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平台开户> 欧亿娱乐注册_为大国复兴插上科教“双翼” 欧亿娱乐注册_为大国复兴插上科教“双翼” 原标题:为大国复兴插上科教“双翼” 17辆编组超长复兴号列车在环行铁道进行型式试验 刘家豪摄/光明图片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原件 本报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港珠澳大桥 光明图片 2016-2020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及其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6年前,一个改变亿万国人命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提出并实施: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随即,科教兴国热潮在全国迅速掀起。 今天,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超过4000万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世界第一,研发支出居世界第二,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总量和被引用量、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等重要指标均位居世界前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在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将继续发挥加速国家发展、改变民族命运、书写民族历史的重要作用。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字字千钧、句句有力。回顾来路,科教兴国促发展;放眼未来,科教强国正当时。 富国强民,向科技创新要答案 “自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以来,科技创新被摆上突出位置。1996年3月,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加强对全国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做好协调、研究和决策工作。”时任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司长的段瑞春告诉记者,两年左右时间里,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先后举行了4次会议,此后,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 “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科教兴国作为一条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段瑞春回忆,“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 20多年坚定推进,一代代科技、教育工作者矢志不移,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旧貌换新颜”。如今,从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到北斗卫星全球组网、“蛟龙号”入海、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遥望宇宙,中国人实现了“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屹立于世界科技大国之列;高铁、手机支付、健康码等身边的科技创新,点亮了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小区,居民徐强不仅能通过家里的智能音箱实现煤水电气一键报修、联系社区医生、自动化家居服务等功能,还能在小区智慧跑道上运动时,实时看到自己的热量消耗、运动速度等数据分析。 “科技造福生活,这些智慧应用给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徐强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到科教兴国、创新驱动,中国科技从跟跑到并跑,正在向领跑的目标加速迈进。 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改革开放初期到1995年,全国部分地区已陆续提出‘科教兴省(市、区)’等举措,社会上也有‘科技兴国’‘教育兴国’的呼声。”时任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力,当年参与了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相关政策调研。他回忆:“当年全国小学和初中毛入学率分别为106.6%和78.4%,义务教育尚未普及,学前、高中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园)率分别为38%、33.6%和7.2%,急需提高教育普及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对那一时期的情形记忆犹新:“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普及9年义务教育提上日程。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有了很大发展。但教育发展还是比较艰难,主要是投入不足。我们都呼吁要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的年限,提高劳动生产力。” 1999年,我国首次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普通本专科招生159.68万人,比上年增长47.4%。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5%。201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914.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 2020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已建立起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教育提质增效,让教育公平的成果惠及更多人。包一得勒原本住在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包家村秦家湾社,如今易地搬迁到锁南镇城南社区,鹭岛幼儿园和东乡县实验小学就在小区旁边。“以前上学远,娃要走两三公里路,现在5分钟就到学校了!”包一得勒深感便捷。 “很多人从大山里搬出来,要把他们的心留下,就得搞教育。”东乡县实验小学校长唐致礼说,“刚开学时课堂上乱糟糟的,现在大不一样,孩子们上课都乖了、懂秩序了。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2020年7月,1071万名高考生走进考场;12月,377万名考研人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从小学到高考、考研,承载着无数人的希冀和梦想。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当前,中国教育已经迈上全新台阶,向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制定的中长期目标阔步迈进。 培养人才,让强国之路动力澎湃 从事科教事业多年,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欣喜于我国人才培养的突出成绩。“只要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有更多优秀教师,有更多科研高精尖平台,我国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多,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张力认为,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从而统一了依靠发展科技和教育振兴中华的认识,凝聚了科技、教育、产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开发人力资源的合力,也促进了产学研用合作进程,影响极其深远。 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大学何为?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看来,科教融合、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高校的科研能级和科技创新能力有了长足发展。大学要在开放办学中孕育创新成果、培养一流人才;要着力变革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丰富科学实践、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许宁生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方力认为:“科技和教育是推动中国飞速前进的‘双翼’,科教兴国战略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本报记者 杨 飒 袁于飞) (责编:温璐、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1-04-03
欧亿平台注册> 欧亿代理1970_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欧亿代理1970_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原标题: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二�二�年毕业典礼。 新华社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月宫一号”实验人员在“月宫一号”舱内工作。图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供 追梦 使一批高校水平快速提升 3月的北京,中关村路口车水马龙。向西北边望去,燕园古朴的博雅塔与现代化的教学楼交相辉映,共同守望百年芳华。 来往的人群或许并不知道:1997年,北京大学南校门外曾经竖起过四块宣传牌,上书20个大字:“逢世纪之交,迎百年校庆;乘百年东风,创世界一流。” 从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科,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承载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 20世纪90年代初,“211工程”逐渐被人熟知: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一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程。经过一段时间建设,先后有112所高校跻身“211工程”,教学科研成效显著。 1998年5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一个更高的目标被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时光流转,放眼全国,“985工程”学校数从北大加清华之“2”,到“2+7”,再到34所,最终定格在39所。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是“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又一次体现国家意志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 “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表示,通过重点建设,可以使一批高校的水平快速提升,在世界高教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进而带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据统计,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4.4%,在学总规模4183万人,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我国高校在全球的位次整体大幅前移,进入世界排名前列数量显著增加,近100个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千分之一。 中国高等教育在传承中变革、在创新中成长。 变革 追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才是世界一流? 20世纪80年代,当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王义遒和时任北大校长丁石孙讨论“世界一流大学”时,还没有明晰的想法,“只是觉得中国要赶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步伐,建设自己的一流大学时不我待”。 缺资金、科研条件落后、教师队伍断层,这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大学的现实。“‘现代文学’专业是全国顶尖的重点学科,可全教研室二十来人只有一间原燕京大学女生宿舍改造的办公室;生物系的基础实验室,学生要一手扶着显微镜镜筒,一手描图。”王义遒回忆。 随着“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的实施,中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术竞争力、科研实力、国际影响力等快速提升。人们对世界一流的理解越来越清晰: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牵引,进行内涵式建设,在具有可比性的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不唯排名、不唯数量指标。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首轮进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分列A、B两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在日前印发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中,人们看到:建立成效评价结果多维多样化呈现机制,按不同评价方面、不同学校和学科类型,以区间和梯度分布等形式,呈现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综合评价结果,不计算总分、不发布排名。 “高校必须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等指标,强调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以及区域发展需求,培养与之匹配的、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表示。 改革永远在路上:实施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学科布局更加优化;实施“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在17个基础学科实施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首批布局104个基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交织融合、引领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创新……随着新机制逐步建立,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生产能力进一步释放。 创新 筑牢民族复兴的基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节点可见,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的发展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今天,人们更自觉地意识到: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高校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和研究成果均占全国总数80%以上,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有力推动了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流是引领。分类办学,错位发展,各高校应当做大做强优势领域,找准办学定位,与其他高校错位竞争,构建动态平衡、良性竞争的高教生态系统。”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兼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完整技术体系,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华南理工大学实现高性能芳纶纸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已成功应用于国产大型运输机首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组建国家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基础科学中心,协同创新加速航空发动机研制和关键技术突破……中国高等教育在不断行进中更加成熟、自信,正昂首向前,积极寻求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本报记者 周世祥 靳晓燕 唐芊尔) (责编:温璐、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1-04-03
欧亿代理注册> 欧亿2注册_福建大田:红歌“快闪”活动,共同唱响主旋律 欧亿2注册_福建大田:红歌“快闪”活动,共同唱响主旋律 原标题:图片新闻 3月31日,在大田县“第二集美学村”旧址,来自均溪镇、县档案馆、城关第二小学等单位的党员,与数百名群众、学生、游客齐聚一堂,以红歌快闪的形式唱响主旋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郑宗栖摄 (责编:李依环、温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1970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1-04-02
欧亿代理1970> 欧亿代理开户_四川省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 欧亿代理开户_四川省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 原标题:给科技评价换把“尺子” ●“破”和“立”作为主线贯穿《措施》32条举措。破的是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立的是要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从数量到质量,这相当于给科技成果和科研人员的评价换了一把“尺子”。不仅如此,今后不再是同一把尺子量到底,针对不同的分类,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 ●《措施》就是一个新的“指挥棒”,改革科技评价制度,优化科研环境,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原始创新、应用研究,让他们的成绩能够有区别和体现,得到认可 3月29日,我省7个部门联合出台《四川省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具体措施(试行)》,进一步改进我省科技评价体系,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 《措施》明确提出“强化对各类科技活动的分类考核评价,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不把论文(代表作)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作为量化考核评价指标或主要的评价依据”“对于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科技创新人才类项目、省社科高水平研究团队,重点评价其成果的原创性与先进性,不把论文数量多少作为项目申报、绩效考核的唯一指标”。不“唯论文”论,那么注重什么呢?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及专家。 不“唯论文”看什么 注重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和影响 纵观《措施》32条举措,“破”和“立”作为主线贯穿全篇。破的是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破了之后立什么?《措施》提出,要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 “破除‘唯论文’不能解读成完全否定论文,而是要降低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评价权重,更看重质量。”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从数量到质量,这相当于给科技成果和科研人员的评价换了一把“尺子”。不仅如此,今后不再是同一把尺子量到底,针对不同的分类,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 全文8个部分,均按照分类评价、注重实效的原则,破立并举,对实施科技活动分类考核评价、优化省级科技项目评审评价、改进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评估、完善省级科技奖励评审、分类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加强对省级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加强论文发表的支出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宣传分别提出明确要求。 以针对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的考核评价为例,《措施》提出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律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效能、支撑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效果、代表性论文等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不看论文数量看什么?其中提到,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的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换言之,对于论文,要更加重视质量。 舞好新“指挥棒” 从根源上解决无成果可转问题 在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楠看来,破除“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根本还是在破一个“唯”字。 论文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生产的重要形式,是科学共同体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在高水平学术刊物论文发表过程中,经过专家评价,实际上进行了成果的评价和筛选。以论文数量多少和影响因子高低作为评价依据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权重过大,导致评价走偏,没能注重真实创新性。 王楠分析,“唯论文”的导向导致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部分科研人员成果还没出就急于发论文,有的一个成果掰成几篇来发;引发错误导向,让部分科研工作者执着于发论文,不愿从事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直接相关的工作,写了一堆远离生产实际需求的成果,最终被束之高阁。更坏的结果,是出现伪造实验数据等学术造假行为。 “《措施》的出台,就是一个新的‘指挥棒’,改革科技评价制度,优化科研环境,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从事原始创新、应用研究,让他们的成绩能够有区别和体现,得到认可。”上述负责人表示,这也从根源上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无成果可转的问题。 出台到落地有距离 在执行中不断细化评价体系 “五唯(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尝试破一,拭目以待!”文件出台当天,长期呼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的省政协委员、西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秦启荣欣喜地说。 不少科技工作者也表示,“破除‘唯论文’讲了很多年,关键靠执行。” 从《措施》出台到落地执行的确还有一段距离。王楠认为,出一份文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比如,一些方向性的表述如何落地,还需要各部门和各科研单位出台具体措施。在不突出强调论文的情况下,普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目标在哪里?科研单位如何考核科研人员?这是涉及科研人员的薪金、职称晋升、发展前途等切身利益的关键问题。 此外,不同的科研工作,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不一样,它对主持考核评价的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立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科研管理与评价体系,成为一项急迫任务。“这份文件只是一个起点,还有很多细节要考虑,在执行中不断修正、完善政策措施。”王楠说。 据悉,联合出文的7个部门下一步将以《措施》为标准,改革涉及科技评价体制的相关措施,细化评价体系。(记者徐莉莎) (责编:李依环、温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是谁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1-04-02
欧亿代理注册> 欧亿代理开户_专业目录“大改”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基 欧亿代理开户_专业目录“大改”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基 原标题:专业目录“大改”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奠基 日前,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这份堪称“大改”的新版目录中,中职专业调整225个,调整幅度61.1%;高职专科专业调整439个,调整幅度56.4%;高职本科专业调整208个,调整幅度高达260%。有媒体援引教育部官方消息称,新版目录首次完成了对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一体化设计,旨在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专业目录五年一大修、每年动态更新。本来2020年就是规定的大修年份,恰逢2021年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并面向2035年进行前瞻性布局,以系统思维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因而对过往目录进行一次彻底“大修”,可以说恰逢其时,理所当然。 更重要的是,面对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要求,迫切需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目录,推动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教学内容、评价等相互衔接。正如有专家所指出,“过去中职、高职有点自己做自己的,发展路径很不清晰”。而通过2019年开始的本科职业教育试点,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将来“推动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设计,构建一体化的知识体系、技术体系、技能体系”成为可能。而新版目录则为这样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可行的基础和路径。 对于职业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很多人关注的是纵向的一体化发展。从职业高中到职业专科到职业本科,再到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自我发展的一体化发展,确有必要。尤其是在有“普职比”的硬性要求下,职业教育这一类型必须要有上升的贯通的道路。这也是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公平之举。不过也有很多人关注横向的一体化发展,比如将来职业教育也有希望横向和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融通,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在目前不同类型学历确实还存在差异甚至对职业教育学历存在歧视的情况下,建立横向的“立交桥”也自有其价值和意义。 显然,实现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融通融合,建立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的“立交桥”更具有全局性的意义。正如有研究者提出的那样,“职业教育要扩大教育服务的人群。职业学校不能仅对在校生进行教育,应该对继续教育和技工教育开放,更精准服务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为所有想学技能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便捷条件”。也就是说,在培养从高中开始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学生之外,为数亿进城务工人员以及更大群体的普通群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同样应该是职业教育重要的使命。 理想的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学历培养和非学历培训的高度融合,实现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补互助,实现学历提升和终身学习的兼顾兼修。但一切的前提,都是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专业规范和课程体系,也就是职业教育的内容需要课程化,需要系统化,需要实操性,需要能进阶、泛在、可选。在个体选择上,可以缺什么学什么,但是如果需要考证或者拿学位,就必须接受或者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考核。新版专业目录只是给了一个名目,名目后面一系列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职业面向、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设置等等,将进一步决定职业教育支撑人才强国和技术强国的高度和力度。(作者:肖罗,系教育研究者) (责编:温璐、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已注册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1-04-02
欧亿代理> 欧亿平台注册地址_摆脱升学功利需对各类竞赛釜底抽薪 欧亿平台注册地址_摆脱升学功利需对各类竞赛釜底抽薪 原标题:摆脱升学功利需对各类竞赛釜底抽薪 近期一些地方“奥赛”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被怀疑小升初全面摇号政策松动。教育部日前回应称,小升初全面摇号、“公民同招”不会改变,严禁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同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官网发布公告,称即日起考试中心不再承办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MSE)。 这两条重磅消息被舆论解读为从严治理竞赛、考证、考级的明确信号。尤其是停止承办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更被认为是给备受家长们追捧的KET/PET(MSE中的两个级别考试)降温。据媒体报道,近两年,KET/PET考试报名越来越难,甚至“一位难求”,今年要想成功锁定考位,报名费就要溢价七八倍,久遭舆论诟病。 从严治理竞赛、考证、考级,既要针对竞赛组织本身,如实行竞赛白名单制度,严格控制竞赛数量,打击违规组织竞赛,更需要对驱动竞赛、考证、考级需求的根源进行治理。一方面需要厉行依法治教,另一方面则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竞赛、考证、考级摆脱功利,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作用。 从去年起,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同招、电脑摇号录取的政策。按照这一政策,任何小学、初中都不能再举行任何形式的招生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谈),也不能接收或查看学生简历。如果切实落实这一政策,所有小学、初中只要提出查看学生简历,就属违规,而且无用――学校根本没有自主录取学生的任何权力,报名人数超过招生数,必须全部通过摇号录取。 既如此,为何仍有机构大肆宣传,为竞赛、考证、考级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背书”呢?为何仍有家长相信小升初存在运作空间?出现这一情况,要么是教培机构进行虚假宣传,对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进行歪曲解读;要么可能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学校没有严格执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录取等政策,部分学校和培训机构勾结举行“密考”,这让家长相信获得竞赛证书仍可在小升初中派上用场。 以上两种情况,均违法违规。对于机构的虚假宣传,应严厉查处,追究相关机构的责任。对于实行“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录取后仍进行“点招”“占坑”“假摇号”等问题,也必须进行严肃查处。2018年教育部出台《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管理办法》强调,任何竞赛项目及获奖成绩,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落实这一条,关键在于规范学校招生。简言之,只要严格落实就近入学、电脑摇号录取政策,任何竞赛、考级都不可能在小升初中派上用场。 另外,部分家长明知竞赛无法为小升初助力,仍让孩子参加竞赛、考证、考级,大多希望孩子学得更深、更难、更多一些。对于这种焦虑,需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通过强化重视孩子成长过程的过程评价,探索关注孩子自我成长、进步的增值评价,来引导家长理性关注孩子的兴趣培养。不要为升学功利地打造孩子的特长,而要从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角度,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作者:冰 启,系教育研究者) (责编:温璐、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2登录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