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平台|欧亿注册|欧亿代理|欧亿开户

欧亿代理官网【主管Q:58255957】

Cononico

December 13, 2021

欧亿代理1970>

欧亿娱乐注册_点亮科学梦想

北京科学中心“科技冬奥”主题展。
  本报记者 刘 �i摄

家长和孩子在甘肃省张掖市科技馆观察力学原理展示。
  王 将摄(人民视觉)

看建党百年的科技成就、感受低碳生活的潮流趋势、领略科技冬奥的最新成果、聆听院士专家的真知灼见……9月11日至17日,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公众在这场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普盛宴中,领略科技魅力、感受科学精神。

体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初心使命

在中国科技馆举行的“百年韶华 科普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科普展”中,一幅小孩撒尿的示意图引来参观者驻足。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说,这幅图产生于抗战年代,用来给战士们普及子弹飞行的抛物线原理,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翻印的《工农学校读本》,到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文化部就设立“科学普及局”;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唤“科学的春天”,到如今颁布世界首部《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指标超过10%……科普展上的每一件展品和故事,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科技自立自强的初心使命。

“在波澜壮阔的100年里,‘科学’对中国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挺说。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连火柴、铁钉都要依靠进口,到量子通信、人工智能、5G等世界领先,再到“神舟”遨游太空、“祝融”探测火星、“天宫”空间站建造、“蛟龙”入海,中国正在走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国科普日期间,各地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的光辉历程。

北京科学中心“信仰的高光”――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举行。展览讲述了“奋斗的桥”茅以升、“追光者”王大珩、“糖丸爷爷”顾方舟、“书生校长”陈佳洱等老一辈科学家潜心研究、为国奉献的故事,并展示了100名老科学家的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等材料,反映了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

在吉林省科技馆,大量珍贵的史料首次在展览中与公众见面,包括“黄土之父”刘东生的地质考察笔记,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在1977年首次手算、验证“吴方法”的部分手稿等展品,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创新奋斗、科学报国的动人篇章。

激励青少年爱科学、用科学

“在火星上迷路了怎么办?”在北京科学中心“小球大世界”展区,一场有趣的科学小课堂正在进行。空中的“地球”缓缓转动,满天“星辉”在头顶环绕――坐在屋内,有种置身银河的梦幻感。在老师的带领下,十几名小朋友开启了一段与火星相关的探索之旅。

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北京科学中心在“小球大世界”展区举行了多场以火星为主题的课程、讲座,吸引了不少对火星探测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听众。主持讲座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说,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活动,激励青少年爱科学、用科学,鼓励他们在未来加入火星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空间站建设、嫦娥探月工程、火星探测进展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自然也是全国科普日的必备内容。

上海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举行了“天地之间 科学筑梦”科学与艺术对话专场活动。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查学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等专家与当地民众面对面。查学雷在对话中引用了苏联宇航先驱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话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活在摇篮里,激励年轻人志存高远、拥抱星辰大海。

在中国科技馆内,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1∶1实物验证件为代表的大国重器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打卡”。日前,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中国科技馆联合打造的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正式启用,以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全国科普日期间,航天员和工作人员来到科技馆内,向大小观众介绍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工作和生活细节。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全国科普日期间,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追求低碳生活的相关活动丰富多彩。

中国科技馆举行了以“中国承诺 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的专题展览。展览设置了“黑色・困局”“红色・觉醒”“绿色・行动”3个主题展区,引导公众深入思考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与挑战,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

浙江省举行了“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市集,参观者可以阅读低碳书籍、动手太阳能玩具、体验垃圾分类游戏,学习低碳的生活方式。

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150天的时间,北京科学中心在户外活动区举办了“科技冬奥”主题展,展示了为冬奥项目保驾护航的科技亮点,详解科技元素在训练、运动装备以及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如3360块曲面玻璃拼成的“冰丝带”、世界最环保的制冰技术、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场馆内除湿送风系统等。同时,展览还设置了“体验冬奥”区域,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此体验冰壶、旱地滑雪、仿真雪地等项目,在游玩中了解科技冬奥的知识。

致力于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

从2010年的3.27%到2020年的10.56%,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在10年间显著提升。按照国际标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迈入10%大关,是一个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准。

根据中国于今年6月公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21-2035年)》,到2025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203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科普基础设施,发展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增加科普投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更加突出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志愿精神,激发科学梦想,营造创新氛围,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众志。

王挺表示,中国显著提升的公民科学素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的科普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普及,更需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高人们应用科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金亚秋说,全社会的科学普及有助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今,中国正在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果民众都能理解和使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理念和成果,中国的发展就会有更强大的向上动力。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