在教育系统的效用、如何去协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数据预测系统反映的问题、如何破除人工智能背后的歧视和偏见、如何更妥善地解决教育中AI的伦理问题。 鲁・恩赫阿木格楞说,未来把人工智能纳入教育系统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规划,要有清晰的愿景,才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在教育系统中落地实施。 […]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2-08
欧亿代理1970> 欧亿代理开户_异地办学按下“暂停键”,高等教育应如何更好布局 欧亿代理开户_异地办学按下“暂停键”,高等教育应如何更好布局 原标题:异地办学按下“暂停键”,高等教育应如何更好布局 2022年3月23日,大学生志愿者与陕西省合阳县坊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一起观摩“天宫课堂”。新华社发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关停位于青岛、深圳等地的异地建设的研究生院,这成为刚刚过去的2022年最引人注目的高教新闻之一。 高校异地办学由来已久。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异地办学在助其驶上高等教育发展快车道方面功不可没。 中国教科院副研究员田凤、中国教科院助理研究员姜宇佳曾撰文阐释异地办学的概念:所谓高校异地办学,是指高校在主校区所在城市外,建立分校区或办学机构以及开展各种办学活动。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出现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 然而,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要求严控高校异地办学,似乎给高校异地办学之举按下了“暂停键”。2022年,不少高校因此行动起来,开始着手清理异地办学机构。此举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变化产生哪些影响? 政策落地,异地办学按下“暂停键” 2022年3月16日,甘肃省教育厅回复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提问时提到,“就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分院办学情况,省教育厅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业务部门专题赴教育部当面沟通,教育部明确反馈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分院属中国科学院大学异地办校,不支持也不鼓励异地办校区”。 然而此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建设曾被写进甘肃省人民政府于2021年2月公开发布的《甘肃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学院建设的折戟被视为异地办学政策收缩的重要信号。 查阅教育部网站信息可知,教育部对异地办学的审慎态度由来已久,曾多次在回复全国人大建议时明确指出异地办学的弊端。 教育部回复称,从我国高校历史上产生的异地校区的发展情况看,异地办学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难以克服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一是稀释高校原有优质教育资源品牌,不利于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二是伴随异地校区设立,学校办学规模扩张、区域布局扩大,导致学校规范统一管理效应逐步递减,高校内部治理水平下降;三是异地校区难以有效共享原有教学科研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办学积淀积累薄弱,难以较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往往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四是异地办学普遍缺乏高水平稳定师资队伍,影响其办学质量和水平。 所以,教育部明确表示,“在体制机制上对上述问题找到合理解决方法前,原则上不鼓励高校异地合作办学”。 这一态度随着一系列公开文件的发布得以明确。2017年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审慎决策建设新校区,原则上不支持、不鼓励跨城市、跨省建设新校区,特别是具有本科教学功能的新校区。”2021年,《意见》重申:“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 从“审慎决策”到“严控”,异地办学政策进一步收缩。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表示,从这个文件印发算起,意味着高校异地办学暂时停下来了。此后,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调整了异地办学行为,有的撤销异地校区,有的停止正在筹备中的异地校区。 张端鸿进一步解释道,国家政策层面上,高等学校的设置审批,包括异地校区设置属于国家事权,所以地方政府和高校无权随意合作举办异地校区。而高校跟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异地研究院等方式属于高校自主权,这并不受影响。该政策主要约束的是高校到异地开办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行为。 对已有办学机构处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异地办学在过去一段时期集中出现。田凤、姜宇佳详细梳理了我国高校异地办学的发展脉络: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探索起步期。这一阶段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因此通过地方政府和高校办学缓解了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压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16年为快速发展期,高校异地办学迎来井喷效应,超过三分之二的异地办学是在这一时期创办的。2017年至今是降温控制期,随着政策逐渐收紧,各地快速响应,“至此,高校异地办学行为基本结束,做好后续工作成为主要任务”。 快速扩张,导致高校异地办学机构数量激增。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卢彩晨在《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一文中给出一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了异地办学,共设立了166个机构(包括研究院、研究生院、分校区等)。其中39所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4所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占总数的93%,成为主力军。 在政策收紧、转向的前提下,已经存在的异地办学机构何去何从?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刘�长期研究高校异地办学情况,就她观察,对于那些已经存在但发展状况不好的异地办学机构,高校可借政策东风做出调整、清理。而已经取得较好办学成效的异地校区,由于和地方政府实现了深度合作,同时和主校区建立了协调有序的关联,也形成了完善的治理方式和程序,就可以探索更加多元的发展方向,而不是“一刀切”地全部清理、撤销。“我认为,可以通过更柔性的措施把异地办学问题处理好,规范异地办学中的乱象,同时通过更为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比如加强办学质量评估等方式实现顺利过渡。” 张端鸿则认为,过去已经成功举办的高校异地办学机构应该不会受到影响,但是部分处于早期引进或正在筹备中的异地办学机构可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比如原来地方政府计划引进异地高校举办本科教育或研究生教育的,或可调整计划,按照异地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 高校需长远规划,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威海)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从不少异地办学机构的名字构成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城市吸引了一大批高等教育资源流入。 据卢彩晨等学者研究统计,高校异地办学机构以东部沿海,尤其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5省居多,而从异地办学机构的城市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深圳、苏州、青岛、珠海4个城市。由于经济发展,东部沿海城市正成为优质教育资源最大获益者。 在张端鸿看来,各地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需求,但主要依靠地方经济和财政实力进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显然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比如,很可能造成后发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流失。部分地方经济发展快,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量大,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向本地流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举办新的高校,引进中外合作机构,以及更好地办好本地高等教育。 刘�认为,过去的异地办学更多体现的是市场导向。严控异地办学,抑制了高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到经济发达省市的现象,更鼓励各地根据自身资源分配的实际情况,在省内把资源布局好,盘活现有资源存量,而不是一味地跨省寻找生长点。高校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有更长远的规划,优化内部资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布局省内新校区。去年12月底,四川大学眉山校区正式启动;去年11月,东南大学与无锡市签署共建东南大学无锡校区的合作协议;去年9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宣布首批招生工作圆满完成…… 对此,刘�表示,尽管跨省的异地办学政策收紧,但省内的异地办学还是比较频繁的。一些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的地级市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非常欢迎省内高校去当地建校区和研究机构,这样既解决了高校办学条件紧张的问题,又可以实现省内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达成双赢。 不过,“‘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是针对一个阶段内部分地方政府跟高校之间合作开展异地办学出现无序状态,不得不作出的政策调整。从长远看,高校异地合作办学并不应该彻底被禁止,而应该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有序地开展。”张端鸿最后说。 (记者 杨飒)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2-01
欧亿代理官网> 欧亿代理网址_正确认识与评估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 欧亿代理网址_正确认识与评估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 原标题:正确认识与评估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 2022年岁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特别指出: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笔者看来,这是一则闻之则喜的利好消息。 1986年印发的《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提出:教师要“写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水平的经验总结、科研报告或论著”。在此导向下,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拼论文”的时代逐渐开启。但从2009年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国家层面的职称评审政策一直致力于改变这种倾向。然而,知易行难,时至今日,广大中小学教师仍感到“苦论文久矣”,论文发表和代写的广告依旧有很大市场。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痼疾久治不愈,一为病源不明,二为良方未济,亟待综合诊治。 就其病源而言,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理论研究之缺位。教育教学作为创新性劳动,必须以研究为依托才能不断深化和提高。出于这一认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始终是职称评审的一级指标。但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其内在结构如何?怎样通过指标设计被科学精准地量化评价?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深入的理论研究,这就使得职称评价政策文本中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落地实施的具体设计,给地方和学校政策执行带来了权变空间。 政策执行之权宜。各省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基本明确包含级别、数量、署名情况等论文发表要求。如,参评高级教师的教科研条件被表述为“高中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初中或小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或在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或是“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公开刊物上发表本学科研究论文1篇,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类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本学科研究论文2篇”。虽然在论文之外,还有课题、论著、教材等方式,但现实中,这些方式往往是同一所学校老师集体参加,在评职称时缺乏区分力。唯有论文,不仅可依靠“自己努力”,也易于同他人拉开距离。如此一来,职称评审中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经过二次转化,便被现实性地简化为论文。 表达形式之单一。在职称评审政策体系中,中小学教师职称为后来者。它是在充分吸收借鉴其他专业技术领域和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但这些专业技术岗位的研究大多遵循知识生产逻辑,以学术论文为主要表达方式。当上述方式直接迁移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之中,中小学教师便只好抛弃自己那种更加注重实践、缺乏“学术味”的概念体系和表达方式,努力模仿学院式论文范式,加剧了研究成果唯论文化现象。 病因找到,便可对症治疗。 首先,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的概念共识。深入研究、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概念,明确其内涵与外延。与此同时,整合中小学职称评价标准、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素养、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理论研究,构建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的实质结构,并科学转化为评价指标,赋予相应权重。有学者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划分为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科研过程和方法、教育科研作用三个方面,有学者则提出科研观念、问题意识、科研能力、科研精神四个维度等。应该说,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研究能力的内涵与呈现方式,为构建能力指标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从关注终结性研究成果转为重视阶段性研究成果。终结性成果表现为论文、论著、教材等,它们既可是长期耕耘的结果,也可是短期炮制的产物;既可为呕心沥血之作,也可为代笔捉刀之果,其研究价值和科研伦理缺乏制度性保障。而阶段性研究成果指的是研究过程中体现不同阶段研究进展的成果,如研究开始阶段的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实施阶段的调查问卷、结构化访谈资料,又或是长期的阅读笔记、学生成长档案分析报告等。这些文字看起来不如论文工整严谨,却能够体现研究者对科研程序的遵循、自身的实践经验与思考能力,彰显其改进教育实践的真实努力。 最后,支持研究成果的多样化表达。纵观古今中外教育类著作,《学记》全文1229字,以微言囊括教育大观;《爱弥儿》是教育小说,却开创自然教育天地;陶行知书写自己所信所行,经年累积长短篇,终成享誉世界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些研究的表达方式并非学术论文,但其理论创新程度和实践改进效果经受住了历史检验,堪称卓越的教育研究成果。因此,论文不应成为唯一的研究成果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除了论文、报告、课题外,还可以包括教师的教育随笔、教育小说、反思性自传、课程设计、教育改革方案、学科相关文艺作品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只有类型差异而无层次高低。 (作者:牛楠森,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编:李依环、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27
欧亿代理>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担负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奋力开创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局面。 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引领力。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机制。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推进“双创”“双带头人”培育创建。开展干部政治能力提升、队伍建设提质、奋进精神提振行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力。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推进思政工作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施“拔尖计划2.0”“强基计划”“卓越计划2.0”等,深入实施卓越研究生教育行动,加强本研贯通培养体系建设,建强崇本学院、未来海洋学院,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培养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坚持引育并举,提升打造世界海洋人才高地的支撑力。坚持党管人才,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学院具体实施的人才工作体系。强化人才强校首位功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完善富有中国海大特色的人才工程体系,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筑峰”“繁荣”等校内人才工程和青年英才海外培育计划,充分发挥博士后作为人才队伍蓄水池的重要作用。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完善各类人才发展体系,构建更加科学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队伍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培养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打造世界海洋人才高地,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坚持服务国家,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力。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坚持“四个面向”,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进实施“透明海洋2.0”“蓝色药库”“蓝色粮仓2.0”“健康海洋”“深蓝大脑”以及海洋工程和装备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好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筑世界重要的海洋创新高地。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海洋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科教、产教、校地融合,加快西海岸校区、三亚海洋研究院等战略载体建设,实施好驻鲁部属高校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贡献。 坚持开放办学,提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影响力。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紧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外交大局、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全球海洋科教协作网络,深化与世界一流科教机构高水平、实质性合作。强化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作用发挥,谋划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在更多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坚持文化引领,提升汇聚师生团结奋斗的向心力。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以“海大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加强校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海大故事,展现海大形象,传播海洋文化。厚植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强师生校友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建设好共有精神家园,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海洋强国的时代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田辉,系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何淼、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