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注册登录> 欧亿登陆线路_深耕海洋治理 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欧亿登陆线路_深耕海洋治理 服务海洋强国建设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新时代使命在肩,我们作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倍感责任重大。 三个月来,我们通过支部书记领学、学科带头人导学、集体研学、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海洋强国建设召开高质量学术研讨会,组织高层次项目申报研讨会、高水平论文写作交流工作坊、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学生读书会等系列学术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对从事海洋强国建设的研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近年来,我身边许多青年教师受到服务国家战略的感召,纷纷转换研究领域,投身到海洋强国建设研究中来,依托各自专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深耕海洋治理,助力海洋强国建设,取得丰硕的科教成果。 正是在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使命中,学院明确了“服务国家战略、聚焦海洋强国”的学科学术发展思路,组建海洋政治与安全、海洋公共管理、极地治理、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等涉海教研团队,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海洋治理研究学术重镇,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海洋治理知识体系。新时代给予更多科研工作者“策马奔腾”的机会,我们承担着4项围绕海洋强国建设展开的国家重大专项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我们厚植海洋情怀,带动学生投身海洋强国建设热潮,努力实现科教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2012年,由中国海洋大学发起创立的中俄北极论坛,已成功举办11届,见证了我国在极地深远海领域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稳步提升。该论坛对于中俄两国在北极的交流合作有着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中俄两国北极学者之间制度化、常态化的交流平台。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校师生在国际舞台中将研究兴趣转化为科研报国澎湃力量的积极性。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将继续心怀爱国情、秉持报国志,专心教学、潜心科研,以奋斗和实干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讲述人: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弓联兵 (记者刘艳杰采访整理) (责编:何淼、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平台待遇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9
欧亿代理>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欧亿平台怎么注册_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担负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奋力开创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局面。 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引领力。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机制。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实推进“双创”“双带头人”培育创建。开展干部政治能力提升、队伍建设提质、奋进精神提振行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健全完善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力。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推进思政工作守正创新,充分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作用,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施“拔尖计划2.0”“强基计划”“卓越计划2.0”等,深入实施卓越研究生教育行动,加强本研贯通培养体系建设,建强崇本学院、未来海洋学院,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培养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坚持引育并举,提升打造世界海洋人才高地的支撑力。坚持党管人才,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学院具体实施的人才工作体系。强化人才强校首位功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完善富有中国海大特色的人才工程体系,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筑峰”“繁荣”等校内人才工程和青年英才海外培育计划,充分发挥博士后作为人才队伍蓄水池的重要作用。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完善各类人才发展体系,构建更加科学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队伍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培养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打造世界海洋人才高地,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坚持服务国家,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力。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坚持“四个面向”,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进实施“透明海洋2.0”“蓝色药库”“蓝色粮仓2.0”“健康海洋”“深蓝大脑”以及海洋工程和装备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建好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筑世界重要的海洋创新高地。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面向海洋强国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科教、产教、校地融合,加快西海岸校区、三亚海洋研究院等战略载体建设,实施好驻鲁部属高校服务山东重点建设项目,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贡献。 坚持开放办学,提升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的影响力。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紧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外交大局、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推进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全球海洋科教协作网络,深化与世界一流科教机构高水平、实质性合作。强化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作用发挥,谋划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在更多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坚持文化引领,提升汇聚师生团结奋斗的向心力。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以“海大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加强校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海大故事,展现海大形象,传播海洋文化。厚植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强师生校友价值认同、情感认同,建设好共有精神家园,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海洋强国的时代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田辉,系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何淼、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9
欧亿平台> 欧亿2注册_教育部颁布《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 欧亿2注册_教育部颁布《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何淼)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教育部制定《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以第54号教育部令颁布。 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产品成为传播语言文字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实践中,信息技术产品在便利交流、传播的同时,其使用语言文字也存在许多不规范问题,不利于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管理规定》是第一部规范信息技术产品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专门规章,初步构建了相关管理制度。 《管理规定》聚焦基础软件、语言文字智能处理软件、数字和网络出版物三大类信息技术产品,明确信息技术产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公序良俗;应当符合国家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 《管理规定》分别规定了不同类别信息技术产品应当遵守的规范标准。同时,突出服务导向,要求相关产品应当为用户提供语言文字信息提示、意见反馈等功能,强调面向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的产品应当照顾其特殊需求。 《管理规定》明确了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管理职责,强调加强工作统筹和部门协同,提升管理效能。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充分考虑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特点,为智能处理等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留出发展空间。 《管理规定》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下一步,教育部、国家语委将加强统筹协同,充分发挥国家语委成员单位、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文件,促进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和健康发展。 (责编:李依环、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客服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8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代理开户_牢记嘱托培养高层次人才 乘势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欧亿代理开户_牢记嘱托培养高层次人才 乘势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名外籍工程师,我目睹了中国不仅在技术方面,而且在服务的可持续性、成本控制和质量保障等许多方面,都在大步向前发展。若非亲眼见证这些转变,真的令人难以置信。”2022年11月14日,曾在“硅谷”工作的法国工程师、清华大学博士生大卫明,在“全球Z世代热议二十大”论坛上畅谈自己对中国新时代巨大变革的切身感受。这场论坛上,来自30余个国家的“Z世代”青年网上网下相聚,分享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理解,以面向世界、聚焦中国的姿态,展现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和对世界未来的美好憧憬。 举办全校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学习班,成立清华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发起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联学联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清华大学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清华园里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1.守正创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10月27日晚,清华大学2022级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第六讲如约而至,约2300名学生或坐于教室内或守在电脑前认真聆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引入,详细讲解了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 细细聆听、深深思索,计算机系学生苗硕感到重任在肩:“课程不仅带大家全方位探讨了‘碳中和’这个中国式现代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而且激发了大家为中国环保事业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青春力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清华大学抓牢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以“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为先导,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2022年秋季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专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设计课程模块,强调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积极回答好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学生之问,同时,组建由学校党委书记领衔、多位院士名师担任主讲教师的“一课多师”大团队,选配10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助教、分头开设54次研讨小课,第一时间安排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感受时代脉动,思考清华人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不少选课学生感到收获满满,直言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引“共鸣”,品起来增“回味”。 如果说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一个“小”单元,那四年一次的清华大学教育工作讨论会,则是集中了清华师生面向新时代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次“大”研讨。 2022年11月9日,清华大学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闭幕。历时7个月,21场专题报告会、72场校级研讨会、350余场院系综合性或专题研讨,创新推出的“教学7个1”特色活动,吸引教师约1.6万人次参与,深入探索课堂治理体系改革,改进教学系列教师评价与发展支持体系,成立为先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持续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清华园里时时充盈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处处涌动着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热潮。 “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思考‘两个大局’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巩固深化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实际行动。”闭幕会上,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的声音铿锵有力。 2.勇毅担当,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2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期间,中印尼两国在巴厘岛举办了首届“新冠肺炎和结核病黏膜免疫保护论坛暨疫苗开发合作仪式”。 一年前领衔研发了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的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与两国结核病及呼吸道传染病科学家一同就“吸入用”创新疫苗技术如何消除结核病、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疾病展开讨论,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携手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贡献力量,是清华大学坚持以“四个面向”作为科研创新根本遵循的生动实践。 自2018年起,清华先后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碳中和研究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在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中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在关系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清华大学已陆续涌现出多个科研新成果新进展,在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中继续奋勇向前。 自动化系戴琼海团队开发实时去噪方法,实现超越光子噪声极限的超灵敏荧光成像;物理系周树云及合作者在离子液体插层调控二硒化铌超导电性研究中取得进展;医学院饶子和、娄智勇团队等发现生物界中RNA加帽的新机制;交叉信息研究院邓东灵研究组等在超导系统中首次实验实现了量子对抗机器学习;化工系魏飞团队揭示碳纳米管生长中的分子进化行为;能动系和燃烧能源中心团队承研的气体燃烧实验插件随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至中国空间站;工程物理系牵头的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首次实现基于高纯锗探测器的暗物质―电子相互作用的直接测量……这些科技成果正是清华大学一直以来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 清华大学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表示,要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引育并举,努力打造世界顶尖人才聚集高地 2022年11月3日,对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朱军、助理教授陈键飞师徒来说很是特别――同样由清华培养、从海外学成归国的他们,在同一场入党发展会上迎来了自己的政治生日。 朱军的导师、有着62年党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张钹见证了这个时刻。他在现场动情地说:“我一生中最满意的事就是培养了80多位优秀的博士生。你们现在是党员了,不仅要自己最优秀,还要带领团队走向最优秀。” 这是清华大学始终坚持党管人才,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清华大学已有近110名青年教师光荣加入党组织。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清华大学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聚集了一批批与党同行、与国共进的高层次人才。 2022年10月31日,计算机系任炬、地学系同丹、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吴昊、自动化系吴嘉敏、化学系杨杰5位清华青年教师,以及生命学院毕业生白蕊,共同入选第五届“青橙奖”15人获奖名单,清华大学成为获奖人数最多的机构; 2022年11月12日,水利系龙笛、能动系胥蕊娜、电子系方璐、计算机系刘奕群、自动化系耿华5人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清华大学是获奖人数最多的高校; 2022年11月20日,高等研究院教授姚宏获2021至2022年度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物理奖(凝聚态物理); 2022年12月7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辉,获颁2022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 筑巢引凤,众木成林。 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把落实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栽好“梧桐树”,广引“凤凰”来。 2022年11月25日,清华大学召开人才工作推进会,发布《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的若干意见》,将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要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发挥党管人才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制度优势。 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要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清华园建设成为全球人才向往之地、广大人才心安之处。”邱勇的讲话表明了清华大学党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 扎根中国大地,吸收历史养分,清华园每一颗梦想的种子,都积蓄着成长为参天大树的蓬勃力量;踏上时代征程,迈向宏伟目标,清华园每一位拼搏的师生,都承载着建设祖国壮美事业的殷切希望。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牢记嘱托、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通讯员 王晓霞 李婧) (责编:何淼、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开户流程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8
欧亿平台开户> 欧亿是什么平台_为更多山里孩子点亮“玫瑰般的梦想” 欧亿是什么平台_为更多山里孩子点亮“玫瑰般的梦想”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瓦吾小学位于海拔2700米的昭觉县,地处群山中,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被称为“云端小学”。学校38名女足队员,每天坚持在“手工自制”的土地球场上训练,条件艰苦。媒体报道,近日由中国女足和球迷共同为其捐赠的“玫瑰梦想球场”正式落成。“云端小学”女足球员吉牛伍作说:“这个球场特别软,而且下雨下雪也能踢。刚修好的时候我们都想不睡觉一直踢,一直踢到天亮!” 尽管地处偏远山区,场所简陋、环境恶劣,但“云端小学”的小姑娘们不怨天、不怨地,坚持每天训练,“梦想像王霜姐姐一样,加入中国队,为国争光”,这种为梦想拼搏努力的姿态,与永不言弃、坚忍不拔、在逆境中不断前行的“女足精神”相互映照。诚如网民所言,中国女足捐赠的足球场不仅是一座球场,更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山里娃“踢出”大山的机会,是对中国女足拼搏精神的传承。从“手工自制”的简陋土球场,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漂亮绿茵场,从鲜有关注到“已有4所重点中学联系‘云端小学’输送有足球特长的孩子”,一片“玫瑰球场”承载着孩子们“玫瑰般的梦想”,展现着爱与成全,蕴藏着巨大可能。 岂止“云端小学”,近年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更加关注偏远山区,山里孩子的梦想得到了更多被关注和守护的可能。在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的大山里,铅矿学校的小学生们有个“不切实际”的愿望――发射火箭上天。为帮他们实现梦想,几个城里的年轻人自发上山,带着孩子们一起制作火箭。“54321点火”,随着火箭发射升空,孩子们激动地望向天空,梦想长大成为宇航员;河北保定阜平县山区44名爱唱歌的孩子,在北京一些退休老校长的支教帮助下,从认识“哆来咪”开始,练就扎实唱功。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他们走出大山,两度站上世界级舞台,用纯净、空灵的“天籁之音”打动无数观众…… 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所山区学校、每一个山里孩子都能有这样的高光时刻,但各方面尽己所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更多山里孩子撑开一扇看山外、看世界的窗口,努力为他们点亮梦想之灯、搭建圆梦之桥,就能带来很多意料之中和意想不到的改变。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燃灯之举,对具体的个体而言,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以更广泛的参与、更精准的努力,关注和尊重、呵护和点亮偏远山区孩子的梦想,更大程度地激发这种“梦想的能量”,何尝不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依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依然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当城市里各类运动设施已经更新换代好几轮,很多偏远山区的孩子还奔跑在泥地上;科学教育早已走进很多城市学校的课堂,一些山区孩子对科学的认识还停留在电视上;当大城市的孩子对各种音乐会习以为常,有的早就学会了吹拉弹唱,不少山里娃“哆来咪”还搞不准……这些客观现实提醒我们,在讨论教育公平、机会公平的时候,应该把更多目光投向大山里的孩子,以民间的更广泛参与和各级政府更周密的安排,共同点亮更多山里孩子“玫瑰般的梦想”。 (作者:李思辉,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编:何淼、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怎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8
欧亿注册登录> 欧亿注册1970_感受原始美学魅力 欧亿注册1970_感受原始美学魅力 目前发现时代最为久远的陶鼎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乳钉纹红陶鼎,高22厘米、口径为23厘米,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乳钉纹红陶鼎鼎身呈深腹盆形,口沿以下满饰粗疏乳钉,不仅增加美感,更起到加固器身的作用。作为实用的炊器,陶鼎多使用夹砂陶,以增强其耐热性。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网站) 凡考古出土的陶器、青铜器、铁器、玉器、纺织品残存中,唯陶、玉最可悠久存世,保存的历史信息也更准确和具有代表性;深涵的文化底蕴,也激发我们不断产生新的遐思……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河南新郑。史称轩辕黄帝5000年前就出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当地建有“中华民族之根”主题的黄帝故里景区。一些学者认为,黄帝生活的时代大体上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中晚期。人们一想到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就会想到这里。 还有一件事更了不起。具有8000年历史的裴李岗遗址也位于新郑。我站在遗址发掘现场,阳光洒向这片已开挖成一排排探方的远古黄土地。考古现场的文物修复基地,就是一家普通的农舍,但踏入院落,就会感受一次震撼心灵的史前文明洗礼。 1977年春天,考古工作者在新郑裴李岗发现了新石器早期遗址,出土的各种器具,文化面貌独具一格。这一独立的、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器令人印象最为深刻,显示出裴李岗人类生活环境已向定居过渡。比较稳定的食物供给,催生出先民对炊煮类器具的多重需求。在出土的文物中,出现了大量的磨盘、磨棒、铲、镰等经过磨制的石器。在遗址现场,我见到了有锯齿的石镰,中间略厚而两侧渐薄,弓背弯曲,刃部乃是细小平直的锯齿。裴李岗先民制作夹砂红陶,烧制温度为900℃至960℃。陶器中加入的粗砂粒会使质地疏松,既增加透气性,又能在高温中减少崩裂。在我见到的陶罐、陶鼎、陶碗中,不少带有清晰的手工泥条盘筑痕迹,这一切都说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达到一定的成熟阶段。 人类的生存需求是原始美学孕育形成的原动力。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工具生产手段由打制转变为磨制,既是生产力进步的标志,也为审美理念的出现提供了重要平台。除了制作手段外,裴李岗出土的陶器造型更为惊艳。三足钵、深腹罐、双耳壶都是裴李岗文化普遍流行的样式。一位正在现场的考古工作者展示了出土的双耳红陶壶,其腹上部附两个对称小耳,耳上有穿孔;通体素面,器型简单,质朴大方。对称的理念、保持稳定的造型手段以及简洁明快的形态,传达了人类童婴时代的原始之美,已经呈现出美学的多重要素。作为一名铜匠,我对数千年前的陶土匠人有着特殊的感情,更是崇敬。当我端详那件光滑细腻,圆润的红泥陶罐时,仿佛仍能感受到那个匠人手心的温度,不由得感叹:这与我们用当代技术做出来的器件又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美学的发展演进经历了漫长过程。从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开始,不同阶段中重要的美学特征与要素就经考古发掘不断被发现和串联。代表原始陶文化的裴李岗出土陶壶、陶鬲、陶碗、陶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绚丽的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画面;即使在当代,裴李岗文化先民们的设计理念,也同样引人们发出“美”的赞叹。这也引起了艺术工作者的寻踪思考。我们今日对美的理解与表达、审美认同、社会延续与再创造,足迹始于这里? 后母戊鼎、毛公鼎、大克鼎等都是我们熟知的国宝青铜器。《说文解字》称:“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在青铜时代,鼎被视为传国重器,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但鼎这种常见又神秘的器具,它到底是如何出现的?我在郑州见到了裴李岗出土、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古老的鼎――乳钉纹红陶鼎。鼎身上一排排乳钉粗犷而排列整齐,底部三圆锥形小足外撇,恰到好处的比例,稳定的三角支撑古拙而单纯的风格,让日日与铜器打交道、见惯了青铜鼎的我不禁惊呼:“神了!”这种陶鼎上结构美和装饰美的乳钉,不正是后世大多青铜鼎美饰的标配吗?可以说裴李岗文化的这些陶器,与日后青铜鼎这种造型艺术几乎一模一样,而且神形兼备。久久端详,陶鼎焕发出的生动、古朴、蓬勃之美喷涌而出,激荡人心。《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传说黄帝铸天、地、人青铜三鼎。裴李岗的陶土匠人自己尚未意识到,在他手上反复倒腾过的泥巴形态,到了青铜时代,会成为权力和身份的标志,甚至成为国家的象征。中国鼎文化大踏步而来,延续至今。 2021年10月,在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中,与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比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有33处。考古学家认为,裴李岗文化平均始于5000年前,最早的甚至远至距今8000年,具有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进入2023年,裴李岗周边的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郑州商城遗址都被新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些遗址或与裴李岗文化时代相近,或上下传承演化。在全新的文化背景下,当代公共考古和中华文化传播更应关注一个物质文化遗产与“非遗”的共同话题:持续演进的裴李岗文化,提供了探索原始美学源头的一条途径;而黄帝的“有熊之地”――新郑,已可称作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处重要发源地。 链 接 从出土的文物内涵分析,考古学家认为裴李岗人在距今8000年前就已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开始了锄耕农业文明,为进入全盛仰韶文化时期奠定了基础。 在此前的发掘中,还发现了镌刻在龟甲、骨器和石器上的符号式原始文字,这些发现为中国早期文字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资料来源:河南文化和旅游厅网站) (作者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 (责编:何淼、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1970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8
欧亿平台开户> 欧亿2注册_孩子们的快乐“冰雪寒假” 欧亿2注册_孩子们的快乐“冰雪寒假” 1月15日,小朋友们在雪场玩耍。 在吉林省吉林市,学生们利用寒假时光参加户外冰雪运动,尽享冰雪乐趣。 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1】【2】【3】 (责编:何淼、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官网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7
欧亿平台注册> 欧亿代理工资_彭立勋:以中国智慧破解“审美之谜” 欧亿代理工资_彭立勋:以中国智慧破解“审美之谜” 2022年秋天,对于85岁的彭立勋先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学术丰收的季节――四卷本《彭立勋美学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为这套新书,91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美学家汝信先生写下贺词:“彭立勋教授是我国著名美学家,他长期在美学诸多重要领域内从事深入的研究,通过辛勤的耕耘劳动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彭立勋60多年的辛勤耕耘,既获得了丰收,也在中国美学史上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寻求审美心理研究新突破 1960年,彭立勋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留在母校的中文系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由此开始了他的学术跋涉。 在浓厚兴趣的驱动下,彭立勋系统阅读了中国古代和西方有代表性的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同时也十分关注我国当代的文艺理论研究。留校后的几年,他为了写好讲课稿,对中外多本文学理论教材作了认真研究和详细比较,取各家所长,再融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看法,尽可能地对各种理论问题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比如,关于文学的性质和特征,各种教材和著作有不同的论述,彭立勋经过比较综合,从认识性、情感性、形象性、感染性、语言性多个方面加以阐述。这种兼收众长、益以新创的治学理念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几乎从未间断过。 改革开放后,一股“美学热”悄然而起,这唤起了彭立勋对美学的兴趣。1980年,彭立勋满怀“探究美究竟为何物”的热情,参加了在昆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美学大会,并在大会上就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问题作了发言。从此,他由文艺理论转向美学研究。同年10月,他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由美学家马奇主持的全国高校美学教师进修班,朱光潜、王朝闻、蔡仪、宗白华等美学家都亲自授课。在此期间,彭立勋浏览了各派美学家的代表著作。他认为,各派学者围绕美的本质问题提出的主张各有优长,也各有不足,沿着旧的研究思路很难获得突破。 长期以来,我国美学界对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的研究严重不足,有人甚至将这种研究看成唯心主义。彭立勋认为,美固然具有客观性,但却不能脱离人的审美活动而存在,因为只有通过人的审美活动,客观对象才对人显现出美的价值。他敏感地注意到,现代西方美学早已将美学研究重点从美的本质转向审美经验和艺术研究,并且产生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新成果,中国美学必须迎头赶上。经过思考,他决定将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寻求在探索人的审美心理奥秘上取得突破。 审美心理学在西方美学中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成果,在现代西方美学中更成为一种显学。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最早研究了审美观照和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认为它是“惊喜不能自制”“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的状态,这种近似神秘、难于捉摸的特殊心理现象被视作“审美之谜”。从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审美感官说、康德的审美判断说、克罗齐审美直觉说到现代西方各种审美心理学说,都在寻求对于“审美之谜”的解释。彭立勋认真审视了西方审美心理研究的成果,认为它们在许多具体问题的研究和学术资料的积累上虽有可资借鉴之处,但却明显存在研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不能科学全面地阐明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要科学地揭示“审美之谜”,阐明审美心理的性质和规律,必须突破旧的研究范式,在观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 1985年,彭立勋的《美感心理研究》正式出版。这部著作以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为哲学基础,充分吸收现代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成果,将美学和心理学、认识论、文艺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对美感心理的性质、特点、要素、结构、形态等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对美感的心理结构、功能特性以及美感发生的心理机制等作了新的探索。著名美学家蒋孔阳称之为新时期审美心理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之一。 《美感心理研究》突破了哲学认识论在阐释美感方面的局限,并进一步深化了审美经验的心理学的科学思考,实现了美感研究中认识论和心理学的结合。它克服了对审美心理的直觉性、情感性、非功利性等片面化理解,以“美感心理有机整体论”作为出发点,强调审美心理中直觉和理性、情感和认识、愉悦和功利的有机统一,对美感中的感知、联想、想象、情感和形象思维等各种心理构成要素的作用、特点、表现形态及其相互联系,都紧密联系审美欣赏和艺术创造的实际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论述,揭示了美感心理的丰富内容和复杂过程。 书中在肯定美感是对美的反映和反应的同时,也强调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指出美感不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简单反映,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能动过程,审美客体对主体的作用需要通过主体审美观念的折射才能形成美感心理效应,人的审美观念不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该书还从审美心理形态的角度阐述了崇高、优美、悲剧、喜剧四大美学范畴,分析了各自的美感心理特点。如认为悲剧对象的特点是富有价值却遭到毁灭,这种苦难和不幸引起悲痛和恐惧之感,但却能使人们直感到历史的必然,悲剧人物的正义行为又使人得到激励和振奋,因而能使痛感转化为审美的快感。喜剧对象的特点是已失去其存在根据和价值却要坚持其存在,这种矛盾一旦揭穿,便使人产生滑稽可笑之感,人们在否定丑中肯定了美的优越,在笑声中提高了精神境界,因而产生审美的快感。这些富有新意的观点对“悲剧之谜”和“喜剧之谜”做出了新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此书出版后即被送去参加北京书展,读者反响异常热烈,书供不应求,接连再版,还获得了1986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构建独创的审美经验理论体系 正当彭立勋需要获取新的思想和理论资源,深化审美经验研究的时候,他接到了国家教委派他去国外进行学术访问的通知。1987年彭立勋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到英国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他除了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每天主要就是在英文书籍收藏极为丰富的大学图书馆中查阅图书资料,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阅读并收集了大量国外研究审美经验的著作和文章,对当代西方美学在审美经验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新理论,做一些全面的、综合的研究。1988年从英国回来后,他很快以新的学术视野完成了25万字的《审美经验论》。 在这本新著中,他更加注重新方法论的运用,更加注重审美经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分析,也更加注重对审美心理特殊结构方式的研究。书中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将全部审美心理活动作为一个特殊的系统,具体分析了审美心理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论述了审美认识结构方式和审美情感结构方式,并以心理结构特殊方式为基础分析了美感发生的特殊心理机制,建构了独创性的审美经验理论体系。蔡仪先生称《审美经验论》“是近年见到的美学书籍中有重要意义的力作”。汝信先生认为《审美经验论》“提出了自己的审美经验理论体系,富有独创性,对有关审美活动的一系列重要美学问题的分析和解释都颇有新意,突破了前人研究的水平”。 《审美经验论》强调要从系统整体性上去认识和把握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点,认为审美心理的整体特性不是决定于组成它的个别要素或各个要素相加的总和,而是决定于各种构成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的特殊心理结构方式,这是揭示审美心理奥秘的关键。审美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表象、联想、想象、理解等,而以形象思维为中心;审美情感活动包括情绪、情感、激情、心境、意向等,而以愉快感动为特点,两者在不同层次上以特殊结构方式互相联系,表现为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审美愉快是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的特殊结构方式及其相作用所形成的整体效应;审美中各种特殊心理现象也都要从其特殊心理结构方式加以说明。比如移情现象,“有情芍药含春泪”,审美中自然对象具有了人的情感,书中认为这是情感和联想以特殊结构方式所形成的“内心情感联想”。 在书中,彭立勋也从微观上对美感或审美经验产生的特殊心理机制和中介因素做了新的探索,提出审美经验的发生是以主体审美认识结构为中介的新观点。他认为主体在审美实践和认识中通过形象思维而形成的形象观念或意象,是审美认识的基本形式。而由形象观念发展所建构的“美的观念”,便形成主体的审美认识结构。从客体的美的对象的作用到主体的审美经验的发生,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反映或反应,而是要以主体已形成的审美认识结构――美的观念作为中介。如果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美的观念恰相符合,“一见倾心”,便会不经思索瞬间直接感觉美,并且立刻不自觉地感到愉快。美感的这种直觉特点和愉悦特点,通过美的观念的中介作用说,可以从心理发生机制上得到较合理的阐明。 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高建平说:“彭立勋先生在审美心理学研究上有重要的开拓,他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的著作,开一代新风。”《美感心理研究》和《审美经验论》这两部著作代表了新时期审美心理学研究的学术水准,开拓了审美经验研究的新范式,推动了我国美学向审美主体研究的纵深发展。 倡导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 在多年进行审美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彭立勋一直在思考审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他倡导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努力推动审美经验研究的学科化、时代化、中国化。2014年他出版了专著《审美学现代建构论》,对审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范围、体系建构和方法创新以及中西资源整合等做了进一步深化研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的思路。 在《审美学现代建构论》中,彭立勋提出将审美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拓展审美经验研究范围,形成包括审美哲学、审美心理学、审美艺术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文化学等在内的学科群;运用多学科理论及方法全面研究审美经验问题,既要重视审美经验的心理学研究,也要重视审美经验的哲学和社会历史观点研究。由于审美经验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审美经验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发展变化具有紧密的联系。将审美经验的心理学研究和社会历史研究结合起来更能从整体上历史地把握研究对象。 彭立勋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首先要解决对中国优秀的传统审美学思想的继承和创新问题,努力推动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他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进行了新的审视,认为中国优秀传统美学集中表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和审美追求,蕴藏着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和审美基因,是中国智慧的结晶。传统美学中对审美心理的全面阐明和精微描述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的最丰富的思想资源。彭立勋在《美感心理研究》和《审美经验论》中充分吸收和创造性地运用了传统美学中的审美心理思想。如在论述审美认识的特点时,就采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思与境偕”“可解不可解之会”“寓理于情”三种观点论述和话语表达来概括和审美认识和形象观念的特点,既深刻又贴切。 彭立勋认为,推动传统美学创造性转化,需要探求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民族特点。在《中华美学精神与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一文中,彭立勋指出,筑基于“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与“乐从和”艺术传统的中国古代美学,形成了以“和”为美的审美观念,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自身的和谐统一为最高审美理想,成为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和突出特点。他在中国传统美学丰富的内涵中精炼出四个鲜明的民族特色:一是重视主客、心物、情景感应交融的审美关系建构;二是致力思境、情理、形神融合一体的审美意境创造;三是强调文质、文道、情采互相结合的审美判断标准;四是追求真善美统一、审美与教化结合的审美价值取向。 彭立勋认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需要做到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学习和继承,且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既要重视对于美学原典的认真解读和美学思想历史内涵的准确把握;更要能立足当代实际,以新时代的眼光意识和新的学术视野,对传统美学思想进行科学辨析和创造性阐释,这样才能充分揭示其当代价值和时代内涵,使其“活化”并与当代审美观念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的新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彭立勋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审美学还需要解决对西方美学的批判借鉴问题,推动中西美学在互补融通中进行理论的开拓和创新。他在文化视域下对中西审美学思想各自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和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了中西审美学学说和理论体系的联系和差异,为中西美学互鉴互融提供学术支撑。 彭立勋认为中西美学在理论形态、基本范畴和话语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最根本的差别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注重分析,着眼于事物的各个部分及孤立存在;中国的辩证思维方式,注重综合,着眼于事物整体及普遍联系。表现在审美经验研究上,中西美学对于主体与客体、情感与认识、直觉与理性、审美与功利等关系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 他认为,自现代以来,前辈学者在“以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美学之木”上,提供了许多好的经验和重要成果,既能准确把握中西美学融通之点,又能充分展示各自特色。但中国现代审美学建设在民族化、本土化及创造新的美学理论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彭立勋认为要成功实现中西美学融合,需要做好两个跨越。一个跨越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传统美学思想新的时代内涵,并对其进行补充、拓展、完善,凸显其当代价值和意义。另一个跨越,是打通中西美学在文化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上的间隔,通过平等对话达到相互融通,实现中西美学互识、互鉴、互补。通过这两大跨越,去开辟中国特色美学的创造和创新之路,这是当代中国美学学者的历史责任。 开拓西方美学史研究新思路 关于西方美学史学科建设问题,彭立勋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早期学科建设上大多数著作还停留在对美学家或美学流派思想及著作论点的评价上,这种书写范式呈现的是对美学史料的编纂和描述,在历史与理论、史料与思想的结合与统一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有的著作常常是以偏概全、主观臆断,未对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进行全面、实事求是的分析。基于这些问题的反思,彭立勋在发表于《哲学研究》上的《西方美学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等论文中,提出了研究西方美学史新的思路:史与论相结合,注重从范式与转型中把握美学思想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规律。他提醒研究者必须从历史实际出发,充分注意西方美学发展的复杂过程和复杂现象,注意到西方美学发展由于范式转型而形成的重大转折和阶段性。他建议用分段研究的方法动态分析阶段性特征,既要能看到各个时期和阶段美学思想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更要看到各个时期和阶段美学思想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从2000年开始,彭立勋参加了汝信担任主编的四卷本《西方美学史》的组织和编撰工作,他除了担任全书副主编外,还是该书第二卷“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美学”的主要撰稿人。《西方美学史》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启动、破题、研究、撰写、讨论、修改到出版,至2008年四卷本全部出齐,前后共历时8载。其间,由汝信先生主持,先后召开了五次编撰研讨会和定稿会,彭立勋协助组织会议,并在会议上对西方美学史编写的思路和各卷的结构以及部分书稿的修改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得到采纳。这套西方美学史凝聚了数十位不同学派的国内知名美学专家的心血和智慧,在观点、资料、论述、阐释、体例、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突破和创新,出版后获得学术界的广泛好评,被专家称为“达到了西方美学通史研究在当代中国的最前沿水平”。 在编撰西方美学史的基础上,彭立勋继续对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流派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他非常重视研究资料的准备工作,早在剑桥大学做学术访问时,他已收集了许多相关的英文原著和研究资料,但他仍不满足。从2006年到2009年,彭先生多次往返于香港大学图书馆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查阅英文原著和资料。经过三年努力,45万多字的书稿《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终于在2009年完成。 该书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与大陆理性主义美学的发展过程和代表人物的美学思想,将两大美学派别和思潮置于近代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生巨变的大背景下,以宏观视野,从西方近代哲学思想向认识论转型的高度,来把握近代两大美学思潮形成的根源和实质。书中对两大美学派别和思潮的主要分歧、基本特点和不同理论体系等进行了开拓性研究,指出经验主义美学从经验出发,强调美、审美和艺术的经验基础和感性性质,提出了美在对象的形式特征、美是快感、美感是内在感官和趣味的能力、艺术需要想象和情感等观点和学说;理性主义美学从理性出发,强调美、审美和艺术的观念来源和理性性质,提出了美在“前定和谐”、美是完善、美感是低级的认识能力,艺术需要理性和规则等观点和学说。两大美学思潮既互相区别和对立,又互相联系和影响,最终在德国古典美学中达到统一,推动了近代西方美学发展。汝信为该书作序,认为“这部专著填补了我国西方美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空白”“大大超越了我国学术界过去对这一时期西方美学的研究水平,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富有创见的学术成果”。 高建平认为,彭立勋先生“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学者”,在开展国际美学学术交流中先走一步。彭立勋在剑桥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期间已经和国际美学界建立联系,来到深圳后他利用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有利条件,较多参加了国际美学界的学术会议,这使得他不但有更多机会了解和学习当代国际美学发展动向、吸收新成果,而且也得以在国际上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美学。 彭立勋来到深圳后,在主持社会科学工作和参加文化建设实践中,发现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有许多美学问题应该研究,他在国内率先倡导城市美学研究新领域。1992年彭立勋应邀参加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12届国际美学学会会议,便向会议提交了他新写的一篇论文《城市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在专题会议上宣读后,引起了时任国际美学学会副会长的美国著名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教授的关注,并同他进行了学术对话。后来伯林特教授应邀来华讲学时又专程到深圳和他进行学术交流,并赠送了自己的环境美学著作。1994年彭立勋应邀参加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13届国际经验美学会议,在会上宣读了城市环境美学的论文,并被推选为国际经验美学学会副会长。这篇论文经过扩充以《城市空间环境美与环境艺术的创造》为题在《文艺研究》上发表后,被钱学森发现并将其推荐收入文集《杰出科学家钱学森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 在长期的学术探索中,彭立勋深深体会到:要坚持走自己的路,选准方向,锲而不舍,实事求是,努力创新。彭立勋先生的学术人生集中展示了一代杰出学者勤勉治学的精神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学术境界。 彭立勋,1937年生,湖北谷城人。美学家。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87年由国家教委选派至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调往深圳,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首届主席、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美的欣赏》《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审美学现代建构论》《西方美学名著引论》《趣味与理性∶西方近代两大美学思潮》《美学的现代思考》《中西美学范式与转型》等。 (作者:任�B,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艺学专业博士,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何淼、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7
欧亿平台注册> 欧亿娱乐平台总代理_自主科研仪器,践行原始创新 欧亿娱乐平台总代理_自主科研仪器,践行原始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和战略使命,也对我们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21年4月19日,清华11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清华大学考察,特别来到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我非常有幸就在现场,当总书记提到“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让我们这些清华自己培养的博士们备受鼓舞,也深深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我们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期望。 2013年,为了突破现有生物成像仪器“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局限,实现对复杂生命活动从亚细胞到器官的跨尺度观测,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维多尺度高分辨率计算摄像仪器”正式启动。我有幸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其中,面向这一世界科技前沿,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经过九年的不懈努力,戴琼海院士带领的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在活体介观显微观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先后突破了光学像差、光毒性、光量子噪声极限、空间带宽积等国际难题,打开了哺乳动物大规模细胞间相互作用研究的大门,相关工作成果接连发表于《细胞》《自然》《自然・生物技术》等权威期刊,实现了国际脑科学和肿瘤研究观测仪器的领跑。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未来,我们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讲述人: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师 吴嘉敏 (本报记者邓晖采访整理) (责编:何淼、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2注册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7
欧亿代理> 欧亿官网注册_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欧亿官网注册_自觉履行使命担当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清华大学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履行使命担当,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努力为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也是大学对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贡献。清华大学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八个相统一”“六要”要求,深化思政课改革,坚持教学也是学术理念,推进课程思政、探索导学思政,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弘扬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索推动本科生文理渗透、通专融合的培养方式,加强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育,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创新完善因材施教模式,激励最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研究。推进“让学术更学术、让专业更专业”的研究生分类培养,完善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评价制度,激励博士生勇闯“无人区”、做“第一等的题目”,建好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创新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培养机制,鼓励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大型科研平台、重大科研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协同育人,着力提升研究生发现真问题、解决大难题、定义新命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完善大学创新体系,在服务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成就一流大学的新高度。科技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磅礴力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攀高峰,充分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作用。清华大学要继续秉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以“主动请缨”的责任担当、“打虎上山”的大无畏气概,坚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过科技创新领域的“鸭绿江”,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优化学科布局,统筹学科发展,全方位、高质量推进学科建设,营建健康学术生态、实现有效学术治理。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完善学科交叉管理机制,针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重大需求,推进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突出“从0到1”原创导向,加强对重大科学问题的部署,强化对非共识、高风险、颠覆性科学探索的支持,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优化重大项目管理机制,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改革,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协同创新机制,不断产出“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的高水平创新成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大学和企业创新“双引擎”,深度参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建设高水平合作研究平台,积极参与推动国际大科学计划,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清华大学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明确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并重,改进面向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术骨干教师的政治吸纳,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完善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育机制,汇聚一批世界顶尖人才和一流学者,培育一批倾心育人的教学名师和具有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把清华园建设成为人才的向往之地、心安之处。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特别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让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快成长。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人才评价第一标准,强调教书育人第一学术责任,坚决破除“五唯”,倡导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学术评价导向。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自律意识,提升学术共同体成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引导教师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支持广大教师“做第一等的学术”、做有长远意义的研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一代代大师的思想学问、气度风范、精神品格,让大师风范在校园永驻。 (作者:邱勇,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何淼、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平台待遇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