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注册登录>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台湾学者呼吁重点提升中高龄教育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台湾学者呼吁重点提升中高龄教育 数据显示,台湾预计2025年迈入超高龄社会,即平均五人中就有一位是超过65岁的长者。对此,台湾师范大学8月12日举办记者会提出“中高龄教育政策建议书”,呼吁当局提出政策,让学习及早融入中高龄者的生活,帮助中高龄者拥有自主独立的能力,维持生理、心理、人际互动及精神方面的健康。 台湾“发展委员会”的人口数据显示,台湾5-18岁的人口数从2003年的460万降到2023年的283万,成长率为-38%;高龄(65-85岁)人口数同期则从187万增长到393万,成长率为110%。两者目前的差距已达到110万人,预计到2033年差距将达304万。 台师大“建议书”认为,台湾教育市场的需求正逐步由5-18岁的学习者转换到65-85岁的学习者。无论从市场需求或是个人需求看,精致化的中高龄(55岁以上)教育设计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对因年龄成长而造成的大脑退化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减缓其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间接降低长期照护的成本及罹患失智症的风险。 台师大社会教育学系副教授王雅铃表示,台湾存在世代对立与误解等诸多问题。年轻人认为高龄者掌握许多资源,保守固执;高龄者则认为年轻人是“草莓族”,没钱是因为不努力。 对此,她建议推动代际教育,破除中高龄者与年轻人之间的刻板印象,并大力实施中高龄教育师资培训;积极设置社区关怀据点,帮助中高龄者及时获取各项政策和活动信息,促进中高龄者的社会连结。 在生活能力与自主能力方面,台师大运动休闲与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廖邕建议,建构中高龄数位教育平台、提供交互式教学内容及游戏、咨询并协助建构中高龄者的数位社群及网络,发展“数位能力自我评估工具”;建议整合现有提升失能预防的课程,向中高龄族群推广多面向的运动。 针对中高龄者就业问题,台师大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教授田秀兰指出,应积极塑造对中高龄群体的友善认知,增强反年龄歧视的教育宣传,建构中高龄者就业的友善环境;举办中高龄者再就业博览会、设立退休人才数据库、推动中高龄精英与企业等组织的合作,传承中高龄者的经验与智慧,鼓励跨世代合作。 台师大表示,今后将邀集更多相关学者专家,在中高龄者的教材、教法、评估、平台、师培等方面,共同设计和推动更完整精致的教育实务措施和方案,协助中高龄者通过多元学习活动实现自我及反馈社会,实现“活跃老化”的目标。 (新华社台北8月12日电 记者章利新、王承昊)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怎么当代理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9-12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这个暑期,两岸青年交流成为亮丽风景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这个暑期,两岸青年交流成为亮丽风景 在上海,沪台14所中学400多名中学生以校园才艺为媒,共同“舞动青春・唱响未来”。图为上戏附中和台湾华冈艺校的高中生结为伙伴。 “为什么想来呢?除了想要一探青海壮丽的风景、感受藏族文化的魅力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姐姐在2019年就参访过青海,回家就告诉刚入大学的我,有机会一定要来大陆,多结识朋友,同时增广见闻。”台湾中山大学学生毛佑慈说。 暑假期间,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在大陆各地接连登场。许多像毛佑慈一样的台湾青年来到大陆进行参访、研学、实习,与大陆伙伴互学互鉴、相交相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建立深厚友谊 在2024年第一届台湾青年巴蜀文化“双城”体验季中,30余名台湾学生与成都学生“结对”,并入住成都学生家庭,沉浸式体验大陆生活。来自金门的中学生沐宸与成都中学生伍梓涵“结对”后,伍梓涵立刻兴奋地问道,“明天去看大熊猫、吃火锅,怎么样?”由伍家安排的行程,既有参观成都博物馆、杜甫草堂、武侯祠等人文景点,又有品尝担担面、龙抄手、火锅等成都特色美食,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观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是必选项。“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成都小伙伴的热情好客。”第一次来大陆的沐宸说,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在成都结识了好朋友,也更加了解四川。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摇篮,台湾学生从小学习《论语》,来到这里有种久违的亲切感。”在参加“相约齐鲁・情系中华”2024鲁台青年文化交流节时,来自台湾大学的詹宇翔感慨道,行走齐鲁大地,让人感受到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两岸青年在活动中互相切磋,激发彼此潜能,携手并进,建立更深厚的友谊。 随着2024台湾青年学生多彩贵州非遗传承研习营举办,来自台湾14所学校的20多名青年学生展开了非遗体验和文化探访之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最美的课堂在路上,研学旅行也是一种上课方式。”研习营团长黄贯群说,贵州近年来发展迅速,希望台湾青年学生在贵州实地探访和亲身体验后,把所见所闻带回台湾,吸引更多的同龄人前来。 收获丰富体验 两岸青年暑期交流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令参与其中的台湾青年眼界大开,不论是“常来族”,还是“首来族”,都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在“走进横店 穿越华夏”2024台湾青年影视文化体验营中,14名两岸青年在专业团队引导下,在浙江横店影视城演绎《甄�执�》《长相思》《繁花》等大陆热播剧目改编片段,过了把“戏瘾”。作为古装剧迷的台青张芸甄说,“我很喜欢看大陆的古装剧,这次在横店看到了这么多熟悉的场景,太激动了,拍了很多照片作纪念。”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本次横店活动中,两岸百余名青年还走进录音棚,共同学唱歌曲《青花瓷》并录制MV。第一次进录音棚的台青林咏��说,“听着音符从耳机中流淌而出,看着台湾青年和大陆青年合作完成了一首歌,我很有成就感。” 打冰球、渡长江、习武术……在2024乐活两岸――汉台文化体育嘉年华中,500余名两岸高校体育团体代表、青少年运动员和文体爱好者参与活动。来自台湾的陈保雄带领近60名台湾游泳爱好者畅游长江,其中不乏95后。陈保雄说,在台湾,大家很喜欢“泳渡日月潭”的活动,希望他们也能亲身感受长江魅力。 拥抱更大舞台 对于不少台青而言,在大陆实习是丰富职场体验、感知大陆生活的理想方式。来自台湾逢甲大学的吴婉榆进入福建福州的一家银行实习,她之前多次来大陆旅行,但深入实习还是头一次。“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大陆金融行业的创新模式,我们也在工作之余参与了很多精彩的活动。”吴婉榆说,之前读过一知半解的诗词,与福建天地辽阔、群山环绕的风景对照,忽然就理解了其中意境。对于大陆移动支付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她也有了切身体会。 “我想要有更多的机会,更快的成长,来广州实习就是一个接受挑战、突破自我的机会。”台湾大学生黎�`华在广州一家知名汽车厂商实习,主要负责客户运营工作。“在台湾时就听说大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得很好,这次我对该产业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提升了我的用户洞察能力。”黎�`华说,她很喜欢大陆充满竞争的职场文化和氛围,这是自己第二次来大陆实习。“去年在上海,今年在广州,感觉大陆的同事都非常热情友善。”她说。 2024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见习就业特训营近日在江苏昆山举办。江苏近900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超5600个岗位(含见习岗位),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制造等行业。自2017年起,该特训营已累计吸引近3400名台湾青年学生参加。刚从大学毕业的台湾青年吕睿腾说,他在昆山亲身感受到了前沿科技,对未来有了更多全新憧憬。“这次实习感觉很不错,明年如果师弟师妹想来大陆实习,我会做好经验分享。”他表示。 本报记者 张 盼 文/图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网址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9-12
欧亿平台> 欧亿代理注册_秉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欧亿代理注册_秉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原标题:秉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是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等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本质规律和发展逻辑,推动形成校地融合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努力成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统筹推进一体发展新范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到来,对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大责任,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有机关联,抢抓发展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三位一体”统筹部署,高校要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上创新发力。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校学科设置,不断实现优势学科集群与区域创新产业集群相融合、人才队伍建设与地方人才战略举措相融合、科技创新研发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文化传承与地方文化品牌塑造相融合,源源不断、有的放矢,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智力支撑。 聚焦“双向奔赴”校地共赢。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高校的使命任务,要通过深度对接政府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产业项目专班等形式,搭建“多院一区域”“多院一部门”跨学科服务架构对接产业集群,通过联合大院大所、实施揭榜挂帅科研攻关等方式,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服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汇聚人才队伍,把握引育用留第一资源新态势 高校引才用才的价值观直接关系着学校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度,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进行有重点保护、有计划培养、有选择引进。要善于借智借力,用好地方人才资源“蓄水池”,共建共享“高精尖缺”人才引进、青年人才成长、科技工作者发展平台,切实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为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贮蓄动力源。 高校要注重人才引育与提升学科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树牢精准引才理念,围绕学科发展需求,以打造优势学科高峰、发展新兴交叉学科为重点,精准配置人才引进资源。要通过青年学者论坛、海外直招等举措招贤纳才,重点引进学科急需的领军人才。厚植育才沃土,营造人才发展好生态。 涵养“用才”环境,完善人尽其才新机制。高校要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助力教师找准赛道加速成长,构建人才分类评价体系,鼓励和推动教师分类发展,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实施岗位聘用动态管理,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优化离岗创业政策环境,强化人才人事服务保障,引导科研创新脱虚向实,推动校内科研成果向生产线转移转化。 促动人才牵引,打造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新引擎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高校要充分把握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遇,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提升行业产业发展竞争力。 强创新,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变革。一方面,要真正摸清科研团队、研究方向、研发潜力的实际家底,真正掌握地方、行业、企业需求,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优势对接地方新兴产业的现状和规划,培养科创后备力量,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要坚持“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互促互进,切实推动科技服务提质增效。 强结合,推进科研目标设置科学。高校要紧贴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准确把握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打造与学校科研创新的深度嵌入点。立足服务企业技术研发,深入开展基础研究,激发科技创新源头动力,不断助力地方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速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强实效,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高校要依托特色优势学科,聚焦小切口、真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将工作重心落到地方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上来,全面推进重大校地合作。发挥高校人文社科“先头部队”作用,依托高校智库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推动和促进城市创新发展。 突出一体支撑,激发反哺教育内涵发展新动力 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是高校全面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内生需求,要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战略性支撑作用,为完善自身建设提供动力源泉。高校必须发挥好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优势、智力优势,利用科研成果持续反哺高质量发展。 锚定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出发点。高校要跟进科技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升级换代传统专业,汇集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优势,组建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用高水平研究成果助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持续推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把握服务地方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点。高校要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整合新兴学科人才资源,着力推进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聚焦地方先导产业领域,与地方现代产业体系进行“强链接”,推动多领域全方位合作。 找准健全“三全育人”培养体系的落脚点。高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塑造,全面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急需人才。 (作者:顾菊平,系苏州科技大学校长)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9-12
欧亿代理> 欧亿是什么平台_推动高校党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欧亿是什么平台_推动高校党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原标题:推动高校党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对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高校要通过加快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切实形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带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新局面。 党建引领新要求 站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政治立场,高校党建要切实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一方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政治保证和最大政治优势。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校党建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另一方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是在党的领导下有序推进的,党的领导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根本保证。 提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思想智慧,高校党建要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基础性建设,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高校党建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守正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提供思想智慧。高校党组织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育人全过程。 塑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组织优势,高校党建要切实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点任务,是高教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保障,也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组织依托。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既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通过组织师生党员践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贯通教育理念,在科教一体和产教融合的实践中发挥高校党组织的延展与辐射功能。 党建赋能新面向 面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校党建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赋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党建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高校始终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培养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 面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高校党建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党建必须主动参与构建科学研究新范式,有组织地发动先进党组织、骨干党员、各类人才带头开展“大研究”,有计划地通过党支部联合共建,用好学科交叉融合这一“催化剂”,有设计地在重大项目攻关组创新设立党组织、大力选树榜样群;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肩负和承担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历史责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聚力。 面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高校党建要为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和创新高地赋能。高校党建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做好人才工作,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助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人才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健全的科研体制机制。 党建提质新使命 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历史镜鉴出发,坚持赓续外来和本来相衔接的传统,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既要汲取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比较经验,又要深入分析研究我国高校发展既有的成功模式,尤其是要深入挖掘植根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历史积淀、文化脉搏和精神气息,总结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在赓续我国高校文化根脉与魂脉中把准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与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 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时代声音出发,坚持建构改革和创新相结合的格局,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既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本土特色,又放眼世界寰宇、借鉴先进经验。建立健全适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完善模式,规范管理体系、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服务体系、健全保障体系,破除一切不适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思想观念束缚和制度障碍;遵循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注重自下而上的基层实践探索,持续打造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基层党建样板,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校党建研究成果。 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现实需求出发,坚持以集成和联动相统一的方法途径,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需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体系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基本领域的党建工作体系,构造贯通教育科技人才并引领一体推进的党建工作平台,特别是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推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使其最大限度、最大效能发挥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引领作用。 (作者:徐方,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