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代理1970> 欧亿2注册_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人文观察) 欧亿2注册_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人文观察) 上海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学生近距离观察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 高中生到哈军工纪念馆参加研学。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海南解放公园内热血丰碑雕像。 陈元才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红色基因,血脉传承。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成为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各地各部门近年来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本期人文版聚焦第四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及优秀案例,展现多地把红色资源保护好、运用好的探索实践。 ――编 者 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百件文物进百所课堂 “英烈的名字完完整整刻在我们心中” 本报记者 王 珏 上海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礼堂,一次特别的课程正在进行。一台折叠式皮腔照相机静静地放在桌上,成为现场演示的“主角”。 “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照相机,在当年性能很先进,如今保存完好。机身主体由金属外包皮饰制成,外侧的支架光亮如新。它曾被我党一位地下工作者――秦鸿钧烈士用于拍摄重要情报。”来自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宣教专员郭艺凡结合藏品,为学生们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1949年5月7日夜里,秦鸿钧等十几位革命烈士遭到枪杀。在英雄赴难的上海浦东戚家庙,附近居民曾听到刑场上空响起高唱的《国际歌》。让人惋惜的是,那一天离上海解放只剩20天。”随着郭艺凡的讲述,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品格。 而这台相机与第一中心小学颇有渊源,秦鸿钧烈士的夫人韩慧如是该校首任校长。据介绍,韩慧如1935年7月参加革命,1937年起协助丈夫开展秘密电台工作,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革命胜利后,她又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这台相机正是她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的。 秦鸿钧烈士的曾孙秦翊凯在该校就读,与同学们细细观察了相机。“看到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我心情特别激动。家里长辈经常教育我‘不求索取,但求奉献’‘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得失为轻’。这种优良家风和革命传统我们将一代代传承下去。”秦翊凯说。 课程最后,学校党员团员教师和少先队员共同朗诵诗歌《红色电波永流传》,向革命先辈致敬。 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百所课堂”的侧影。100所学校、100件文物藏品、100个红色故事、100节思政课,探索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2021年,馆校合作教育项目――“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正式推出。 项目从馆藏12.8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100件,向学校提供订单式服务,采用“1+1+X”课程模式。“1+1”是由场馆藏品保管专员和宣教专员在课堂上分别讲述文物流转、收藏、保护过程及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X”是由师生根据学校特色课程,结合文物完成互动教学。 “我们带着烈士家书走进学校课堂,有高中生写下心得体会:烈士的每一份书信,几乎都有为了躲避敌人而隐匿的信息。通过这个活动,英烈的名字完完整整刻在我们心中。”项目负责人、中共一大纪念馆周公馆管理部宣教主管孙宗珊说,鲜活生动讲述革命文物的故事,激发了同学们报国强国之志。 据介绍,为了做好革命文物进校园活动,中共一大纪念馆一方面组织宣教专员和讲解志愿者,成立红色革命文物讲师团,精心讲好红色故事;另一方面,配置专人专车,完善文物护送、开箱等环节,增强活动仪式感。截至目前,上海111所学校参与其中,覆盖全学段学生。 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表示,我们不断丰富纪念馆教育活动,提升馆校合作教育的温度,把革命文物资源禀赋创造性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增加学校德育途径的宽度。与此同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革命传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红色传承教育更有深度。 哈军工纪念馆弘扬报国强国的优良传统 “每张纸、每本书都变得更加鲜活” 本报记者 李卓尔 上午11点半,嘹亮的军号声在校园响起,这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沿用70余年的下课铃。学生们陆续走出教室,教学楼旁哈军工纪念馆的大门被轻轻推开。 走进纪念馆,时间仿佛凝固,纪念馆中珍藏着500余件国家级文物,浓缩着红色光荣传统,凝聚着宝贵精神财富。 在一处展柜前,船舶工程学院大一学生张帅久久驻足。“这是杨士莪院士用日俄德英四国语言抄写的手稿。当年杨院士在国外学习,他在图书馆里一笔一画抄写原著,把这些科学知识带回国。”张帅的眼神里充满敬意。他说:“看着这些力透纸背的字迹,才理解我们上课所用的教材是经历了怎样艰难的过程才编写出来的。” 战火催生的哈军工,在一穷二白中开拓,在筚路蓝缕中跋涉。展柜中陈列着毛泽东同志于1953年颁发的一份训词,其中写道: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 “迫切,迫切!哈军工因此诞生。”哈军工纪念馆馆长李宏介绍,“这份非同寻常的训词,要求我们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承载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哈军工人,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 纪念馆一角,多媒体技术再现了马兰基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场景。观众按下按键,体验试验成功那一刻的激动心情。 “1963年,刚组建不久的中国核武器实验基地急需科研人员,哈军工原子工程系相关专业38名学员提前毕业,扎根红山脚下,成为基地重要的科研骨干力量……”大学生志愿讲解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大二学生王佳怡把这段历史娓娓道来。 “第一次参观纪念馆时的震撼记忆犹新,我想让更多人了解校史。”王佳怡说,“了解得越多,越体会到这些文物的厚重,每张纸、每本书都变得更加鲜活。” 世界上第一艘海上长航实验成功的气垫船是如何诞生的?我国第一台鱼雷快艇射击指挥仪“901”的元器件是怎样研制成功的?“为了让文物‘活’起来,馆藏多个‘新中国第一’被拍成了《藏品有话说》系列短视频,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不断挖掘其承载的精神内涵,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线上示范课程。”李宏介绍。 建馆11年来,哈军工纪念馆是哈工程每一届新生踏进这座校园最先接受红色教育、刻上红色烙印的重要一站。“作为‘大思政课’教学基地,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将哈军工精神与文化纳入大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纪念馆研究员杨上锋介绍,4000余名本科新生在参观哈军工纪念馆后,通过小组研讨形式,选取与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主题,收集资料完成视频和文字成果。 “能不能请小朋友和我们一起表演,展现出哈军工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准备思政课汇报时,船舶工程学院大一学生齐颐君灵感一现。团队成员曾经去育红小学做志愿活动,宣讲哈军工红色故事,他们邀请两名小学生共同完成了表演,生动讲述了一代代哈军工前辈和后继者矢志报国的故事。 “每次走进纪念馆,看到那些文物,仿佛都在与前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齐颐君说,纪念馆里陈列了许多建校之初各科教员手写的讲义与教材。如高等数学,从讲义的撰写规范,到段落设计、算式位置等细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今在老师讲课时,我依然能感受到这种严谨”。 望着展陈的院士手稿,齐颐君说:“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上,希望未来能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南解放公园以革命文化促景区发展 “红色旅游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本报记者 王 珏 站在海南解放公园的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一座高18.95米、重1600吨的热血丰碑雕像映入眼帘,左边是拿机枪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衣着简朴的琼崖纵队战士。这座组合像表现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解放军在琼崖纵队和海南人民配合下,取得胜利的历史革命事件。一边是高耸的雕像,一边是茫茫大海,不禁让人想到当年解放军登岛的场景。 解放海南岛战役,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木帆船打败了现代化铁甲兵舰的奇迹。海南解放公园,正是为了纪念此役而建。公园以热血丰碑雕像为轴心,百年灯塔与烈士纪念碑相呼应,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战役考古遗迹错落其间。来自哈尔滨的参观者侯怀德感慨地说:“展陈的文物、图片、多媒体、考古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 1995年,海南临高县委、县政府兴建临高角解放公园,2006年进行改扩建,规划了纪念馆、热血丰碑雕像、烈士纪念碑等。2020年3月,受海南省委宣传部委托,海南省博物馆启动园区整体升级改造和纪念馆全新展览策划工作。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讲解组组长秋颖介绍:“我们以展陈带动文物征集,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向社会发布解放海南岛革命文物征集公告。” 金黄色的表壳,白色的表盘,表盖内侧刻有鹿形和英文“CERVINE”……这块琼崖华侨赠给冯白驹将军的怀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书信、笔记、衣物……经过征集,101件(套)散落民间的革命文物找到了回家的“路”。 2020年,临高角解放公园改名为海南解放公园,迎接八方来客。解放海南临高角登陆纪念馆升级改造为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当年群众自发制作的欢迎标语“解放军来了 海南人民笑了”,成为整个展览的主题。 展览分为“挥师南下”“厉兵秣马”“碧海丹心”“决战琼岛”“人民胜利”5部分,一组群雕、260余件展品、300余张图片及多媒体视频等全面展示了解放海南岛的全过程。与此同时,采集了目前健在老战士、老船工的手脚模,并翻模铸铜。“随着脚印的延伸,参观者不觉间驻足沉思,红色旅游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秋颖说。 根据历史照片和视频,海南解放公园还复原了解放军战士在琼州海峡北岸沙滩上克服晕船、刻苦海练等历史场景。秋千、高台,甲板、摇橹,参观者可以体验当时的训练方式,感受解放军战士开展海上大练兵的火热景象。 “我们积极开展临高角考古工作,找到并修复�t望楼、碉堡等一批遗迹,补充了展陈内容。”海南省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贾宾介绍,开放运营以来,海南解放公园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接待量突破48万人次,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研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省博物馆馆长苏启雅说,通过征集文物、打造展陈、提升运营等措施,海南解放公园实现因地制宜换新颜,临高县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革命文物在助力城市文旅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5-11
欧亿代理1970> 欧亿注册1970_“重温经典”频道首场进校园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 欧亿注册1970_“重温经典”频道首场进校园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 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孙竞)3月31日,“重温经典”公益频道“经典进校园・文化共传承”首场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山西、内蒙、西藏、云南、宁夏、青海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17所高校约500名师生代表,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与经典电视剧《渴望》的导演鲁晓威和剧中徐月娟的扮演者杨青就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创新经典作品进行了交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分析欣赏经典优秀作品,对于师生们来讲,不仅仅是专业课,也是生动的思政课。希望“经典进校园・文化共传承”系列活动能够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品读经典、弘扬经典、致敬经典,赓续传承蕴藏在经典作品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表示,国产经典影视作品既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经典作品走进校园,旨在将我国经典影视剧作品引入大学校园,为高校思政教育、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那些根植中华文明沃土的经典作品,依旧可以为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深层而持久的驱动力。 活动上,鲁晓威导演回忆了33年前创作《渴望》时台前幕后的故事,并将1990年版大型室内剧《渴望》(50集)导演工作台本孤本捐赠给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据介绍,2月1日,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开办的“重温经典”频道正式开播。为进一步推动经典作品面向青少年的传播与普及,“重温经典”频道与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联合策划并推出“经典进校园・文化共传承”系列活动。未来,该系列活动还将持续丰富形式,让更多经典影视剧的创作者、参与者与高校学子深入交流对话。 (责编:李依环、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5-09
欧亿平台开户> 欧亿登陆线路_努力让造纸产业更绿色(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欧亿登陆线路_努力让造纸产业更绿色(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吉兴香(左一)与团队成员一起做实验。 齐鲁工业大学供图 人物名片 吉兴香,1976年出生,山东潍坊人,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主要从事农林剩余物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生物技术与绿色造纸、生物基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绿色造纸领域,攻克行业技术难关,创造性实现含臭氧的超大规模短流程无元素氯漂白,研发废弃植物纤维原料生物―化学联合预处理技术及专用酶制剂。20多年来,吉兴香率领团队获得发明专利65项,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走进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吉兴香正用扫描电镜仔细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纸浆纤维的变化情况。从学习造纸技术到从事纸张生产,再到深耕绿色造纸领域的科学研究,20余年来,吉兴香与纸张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只能不断尝试,靠自己�出一条路子” 1999年,从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造纸专业毕业后,吉兴香来到山东潍坊的一家造纸厂工作,被分派到箱板纸车间从事抄纸工艺员的工作,成为一名一线造纸工人。 刚进车间没多久,年轻的吉兴香就遭到不少质疑:“一个小姑娘到工厂里上班,受得了苦吗?”吉兴香不着急辩解,她一头扎下去,从最基础的设备操作与维护工作干起。靠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个把月的工夫,她就对生产线上各道工序熟稔于心。在造纸厂工作3年,吉兴香积累了大量纸张生产和设备维护的经验,“造纸机上每个设备甚至零部件的型号我都十分清楚,这为我以后从事绿色造纸技术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造纸耗能耗水都很高。”在工作中,吉兴香萌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我一定能找到科学环保的造纸办法。”吉兴香决定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制浆造纸与生物技术。白天在车间干活,晚上下班后挤出时间复习。靠着一股拼劲,2003年,吉兴香进入山东轻工业学院攻读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读研期间,吉兴香一门心思扑在科研实验上,开展对制浆造纸的全过程研究。当时,实验室条件艰苦,所有年级的学生共用两台电脑,吉兴香白天做实验,晚上排队用电脑整理分析数据,经常忙碌到深夜。实验效果不明显,她找来红外检测仪分析纸浆当中主要成分的变化情况;二氧化氯的效能受酸碱度影响很大,她经过上百次实验,最终探索出二氧化氯效能最高时的酸碱度。“当时国内鲜有做这样研究的人,我只能不断尝试,靠自己�出一条路子。”吉兴香说。 “虽一波三折,但看到实验成果落地,心里十分欣慰” 潍坊寿光市的晨鸣纸业抄纸车间内,机器轰鸣,宽幅高速纸机快速运转,经过抄纸、复卷、裁切整理等环节后,一卷卷纸由此打包入库。 生产这些纸的纸浆来自晨鸣纸业年产量100万吨纸浆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具有高效绿色环保的特点,其应用的关键技术正是由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吉兴香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如何实现绿色造纸? 以纸浆漂白机理为例,长期以来,纸浆造纸都是通过含氯漂剂进行漂白,生产耗时长,排出的废水中还带着有机卤化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2010年,吉兴香开始对纸浆漂白技术进行科研攻关,通过实验找寻含氯漂剂的替代品。“臭氧安全、环保,效率高,适用性广,还能够节约能源和减少水耗,降低生产成本。”她决定尝试用臭氧实现纸浆漂白。 臭氧漂白稳定性不好,对工艺控制要求较高,与纸浆混合过程中经常因为搅拌不均匀影响漂白质量。吉兴香创新搅拌方法,通过侧搅、平搅的方式,实现臭氧与纸浆的均匀混合,将纸浆快速漂白。 实验成功后,吉兴香与团队一起将科研成果带到生产一线,寻求规模化生产。2015年前后,吉兴香团队一连对十几家造纸企业进行详细调研,最终与晨鸣纸业达成校企合作,推动臭氧漂白技术在生产一线的应用。 从实验室信心满满地来到工厂,现实却给吉兴香和团队泼了一盆冷水。量产时,各工段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臭氧漂白与现有工艺的集成等技术难题纷纷出现,致使投产后生产很不稳定。吉兴香选择扎根生产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反复沟通、实验,调控臭氧用量、漂白温度等生产工艺参数,最终攻克工程技术上的难关,使得臭氧漂白在生产线上成功应用。“虽一波三折,但看到实验成果落地,心里十分欣慰。”吉兴香说。 “科研成果要为群众的美好生活服务” 在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吉兴香拿起一个饭盒,撕开一道口子,声音清脆,层次分明,“别看它像塑料,其实它是用纸做成的,防水防油,生产过程还绿色环保。” 近年来,纸质包装的需求大幅增加,“以纸代塑”成为趋势,吉兴香带领团队一起承担起“生物基材料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关键技术”项目的研发重任。“做科研就要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通过科技进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科研成果要为群众的美好生活服务。”吉兴香说。 在造纸过程中创新性地植入功能涂层,使纸张与功能图层紧密黏合。不到半年时间,吉兴香和团队研发出达标的食品级代塑产品,具有防水、防油、阻氧等功能,可有效替代塑料制品。 一路走来,吉兴香始终在探寻绿色造纸行业的学科前沿。 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限制了废纸进口。当时,国内箱板纸、瓦楞原纸等包装纸和纸板主要以进口废纸为生产原料,废纸原料供应趋紧,亟须找寻合适的替代品。 吉兴香带领团队行动起来,开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废纸替代清洁生产工艺及固废源头减量集成技术”的科研攻关。这次她把目光聚焦在了年产量近10亿吨的农业秸秆上。 经过不断尝试,吉兴香最终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废弃植物纤维原料生物―化学联合预处理技术及专用酶制剂,建成并投产国内首条年产20万吨的秸秆生物机械浆生产线,将农业废弃物秸秆变废为宝。如今,相关技术每年为农民增收约1亿元,增加工业产值约5亿元,同时大幅度降低制浆能耗。 2023年5月,吉兴香作为山东省科协“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员,在一场报告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历程。有人问她,怎么理解“科学家精神”。“坚定对科学的追求,永葆仰望星空、探求真理的好奇心,才能甘愿付出辛勤劳动,才会耐得住性子一丝不苟下功夫,向着真理不断抵近。”吉兴香笑着说,未来自己将继续扎根科研一线,努力为造纸产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9日 06 版) (责编:李�P、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4-18
欧亿代理1970> 欧亿官网注册_年轻人热衷“泡”在文化馆 欧亿官网注册_年轻人热衷“泡”在文化馆 在浙江省文化馆,京剧班学员正在学唱《贵妃醉酒》选段。陈中秋摄 老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馆教授盘扣技艺。冯 迪摄 湖南省株洲市文化馆学员在街头艺术站表演节目。王 伟摄 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平时上班、周末上课,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业余时间走进文化馆,学知识、学技能,陶冶身心、结交朋友,城市因文化的滋润散发出别样温暖。 多地文化馆满足年轻人的新需求,夜间开放、错时服务,照亮了忙碌的城市夜归人…… 抢到课程很幸运,学到知识很开心,演出后很自豪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期待周三晚上的到来。”24岁的尤嘉豪在医院工作,去年下半年的每周三,他下班后都会骑行40分钟来到浙江省文化馆。“我们整个办公室都在抢培训课,只有我抢到了。”尤嘉豪说起来很有成就感,“每次上课都是一次享受,学员们主动要求‘拖堂’是家常便饭。” 书法、京剧、盘扣技艺,大提琴、芭蕾舞、整理收纳……2023年,浙江省文化馆的夜晚和周末时间,常常灯火通明。“学起来”“动起来”“玩起来”,市民纷纷点赞。 2023年底,浙江省文化馆“文艺赋美”全民艺术学堂培训成果展演和培训成果展览举行。有学员带来合唱、话剧、流行声乐、古筝等演出,有学员展示书法、摄影、雕坯瓷、盘扣等作品,让观众直呼“精彩”。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不少台上自信的演员,还是首次接触这门艺术的“门外汉”;不少潇洒的毛笔书法作品,也出自毫无基础的学员之手。 “从抢到文化馆培训课的那一刻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90后女孩王琴和赵雪此前都没接触过大提琴,“一直很想学,没机会”。去年9月,她们抢到了浙江省文化馆大提琴培训班名额,并成为好友。 “虽然每次都要坐1小时地铁赶来上课,但这是每天最开心的事之一。学最想学的乐器,认识不同的人,很有意义。”赵雪笑着说。 文化馆里,像王琴和赵雪一样的90后、00后学员不在少数。“抢到课程很幸运,学到知识很开心,演出后很自豪!”年轻人如此吐露心声。 接受培训后,越来越多人表达了走上舞台的渴望。购买器材、组织团队、搭建舞台……文化馆继续自我加压,让学员尽情展示才艺。 夜幕降临,婉转的音乐、曼妙的舞蹈在湖南省株洲市湘江两岸风光带、商圈广场、公园景区等公共空间接连上演。表演群体中,80%以上都是中青年,除去表演本身,他们放松的状态、自信的表达、真诚的笑容,感染了许多市民和游客。 “我们从去年开始,积极在街头巷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场景、微舞台‘街头艺术站’,让学员不仅在培训中学到技艺,还能有机会登台展示,当主角、赢掌声。”株洲市文化馆馆长龙晶晴说。 或传承传统风格,或延续工业厂房设计,或充满现代流行元素……漫步株洲,艺术站的舞台空间各异,基本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很有特色;器乐演奏、魔术杂耍、炫酷街舞、戏曲表演、非遗技艺等文艺演出,各有各的看点。据统计,2023年,株洲全市16个站点完成常态化演出1100余场次,主题活动近200场次,惠及群众15万余人次。 “艺术站很便捷,街巷边就有舞台;很美观,风景区里欣赏歌舞”“既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成了展示城市精神风貌的窗口”……市民和游客在线上线下留下好评。 文化馆精心细心安排,提升服务效能 “从2014年开始,浙江省文化馆每年春、夏、秋三个季节都会开展公益课程培训。只是培训时间多集中在工作日,基本只能服务老人、小朋友等一部分群体,内容也比较传统,与‘全民艺术普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阮静说。 2021年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艺术培训,使各级文化馆成为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 2022年,浙江省文化馆希望做出突破,为此进行了广泛调研。 如今的城市里,外来人口占比不低,其中不少是年轻人。调研结果显示,“上班族”几乎都表达了对文化艺术的迫切需求。“年轻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上去了,但他们更需要丰富、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文化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让年轻人获得知识、获得文化熏陶,感受到文化的温度、城市的温度。”阮静表示。 为了方便“上班族”,2023年,浙江省文化馆推出157门课程,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每天19时以后和周末,全年培训超过3100课时,惠及学员达9万余人次。 围绕“人们喜欢的身边艺术形式是什么”“当下流行什么文化元素”等问题,去年年初,湖南省株洲市文化馆也组成了20个调研小组,深入小区、学校、社团、培训机构,发放问卷5000余份,为的是让服务精准对接年轻人的期待。以调研为依据,茶艺、湘绣、八段锦、吉他、萨克斯等晚间和周末培训火热开展起来;株洲街头艺术站也确定了“民间高手出圈地”“市民游客打卡地”的风格与定位。 “我们在业余时间来文化馆接受专业指导,晚上再到艺术站展现自我。”市民谭美玲每周四晚准时到文化馆学习合唱,“一节课不落下,释放压力,舒缓情绪”。她兴奋地说:“文化馆的师资强,学员学得好;艺术站的平台好,学员唱得好。现在合唱团已经有了很多粉丝。我们幸福感满满!” 年轻人对文化馆的课程与周到服务表现出如此大的渴望与热情,并打出高分,让文化馆老师很有成就感。龙晶晴说:“我们会不断优化服务细节,继续提升服务效能。” 用所学所长、精神气质感染更多人 折叠、缝纫、盘绕……在老师的细心引导下,一个个普通的布条变成了蕴含着美好寓意的蝴蝶扣、梅花扣、寿形扣。取其形,延其意,一节课后,不仅了解了盘扣制作背后蕴含的美学深意,学员还能收获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胸针、挂饰、书签等。 “在这里上课,老师有的是非遗传承人,有的是资深手艺人,也有文化馆的专业教师。”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馆馆长甘楠说,“文化馆有优质、稳定的师资资源和组织能力,目前从艺培机构聘用的老师和本馆老师各占一半。在开课前会进行试讲试听,我们对课程质量统一把关和评估,保证授课内容的优质性。” 实际上,开展如此丰富的培训和活动,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文化馆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必须整合各类资源。《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以文化馆为主导,联合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组建全民艺术普及联盟,搭建推广平台。” 黄滢是杭州一家商业机构的美妆老师,在浙江省文化馆开设了美妆课。她说:“文化馆这么信任我们,提供优质课程是义不容辞的。当然我们也希望通过文化馆的平台,擦亮企业的优质形象。我们彼此需要、互相赋能。” 学员在文化馆接受公益培训后,也在付出与奉献,进一步放大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街头艺术站就是很好的志愿服务平台,学员在这里展现全民艺术普及的积极成果,吸引了更多人爱上艺术、走进文化馆。”龙晶晴说,“此外,市民接受文艺培训,畅快了心情,友善了彼此,也进一步加速培育孵化了社区文体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全市的志愿服务组织达117个,包含志愿者3162人。去年,志愿者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或承办了上千场文体活动。” “学员积极行动,反哺社会,用所学所长、精神气质感染更多人,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展现出盎然生机。”龙晶晴感慨。 报名“火爆”,抢课“秒空”……一段时间以来,全社会对培训资源不足、抢课难的反馈越来越多,阮静也在思考如何既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又能满足更多群众的需求:“我们将发动杭州市各级文化馆参与联动,让更多的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等参与进来,逐步使‘家门口的培训’成为可能。” 小伙尤嘉豪已经准备好了继续“抢课”:“我会珍惜每次上课的机会,放下手机、拥抱所爱,享受文艺滋养的美好时光。” (责编:李依环、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4-18
欧亿平台开户> 欧亿代理工资_“小院”里有大文章(一号文件连连看⑥) 欧亿代理工资_“小院”里有大文章(一号文件连连看⑥) 日前,在浙江金华金东区澧浦花木城蝴蝶兰培育示范基地,省科技特派员在指导花农科学控制大棚温度。 杨梅清摄(人民视觉) 3月8日,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曲村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技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对麦田开展春季除草作业。 闫 鑫摄(人民视觉) 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科技小院”一词。 2009年,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诞生,此后这一模式得到越来越多认可,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建立科技小院超1200个。科技小院为何受关注?这个“小院”给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从高校到农田―― 为农民提供更多科技服务 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枣农丁太平最近多了一些新朋友――中国农业大学沾化冬枣科技小院学生团队。 “俺种冬枣挺多年了,第一次在田里跟大学生打交道。”丁太平说,“今年初沾化冬枣科技小院在镇里成立,当时心想这地都没有下过的学生娃能解决啥。可一段时间处下来,他们还真解决了一些困扰我很久的种植难题,特别是通过标准化种植,让‘土方子’和新技术结合起来,效率提升了不少。” 据介绍,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从2009年开始探索创建的一种实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把农业专业的研究生派驻到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截至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已建立超200个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模式的推广,吸引越来越多科研院所、高校加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其中之一。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成立泾阳蔬菜科技小院,服务咸阳3个县、17家示范园区。 “‘小院’成立至今,已有50余名研究生、博士生在田间完成科研课题,培养了30多名基层农民技术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泾阳蔬菜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张明科对本报记者说,“小院”坚持研发、引进筛选新品种,研究高效栽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改良修复等技术。目前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到省内的三原、高陵、礼泉等12个县(区)以及青海、宁夏等省份,累计推广面积152万多亩,新增经济效益超2亿元。 支持政策也相继推出。近年来,科技小院模式多次写入中办、国办以及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发布的重要文件。2022年,《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对外发布,确定对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推动科技力量支撑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的科技服务。 “10余年来,科技小院走出了一条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新路径,激发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潜力,为乡村培养出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钟登华说。根据全国科技小院服务管理平台数据,截至今年3月12日,全国已有74个培养单位成立超1200个科技小院,涉及专家总数2700余人,研究生超5200人。另据不完全统计,科技小院已先后引进创新了284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技术的面积累计5.66亿亩,增收节支累计达700多亿元。 从曲周到非洲―― “小院”经验与更多国家分享 科技小院不仅在全国遍地开花,还走出国门,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2021年至202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连续向全球推广科技小院模式,称其是在生产一线赋能小农户的典型案例。去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塞尔瓦拉吉来到中国第一个科技小院诞生地河北省曲周县,了解到当地农民懂技术、懂市场,村民一亩地年收益超过2800元人民币,他赞叹:“非常了不起!这展现了科技小院向全世界推广的价值。” 在非洲东南部,马拉维共和国2000多万人口中约80%属于小农户。这里土壤贫瘠、肥料匮乏,缺少现代农业技术,主要作物玉米的亩产不到200公斤。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开办中非科技小院班,为解决当地小农户生产问题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马拉维农艺师非里成为了“小院”班的一名研究生。 去年11月,马拉维新建3个科技小院。非里凭借几年的学习与经验积累,成为马拉维卡松古县里萨萨兹科技小院的负责人,在当地复制推广中国的科技小院模式。中国农业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非科技小院班已为10多个非洲国家培养了72名农学类研究生。当地农民表示:“非常欢迎科技小院来到我们这里,希望‘小院’能带来实用技术,帮助我们种出更多粮食。” 不仅在非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已有18个国家的106所科教单位和企业加盟。张明科介绍,学校负责品种、产品、技术的研发和人才支持,当地政府组织开展订单式生产,中资企业负责成果示范和产品收购,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下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国家的农业部门以及企业等合作建立更多的科技小院,培养更多愿意在农业生产一线扎根创业的青年。”张明科说。 从1.0到3.0―― 加强多方协作 如何进一步推动科技小院发展,更好服务农业农村? 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团队在曲周探索成立科技小院,如今他还在进行新的探索。“前不久我们在曲周开启了一场‘科技大会战’,第一件事就是创建‘绿色吨半粮田’,即通过绿色高效农业技术,使每亩地全年生产1吨半粮食。”张福锁说,随着高效用肥、病虫草害多元高效绿色防控等一系列新技术落地,曲周县农民的收成更好了、钱包更鼓了。 张福锁介绍,最开始,科技小院主要帮扶农户进行种植技术更新和升级,是1.0的精准帮扶模式。后来,小院增加了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助推产业兴农,升级到2.0产业扶贫模式。如今,小院接续和升级脱贫攻坚中的经验,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是3.0模式。 推广科技小院模式,更多力量加入其中。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与互联网平台拼多多开展合作,以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的形式推出“拼多多杯”科技小院大赛,为年轻的技术工作者搭建平台,交流、比拼科研、产业相关创新成果。 今年1月7日,“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决赛闭幕,来自全国22所院校的46支队伍、近200名师生参赛,中国农业大学褚橙科技小院、西南大学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如皋水稻科技小院等多个团队脱颖而出。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拼多多将加大农研投入,为广大青年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提供实际的助力,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 地方支持也在加大。近日,北京市通州区发布《通州区“北京科技小院”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现涉农乡镇科技小院全覆盖。按照“一院一策”原则,逐个制定科技小院建设发展指南,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院,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每个科技小院3年内至少辐射带动4个村。同时依托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加大政策支持与产业扶持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需要跟政府、企业以及更多社会力量加强协作,争取更多支持,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规范管理,精准服务‘三农’。”张明科说,“我们希望老师和学生的工作能更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不仅改变乡村的生产,也改变乡村的生活以及乡村人的精神风貌。” (责编:郝孟佳、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4-12
欧亿代理> 欧亿2注册_培育创新型人才 欧亿2注册_培育创新型人才 原标题:培育创新型人才 “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关键交汇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自身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3月6日的吉林代表团开放日上,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代表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才。张希介绍,近年来,吉林大学聚焦吉林省“四大集群”“六新产业”等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与省内各市(州)的创新发展合作,并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和国家重大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新设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仿生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新产业发展,都需要一批又一批适应创新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劳动者。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张希说。 (记者 陈怡 任爽)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4-07
欧亿平台>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促交流互鉴 聚青春力量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促交流互鉴 聚青春力量 “天气有些冷,但中国志愿者的热情给予我们温暖!”这是18岁法国大学生蔻洛伊・利埃勒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感受。心与心的贴近,让她感觉与这个东方古国之间距离不再遥远。 近日,全国青联、全国对外友协联合主办“中法青年志愿服务日”活动。来自法国人民援助会和北京市的50余名青年志愿者代表,踏足“鸟巢”“水立方”及北京市东城区社区、首钢园等地,围绕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主题进行考察体验。 2024巴黎奥运会来临之际,共话奥运精神、交流赛会服务经验是本次活动的重要安排之一。在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中法两国青年志愿者找到了共同话题。 “两场奥运会的口号分别是什么”“场馆平时作何用途”“当奥运志愿者感觉怎么样”……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孙宏毅两年前曾任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志愿者,回到熟悉的“鸟巢”“水立方”,他感受着法国青年的奥运热情,向新朋友分享起志愿服务心得和奥运知识。 在北京奥运博物馆,之前在中国留学的伊莲娜・波塔利柯被眼前由图片、视频、实物重现的“双奥”记忆深深吸引。“看到昂扬进取的运动员、热情洋溢的志愿者和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作为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志愿团队的一员,我很受鼓舞。”伊莲娜说。 场馆内外,两国青年交换体会、相互启发。在特色体验区,一起尝试冬奥知识互动答题;在志愿服务展板前,驻足认真阅读;在“鸟巢”的留言墙上,用中法双语写下“一起向未来”。“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志愿者们的心连在一起。”中国志愿者郭凡漪说。 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体验百姓生活,也是本次活动的题中之义。为此,青年们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总布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合志愿服务。 北外研一学生李铭志这次以法语翻译的身份参与了志愿服务日的活动,“有机会助力文化交流、参与社区服务,感觉特别有意义。”在他的协助下,中法青年志愿者围坐在一起,跟随技艺传承人学习捏面塑、摇元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随后走进社区,为坚守岗位的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文明引导员送上节日的温暖。 法国姑娘卡米耶・米琼常在家乡的志愿工作中为社区老人、孩子提供实物帮助。漫步在北京胡同,感受着便民惠民的社区氛围,她感到新奇又熟悉。“这次志愿活动让我了解到中国人的勤劳友善,非常有意义。”她边说边将礼物递到还在忙碌的社区工作人员手中。 以倾听和对话,促理解与信任。这也是一趟互学互鉴的文化交流之旅。 来到首钢园,第一站是别名“雪飞天”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这里工作了三年的青年志愿者张娅介绍,大跳台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北京冬奥会之后,这里结合场地条件举办多场体育文化活动,让冰雪“飞入”大众生活。 群明湖畔,志愿者们先后登上大跳台出发区和首钢园区三高炉,近距离体会工业遗存与冬奥场馆的结合,了解园区的发展规划以及冬奥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他们纷纷表示,这座融汇了各种元素的城市新地标,让他们看到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 从奥运场馆中绘有马球、蹴鞠等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壁画设计,到道路边不时闪过的古老建筑、节日装饰,志愿者们一路拍照、畅谈。虽然语言不同,但在志愿者的微笑中,真挚情谊在流淌,青春活力在汇聚。 (据新华社北京电 胡梦雪、曾凡乙)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4-05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代理_天职师大:设立专职科研岗 联合企业搞创新 欧亿代理_天职师大:设立专职科研岗 联合企业搞创新 原标题:天职师大:设立专职科研岗 联合企业搞创新 “我上个月底刚从与中信重工合作的项目中回来。学生们期末考试后,我还要赶回洛阳,继续进行这个项目。”1月8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武川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从2019年开始,武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与中信重工合作的项目上,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学校的考核成绩,只因为他获聘为学校的专职科研岗。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天职师大”)创新性地设置了专职科研岗,对教师评聘、考核指标等进行改革,鼓励教师开设公司自主进行成果转化。 90%开发项目来自企业一线 2018年,天职师大根据国家级科研平台管理办法,在汽车模具智能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设置专职科研岗。武川和实验室的11名教师获聘专职科研岗。 专职科研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由原来的280学时/学年降为60学时/学年。与此同时,这一岗位的科研工作量提高到校人均科研任务量的3倍。 “每学期我只需授课两个月,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武川补充道,学校还对专科科研岗教师实行团队打包考核。 团队考核合格,即视为全部人员考核合格,这些政策消除了武川和团队的后顾之忧。 根据新政策,专职科研岗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联合企业进行科研,这需要深入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武川团队与中信重工合作的项目是目前市场上需求极大的超大尺寸热作模具钢。该成果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型钛合金锻件整体成形,以及国产新能源汽车底盘一体化压铸成形上。 受限于技术水平,此前我国无法制备出尺寸、形状、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超大锻件。经过4年的联合攻关,天职师大和中信重工开发出了具有自主产权的高强韧、长寿命热作模具钢。结合智能制造系统,联合团队对现有冶炼、锻造和热处理工艺对产品进行全面优化后,各项指标均超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 “我们还大幅降低了产品成本,使之远低于进口产品。”武川介绍,中信重工的大型模具钢2023年产值达2.5亿元。 为更好地激励专职科研岗教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还设置了应用推广型教授、副教授等岗位,以对企业委托重大项目的贡献和高价值成果转化情况来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这些机制,天职师大工程实验室科研业绩显著。4个以专职科研岗教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参与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9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9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 同时,该校的年均科研经费达到了上亿元水平,其中90%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开发项目。 企业与学校实现双赢 在天职师大机械学院专职科研岗副教授董晓传看来,学校设置专职科研岗,是一件让企业和学校双赢的事情。 “一方面,我们是企业需求的‘侦察兵’和‘通讯员’,不断地去企业了解真实有效的需求,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质增效。”董晓传说,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而科研又反哺教学,将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出“不落伍”的人才。学生们毕业以后,可以快速融入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中。 为了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转化,2023年,该校还鼓励手握成果的师生到天开高教科创园东翼进行自主创业。董晓传就是在此注册了公司,他的数字孪生成果实现了转化。 “成果转化也是我们考核专职科研岗教师的一个指标。目前已有30家师生创新创业企业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东翼落地,42项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技术合同额达到1000余万元。”天职师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副主任彭涛介绍。 “通过设置专职科研岗,学校引导教师聚焦行业、企业核心的研发的需求,推进以转化为导向的有组织的科研。”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阎兵表示,同时学校又将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势,联通了科技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以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引领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记者 陈 曦) (责编:郝孟佳、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3-15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代理注册_高校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如何在生产线上“大展身手” 欧亿代理注册_高校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如何在生产线上“大展身手” 原标题:高校实验室里的“黑科技”如何在生产线上“大展身手” “这个技术很有前景,不该‘藏’在实验室,要拿出来转化。”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教授黄广炎至今仍记得,柔性材料防爆样机研制出来后,时任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陈柏强在全校征集最新成果时说的这句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新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来自高校实验室的“黑科技”,如何更好地运用于生产线,提升产品性能、优化生产管理,在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中发挥“四两拨千斤”之妙用? 需求找技术,技术找投资,“牵手”如何更顺畅 江苏省一家生产高电阻电热合金丝的专业化企业,其铁铬铝合金丝(带)、镍铬铝合金丝(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这两种合金丝不仅产量大,而且工序复杂,单是最后包装装箱的环节就有原料异地搬运、米电阻测量、线径测量等10道工序,需要两条流水线同时运转,至少20位工人同步作业才可满足生产需求。 “随着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负担越来越重,招工也越来越困难,迫切需要进行包装自动化改造。”2018年8月,受武汉科技大学委派成为江苏省第十一批科技镇长团团员的官德华,在调研当地企业科技需求时得知了这一情况。 “我在工作例会上提出企业所需后,当即就有一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揭榜’,随后又有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团队以及无锡、常州等地公司前来对接,但都因各种原因无果而终。”经过深入分析企业状况与需求,官德华发现,这些团队均未很好解决投资成本控制和关键技术的问题,因此企业负责人担心,一旦真正上线生产,会出现实际情况不及实验效果好的问题。 通过技术研判并参考以往的转化经验,官德华与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赵云涛积极沟通,请他实地考察,确认技术需求内容,了解项目背景,并深入车间仔细察看公司相应生产线和生产工艺流程,补充技术需求中的要点和指标。赵云涛团队设计的方案最终得到对方认可,成功签订了120万元的合作协议。“应用该技术后,合金丝包装生产至少节约15个人工,一年就可节约70万元。”官德华介绍。 合金企业有需求、找技术,而黄广炎面临的则是有技术、找投资。 “2017年,学校转化中心在长沙组织了一场项目路演,当时柔性防爆技术还只有产品概念和原理样机。为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中心邀请众多投资机构参加,当场就有一些企业和投资机构表达了合作意向。在随后的成果转化中,该中心还安排专人全程服务,设计转化方案,陪着我与地方政府和合作企业洽谈,规范相关手续。2018年下半年,‘柔卫甲’产品经过公安部门认证后,正式推向市场。”黄广炎说。 他介绍,在学校技术转移中心指导下,柔性防爆技术以作价入股形式在湖南长沙高新区建立了年产上万台套的生产线。得益于企业支持,技术落地顺利,研发出柔性防爆罐等20余种装备产品,在高铁、机场、博物馆等人流密集场所示范应用,并快速在公安等领域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了技术影响力。 “在需求量大的能源、电力等方面,技术应用性强、更新迭代快的项目尤其受欢迎。”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综合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面’上,我们通过举办成果对接会、广泛寄送成果宣传册给电网公司等,充分展示了科研成果。在‘点’上,从不同渠道接到企业需求,十几位技术经纪人会根据企业类型、技术方向精准匹配相应教师。” 制度化创新能否打通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更多时候,成果与需求间的“牵手”未必一帆风顺。对新型制造业而言,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为何常常会面临“最后一公里”的阻滞? 官德华表示,多数中小企业资金、研发人员捉襟见肘,技术底子薄弱,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成果鉴证能力有限,且通常不愿承担在实验室成果基础上继续开发的风险,致使绝大多数尚处于小试阶段的科研成果无法走出实验室。 “再好的技术,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也很难投入应用。因此,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并建立产学研各方参与的长效交流和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共赢并相互成就。”官德华分析。 “江苏省科技镇长团,是当地为推动政府科技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打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隔膜’,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一项创新举措。”官德华介绍,每个团员结合自身及学校优势,与当地企业进行有效互联,可更精准地对接科技与需求。“到基层后,通过充分调查走访,了解当地有什么、缺什么,找到自身专业特长以及后方资源与地方发展的结合点,才能促成科技成果转让。”官德华说。 黄广炎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系统性工程,涉及政策法规、国资管理、市场分析、商业策划、投融资等多个环节,大多是科研人员不熟悉的领域。“很多科研人员内心很怵跟市场打交道,并不清楚成果如何作价、股权如何设计、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等等,对此,转移中心帮了大忙。而且,由专门机构而不是教师去谈,对方也会更重视。” 记者了解到,2016年初,北京理工大学创新性设立了“事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新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技术转移中心,并同时注册北京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作为其市场化运行平台。中心主要履行科技成果转让、许可及作价入股审批报批等职能,公司则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这种科技成果转化思路,既能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支持人才培养,又能反哺科技创新。”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机构组建了一批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学科性公司,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产学研多方能否传好“接力棒” 在去年11月初举办的江苏省专利(成果)拍卖季南京专场活动大会上,参会者成功签约转化21项专利(成果),签约金额达1440万元。“全省共发布开放许可专利1440件,涉及59家单位,主要集中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一代信息与通信等领域,将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过举办科研成果拍卖会、扩大“技术经理人”服务面,越来越多高校科技成果“落户”长三角。 未来,让更多高校“黑科技”顺利从实验室进入生产线,还应如何发力? “从储能、充电站,到智慧电厂监测,成果宣传册上各学院的成果其实不少,但我们通过调研座谈发现,真正愿意投入转化的老师总是那些‘老面孔’。为什么?因为他们钻研的技术瞄准市场需求,精准度更高,在研发过程中就已和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有成功转化的实践基础。”华北电力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问及部分教师为何不愿把成果“推出实验室”,收到的回答多是“成果偏基础,没人买”“更愿意把精力投入教书育人,不愿意做这些‘费心思’的事”。 “技术推广,从学校角度看,其实是个‘接续而为’的大工程。”北京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王欣表示,“并非所有高校科研团队都适合从原始创新走到成果转化链条的最后一环,在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人接力。例如,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团队的成果产出后,还需本团队或其他相关领域团队‘再往前走一步’,提高其成熟度和工艺,优化技术指标;真正落地阶段,可能还需要工程师人才解决实际投产等问题。” “制造业相关成果转化,利润率往往比较低,企业有技术需求,但对应用效果有顾虑。”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李斌分析,社会化转移企业要更多发挥平台搭建作用,帮助转化企业渡过初期的难关。“一是聘请产业化专业团队为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明晰优缺点;二是招募社会化人员和可提供熟化支撑的技术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赋能;三是发掘、调动自身资源,寻求合适投资机会。” “要形成良性循环,须充分发挥成果转化对教学科研的反哺作用。”黄广炎介绍,团队利用企业研发、设计、测试和生产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包括机器人设计、智能装备设计、产品工业设计、防弹材料设计和工业数值仿真等工程实践机会,有力支持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学科性企业的产业化基地,为学校建立“爆炸防护与应急处置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学校教授组成多个“学术+技术+工程”联合科技攻关团队,定期开展技术研讨与合作交流,积极推动无人物联云排爆、综合防护服、防爆油箱、特高压防护等科研任务的申报与规划立项等。 “未来,一是应进一步‘破五唯’,尤其是‘唯帽子’倾向,积极创设浓厚的创新氛围,引导高校教师沉下心、踏踏实实做研究,产出一批高水平、有价值的成果,这是转化之源;二是应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政策体系,解决好如知识产权、国资管理、人事管理、股权管理、法务等问题,梳理清楚流程线条,打通内部堵点。”王欣建议。 (记者 周世祥) (责编:李�P、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3-13
欧亿注册登录> 欧亿娱乐平台总代理_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香港赛区颁奖 欧亿娱乐平台总代理_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香港赛区颁奖 据新华社香港电 (记者张雅诗)第24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香港赛区颁奖礼1月20日在港举行,以表彰优秀参赛作品和参赛师生。 香港赛区比赛由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香港中华文化学院、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创科教育中心共同主办,旨在帮助香港学生反思及探究香港与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协助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国民身份认同感。 据介绍,本届比赛自2023年10月12日正式开赛以来反响热烈,香港赛区主办方收到来自近200所中小学的约1000份作品,其中106份作品获选送进入复赛,将与全球华人学生一起共展风采,彰显香港学生的中文素养和精神风貌。 颁奖礼上,主办方向小学组和中学组得奖者分别颁发了“嘉庚杯”和“集友杯”奖项,每个组别均设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特等奖。 香港中华文化学院院长姜增和在颁奖礼上致辞表示,香港学生需要真正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才能真心实意地对国家和民族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追求卓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会长刘智鹏在颁奖礼上致辞表示,这项比赛不仅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机会,更增强了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他希望学生们继续保持对中文和文化的热爱,成为有用之才,为香港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集友陈嘉庚教育基金副主席兼集友银行高级顾问陈耀辉在颁奖礼上致辞表示,今年适逢爱国侨领、集友银行创办人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本届比赛特以“嘉庚杯”和“集友杯”冠名奖项,借此弘扬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办学的奉献精神。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始创于2000年,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快乐作文》杂志共同主办,旨在弘扬中华文化及加强海内外学生文化交流。 (责编:李依环、李�P)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