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登陆线路_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小康”教育 欧亿登陆线路_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小康”教育 原标题: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小康”教育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了你东海的碧波,你的帕米尔高原上依然是群星闪烁……”4月23日一早,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的一家图书馆里传来阵阵读书声。生米中心小学的80余名师生和家长,正在这里开展课外阅读实践课。 距离图书馆3公里处,便是生米中心小学的校园。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2年的唐人贵来说,在有着万余册藏书的城市智慧图书馆内开展教学,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生米中心小学建于20世纪50年代。1989年,18岁的唐人贵毕业分配到这里工作,他把整个青春留在了乡村校园里。他说,刚参加工作时,学校只有一排瓦房和一栋两层的老旧楼房,学生们挤在教室里上课,操场没有硬化,雨天泥泞、晴天飞尘,条件很不好,印象最深的是就地取材做教具,“用木棍做圆规,用硬纸壳做图形,有什么材料就拿什么做,上课的时候将就着用,老师都变成了手工艺人。”忆起当时的情景,唐人贵说。 生米中心小学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过去学生学习意识薄弱,家长教育观念不足,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存在很多问题。2017年9月,从教多年的刘芳华来到生米中心小学当校长时便注意到这一情况。于是在学校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学校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品质教育也有条不紊地展开。 近年来,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均衡教育资源,当地也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先后新建改造了教学楼和塑胶操场,配齐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实验室、图书馆等多功能教学设施,办起了教师食堂,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如今,生米中心小学下辖镇小及13所村小,在校学生1445人,各科专业教师也增加到55人。 为学生提出“六年读72本书”计划,通过阅读改变农村学校的气质;每天大课间各年级学生跑操5分钟、跳绳6分钟;校园后的菜园子成了学生们的劳动实践基地;每学期举办一次画展……一项项举措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成长。 12岁的熊茵是该校六年级学生,父母忙于生计,学习只能依靠学校和老师。“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让农村孩子也像城里的学生一样,学会弹琴、画画,比以前要幸福多了!”熊茵的母亲曾丽娟感慨。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生米镇的其他村小。在生米镇青岚小学,学校将村里的茶园改建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采茶、制茶、品茶和奉茶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学习中国传统茶文化。刘芳华说:“农村教育不能拘泥于课堂和课本,要善于用好乡村资源,让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 从过去的土操场和瓦房,到如今的塑胶跑道、明亮的教室;从老师不愿来、来了留不住,到如今留得住愿意来,乡村教育无论硬件条件、教学理念、家长观念,还是师资队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小康,需要优质教育的强劲支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抓好乡村教育,为乡村振兴培育人才,才能奔向更扎实优质的小康生活。”刘芳华说。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薛 斌) (责编:郝孟佳、温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2登录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9-13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开户_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高校师生砥砺前行 欧亿开户_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高校师生砥砺前行 人民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孙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对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提出殷切期望。 全国高校师生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表示,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这是对广大教师群体的谆谆嘱托和殷殷期待。”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表示,“作为一名执教六十余年的老教师,我将继续用责任和关爱守护学生,用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传播先进思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文城谈到,要成长为大先生,应该要有更高境界、更宽胸怀、更广视野、更大格局;要自觉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强定力,在高尚道德情操上作表率,在强化理论功底上下苦功,在增强创新能力上有作为,在培养优良学风上下决心;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掌握扎实的知识本领,切实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平凡的教育事业中自觉地肩负起时代责任。 “高校教师要致力于提升自我、勇于创新、挖掘自己和学生所具备的潜力,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迸发潜力、德智体全面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教授张林说。 大学教师对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爱新表示,作为一名高校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师,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崇德向善,以共产党员教师的家国情怀、宽广视野和高尚人格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做学生锤炼品德的领路人。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实验室党支部书记肖龙飞正在海南准备上船海试。他谈到,作为高校教师,既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潜心治学修身和教书育人,也要切实担负起“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重任,投身新时代海洋科技创新,助力建设海洋领域引领科技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人生导师的正确引导。高校教师有能力并且有责任成为青年学子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谢苗苗谈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自己将努力做好学生的表率,为培养堪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在清华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秦瀚翔表示,作为新时代农科学子,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牢记强农兴农使命,奋发成长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同时,要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争做新时代的青年先锋。 “如今的我们和历史上任何时代的青年相比,都是幸运的。所以,我们更需要担当起青年的时代责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教师张彦振教授谈到,要脚踏实地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眼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支教学校的讲台上,我帮助学生们学习知识,更帮助他们树立走出大山的梦想。”刚刚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完成支教工作的浙江大学高分子系研一学生徐知源深有感触地说,“‘百年接续,奋斗有我’。我们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中脚踏实地、实学实干,担起青年一代的责任使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如书院2020级本科生石昊天表示,作为青年一代,自己将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用勤劳与智慧为祖国添上复兴的“双翼”,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青春力量。 “我是一名空管专业的学生,也立志成为祖国万里蓝天的守护者。我将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努力锻造严谨务实品格,为实现民航强国不懈奋斗。”中国民航大学“十佳大学生”杜有权说。 (责编:温璐、秦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2注册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9-13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平台注册地址_职业教育如何开启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欧亿平台注册地址_职业教育如何开启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原标题:职业教育如何开启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 ●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人才政策仍聚焦于领军人才、专家型人才,更倾向于高学历人才。对制造业领域急需的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关注不够。 ●全球富有成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具有明显的类型属性,又绝不与其他教育类型形成隔绝或鸿沟。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锚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对标“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技术变革与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良造、世界优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纵观世界范围内技能开发的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就是实施国家技能战略。为促进经济和产业发展,持续变革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其在技能开发与积累方面的能力,以适应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新要求已成为全球共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中再次强调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当前,“技能短缺”是制约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和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为高水平技能劳动力短缺和技能劳动力供需结构短缺。数据显示,我国技能人才超过2亿人,占就业总量的26%。然而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此外,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不断完备,但国家和区域层面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常态化的技能调查、研究和开发的体制机制还相对滞后,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还有待提高,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技能宝贵”的价值认同。 为此,应当通过强化制度创新、政策供给和投入力度,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实施系统科学的技能开发和转化的战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机制,这是增强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灵敏性和适应性的关键。与此同时,通过培育工匠精神赋予技能积累以核心价值,建立制度对工匠精神加以提倡和推崇,并对良匠良工进行保护与奖励,让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核心和关键作用,切实让中国技能积累蕴含着强大和深沉的工匠精神,让中国制造真正成为中国良造、世界优造。 搭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加快建成现代职业教育类型体系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根本保障。 从全球发展看,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职业教育体系持续向上延伸,“综合大学中的学徒制”或“应用技术类大学”早已成为实现产教融合的典型作法,现代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不可忽略和无法阻挡的趋势。当前,我国强调以智能和绿色为核心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对于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迫切需要尽快建成满足技术技能系统开发和高水平积累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构建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衔接转化机制的关键性环节,必须稳步快速地推进发展。立足现代职业教育链、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全链条整体紧密衔接,面向技术技能人才链条的高端层次,加快建成一批高水平职教本科院校,并积极支持普通本科高校探索职教本科专业建设。与此同时,应当全面破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不衔接、产教融合不紧密的问题,立足高质量产业体系发展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出的对更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深化应用性学位制度建设,形成中职、高职、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效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全面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产教融合性,切实向“应用”转型,为本科职教专业搭建向上延伸的通路。以此,搭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共同体,持续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于职业教育提出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改革要求。现代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体现出明显的职业性、学术性和终身性融合的特点和趋势。因此,全球富有成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既具有明显的类型属性,又绝不与其他教育类型形成隔绝或鸿沟,而是以技能开发和积累为核心、以学习成果获得为目的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终身教育之间相融通的良好机制,这正是对现代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精准把握的结果。 育人方式变革首先体现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建设并加快推动国家资历框架体系发展来实现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从国家制度层面建立起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对接机制,并形成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沟通、衔接与等值的基本体系,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属性的基础上,架构各类教育之间的互通与等值机制,从而使终身可持续教育和学习得以真正实现。这项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的重要政策,符合当前世界各国不断推进技能开发的总体趋势和核心理念,能够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终身化,并且有助于从制度上解决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不高、发展通道不畅和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 育人方式的变革还体现为要持续构建职业教育链、现代产业链和技术技能人才链的命运共同体。技术发展对行业和就业虽然产生严重影响,但任何产业都存在高、中、低端技能人才链条。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人才政策仍聚焦于领军人才、专家型人才,更倾向于高学历人才。对制造业领域急需的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关注不够,制造业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仍显不足等问题逐步显露出来。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加剧使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变得更加复杂,要求个体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形成灵活适应新技术、新环境的能力和心态,技能概念因此被不断扩展,明显呈现出一种所谓的“软化”趋势,即问题解决、批判反思、沟通合作等“核心”技能受到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强化技能的这种变化,即便在所谓的“硬”技术领域,“软”设计元素水平也变得极度重要。这导致技能的持续获得和终身学习受到高度重视,而且职业培训的理念和模式也日益发生变化,所谓的以学校为本的职前教育和灵活的职后培训之间的鸿沟也变得越来越小。可以说,当前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共同体极其迫切,只有形成所谓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使职业教育持续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米靖 赵伟) (作者米靖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赵伟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温璐、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游戏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9-08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开户1970_教育部发布十条作业管理新规 欧亿开户1970_教育部发布十条作业管理新规 原标题:教育部发布十条作业管理新规 为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十条要求,切实发挥好作业的育人功能。 科学认识与把握作业育人功能 作业为什么会成为让学生甚至家长苦恼的存在?作业功能的异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报道,在一些地方,作业被异化为追求分数的策略,为提高成绩,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记忆性的作业。有时,作业甚至成为变相“惩罚”学生的手段。此外,为减轻课堂教学压力,一些教师采用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带回家由家长指导完成,作业又被异化为转嫁课堂教学压力的方式。 针对当前存在的作业功能异化的问题,《通知》第一条就明确,各地各校要把握作业的育人功能,把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如何才能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对此《通知》提出了多条具体举措。一是要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指导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二是认真批改反馈作业。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要全批全改,并采取集体讲评、个别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加强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帮扶,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知》明确提出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育人环节中来。 三是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学校要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充分体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针对作业数量过多、学生压力过大的问题,《通知》强调要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并区别不同学段和年级做出了具体时间要求。其中,《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客观地讲,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差异的,既有学习能力的因素,也有个人学习习惯的因素。这次《通知》提出来完成作业的时间要求,既要保障学生能够完成基本作业,同时又不至于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不影响孩子的锻炼和睡眠时间,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次文件中有两个字是‘平均’,学生平均完成作业的时间不是绝对的。有的学生需要多花时间,有的学生可能少花时间,这是有差异的。” 作业总量减少,家长难免担心,是否会影响学习效果。对此,吕玉刚指出,作业设计是非常核心的问题。《通知》明确要求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机械性的作业。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基础性作业。“我们鼓励学校探索一套科学的、完善的、基础性的作业,充分发挥基础性作业的诊断功能。” “对完成基础性作业仍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加强指导帮扶,帮助他分析原因,巩固知识,提高作业完成质量。与此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适当布置拓展性作业,照顾到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这也是一种因材施教。《通知》对学习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兼顾到了。处理好这些关系,既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既定作业,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业质量,实现作业和学习成绩、学习质量相统一。”吕玉刚表示。 多方协同治理,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如何更好地把作业管理的要求落下去,切实收到减负增质的成效呢?北京小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明新认为,各地各校应该从三个“协同”的角度,把握《通知》综合治理的理念和思路。 一是校内校外协同。在作业的管理、设计、布置、批改上,《通知》不只给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特别给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坚决防止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而且把禁止留作业作为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这样以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李明新指出:“目前学生作业负担重,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学科类培训班,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大量布置作业有密切关系。因此,只有校内校外同时减负才有利于教育生态的恢复。” 二是学校家庭协同。此次《通知》中的一个亮点就是明确提出家长的责任定位,指出家长要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有责任督促孩子主动完成作业,提出不额外布置其他家庭作业的要求。李明新表示:“不允许教师给家长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等于家长放弃对孩子学习的监护责任。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督促孩子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感,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是家长不可推掉的教育责任。” 三是行政教研协同。李明新表示,在《通知》中,教育行政的作用体现在作业管理的规划、评价、督导上,同时教研部门被纳入到减负提质、作业研究的工作中来。《通知》指出教研机构要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与指导。“因此,教研部门一方面要把教学研究的视角延伸到作业领域,另一方面有责任对广大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与指导,以助力校本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记者 唐芊尔) (责编:温璐、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报价多少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9-08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娱乐注册_95.4%受访家长期待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升学路 欧亿娱乐注册_95.4%受访家长期待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升学路 原标题:95.4%受访家长期待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升学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从中职到高职专科再到本科,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1353名学生家长进行的职业教育专题调查显示,95.4%的受访家长期待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的升学通路,让职教学生有更多深造机会。 交互分析显示,有96.0%的职业教育学生家长这样期待。 曾就读于江苏某职业院校的林悦(化名),在完成了3年中职教育后,念了两年高职,又升入一所本科院校就读专科,之后又专升本,但连续考了两次才成功。 他感觉,专升本对于中职毕业生存在很大难度。录取比例不高,竞争激烈。即便完成了专升本,学历证书与普通本科的含金量还是存在差距。“如果是要求学历的单位,专升本通常都过不了简历筛选这一关”。 湖南某职校二年级学生范子俊正在计划考本科。“我听说有学长学姐从中职升上来,最后考研去了‘211’、‘985’,感觉还挺振奋的”。 本次调查中,62.7%的受访家长担心职教学生会遭遇学历天花板,难以继续求学深造,还有54.9%的受访家长担心一进入职业教育,大学校门可能就彻底关上了。 在70后家长方艳娟看来,不是人人都能上大学,也不是人人都适合上大学。“我认识的几个家长,孩子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但对手工、小发明感兴趣,去职业学校做感兴趣的事情不是挺好的吗?像我家孩子的初中同学,没考上高中的基本都上了职业学校,有的学幼师,有的学护士,未来都有很好的就业前景。还有的自己发奋图强,后来也考上了大学”。 方艳娟认为,职教学生的升学通路并不狭窄,只要肯学习,都有机会。现在社会也在变化,学历不能代表一切,实力才是王道。职教学生将来到社会,比拼的主要是技术和经验,更多是看你经验怎么样、工龄多长。职教学生的深造应该以专业为准,到实际中去锻炼自己,更强调技术实操能力。 调查显示,如果职业教育的升学深造比例更高,60.9%的受访家长表示会更看好。69.8%的受访家长期待打破学历天花板,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设置了247个高职本科专业,并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建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的国家制度。 北京市教委也于近日发布通知,从2021年起全面优化贯通培养计划,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贯通培养,贯通培养的学制为7年,其中前3年为中职教育阶段,中间2年为高职教育阶段,后2年为本科教育阶段。 林悦希望,打破学历天花板,不仅要有升学制度方面的保障,还要有公平的就业制度,确保职业教育学生在升学、求职、工作待遇等方面,都有平等的机会。 本次调查中,27.9%的受访家长孩子在小学,31.0%在初中,在高中、大学的分别占19.1%、11.5%,7.5%的受访家长孩子在职业教育。(记者 黄冲 陈文琪) (责编:温璐、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是谁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9-05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是什么平台_教育部:免试就近入学等规定同样适用于民办学校 欧亿是什么平台_教育部:免试就近入学等规定同样适用于民办学校 原标题:教育部:免试就近入学等规定同样适用于民办学校 新华网北京4月28日电 近日,教育部在回应网友咨询《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相关问题时表示,该指导意见中的“幼小”包括民办小学和幼儿园。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强调“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这些要求适用于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郭亚丽) (责编:温璐、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代理开户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9-04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代理1970_让青春在秦岭深处绽放(保护区里的年轻人) 欧亿代理1970_让青春在秦岭深处绽放(保护区里的年轻人) 南�矗ㄗ螅┯胝乓阍谘不ぢ飞稀� 本报记者 原韬雄 摄 核心阅读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王涧保护站地处秦岭南麓,也是黑河的水源涵养区。保护站的巡护员们承担着辖区1万多公顷土地的生态保护和监测工作。7名巡护员中,张毅、许娟娜、王江涛和南�茨炅渚�在31岁到35岁之间――从山间巡护到驻站、科研,如今,这4名年轻人已经成为保护站的重要力量。 厚厚的山雾堆到门口,雨下了整整一夜。天刚亮,一豆灯光下,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王涧保护站的巡护员们正在为第二天的巡护做准备。 金丝猴、羚牛、金钱豹、斑羚、红豆杉……守护这些秦岭深处的“宝藏”,巡护员们一刻不敢大意。 “走山路,几个轱辘都比不上一双脚” 在巡护员张毅的宿舍里,各种驱虫药和跌打药占据了桌子的一角。“巡护时,擦伤破皮是常有的事。”张毅告诉记者,帐篷、睡袋、巡护终端机、罗盘、急救绷带……每件都不能少。 虽然终日与山水相伴,但野外巡护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诗意,为了更换红外相机的电池和储存卡,徒步几十公里山路是常事。而被称为“路”的,有时可能只有两只脚掌宽,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河流。一年下来,每个人都要磨烂几双鞋。“走山路,几个轱辘都比不上一双脚。”张毅说,虽然保护站近年来新添置了汽车和摩托车,但巡护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要靠好脚力。 巡护路上,经过一棵松树时,巡护员南�春屯踅�涛上前仔细检查。“这棵是华山松。”南�此担�“走一段就要悉心检查,要是得了松材线虫病可不得了,一传染就是一大片。” 在小王涧保护站,每个月至少有6次巡护任务,一趟巡护要干的工作可不少:检查林木病虫害、回收红外相机、收集野兽粪便、为村民宣讲环保知识……一边走,巡护记录就可以通过巡护终端机实时传输,人到不了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无人机远程查看。 “搞科学研究、使用新设备,年轻人上手快、玩得转。”小王涧保护站站长张亚弟说,现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员中,有四成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据介绍,小王涧保护站负责的区域已设置41台红外相机,镜头捕捉到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现在,每年年底资料归档,打印出来的资料都要装满一个大纸箱。“我们掌握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这可以为秦岭生态保护提供更精准的一手资料。”南�此怠�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得随时‘充电’” 晚饭后,巡护员许娟娜每天都有最少两小时的固定看书时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得随时‘充电’。”她说。 最令许娟娜难忘的,是与金丝猴朝夕相伴的那一年。2013年,许娟娜参加了一个金丝猴行为研究的项目,在一年的时间内追踪观察了3个金丝猴家族。最冷的时候,野外温度能达到零下18摄氏度,她要穿3条棉裤。“最后猴子都认识我了。看到研究成果发表,心里真是美。”许娟娜说。 2019年、2020年,南�戳�续两年主动参加保护区组织的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采集样本、制作标本、数据分析……他乐在其中,“研究问题是越钻研越有趣!从课题立项,到最终探索出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预警防治方法,研究成果应用到了日常工作中,咋能不让人兴奋!” “这些年,除了巡山,保护区还会提供很多科学研究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王江涛说。据介绍,2014年起,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了小型科研基金,鼓励年轻人开展科研和监测活动。截至目前,保护区的30多个年轻人中,先后有20多人主导或参与完成了17个科研项目。 “保护秦岭,必须建立一支有钻研精神、有干劲的基层队伍。近两年,这些年轻人发表的5篇研究论文,有3篇登上了核心期刊。我为他们自豪!”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级调研员司开创说。 “巡山几年来,越来越深爱” “又上山呀?快进屋,婶儿刚摘的猕猴桃,来尝尝!”村民贵玉琴听到门外的脚步声,赶忙迎出门来。贵玉琴的家安在深山里,她跟小王涧保护站的“小年轻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森林防火大于天,这就是他们教我的。”贵玉琴说。 每次巡护,入户宣传生态保护和防火知识都是一项重要工作,路上碰到村民,巡护员们总不忘上前叮嘱大家几句。“要守护1万多公顷的绿色,必须得团结辖区里的300多户群众共同参与。”王江涛说。 巡山归来,张毅打开电暖炉,半分钟不到,炉子就“罢了工”。“跳闸了,我去关几盏灯。”他说。 其实相比以前,保护站的生活条件已经好了很多。以前烧煤取暖,现在换了电炉,还装了电热水器。巡护员驻站往往一扎就要十几天,大多数时间站里只有一两个人,为了排遣寂寞,还安装了一套卡拉OK。“没用过几次,人太少,越唱越觉得冷清。”张毅笑言。 虽然工作苦,但其实这几位年轻人都是从事其他工作一段时间后,自愿成为大山守护者的。“我大学学的就是林业,毕业后进过企业、当过老师,最终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回到山里来。”张毅说,“在这心里踏实,巡山几年来,越来越深爱。” 现在,每个月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都会举办照片展。王江涛有张得意之作,是一只金钱豹注视着镜头,十分可爱。王江涛开心地说:“我们呀,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冲这,就值!”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06日 15 版) (责编:温璐、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背景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9-01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平台注册_残障人士跨省迁移户口 只为一纸教师资格证 欧亿平台注册_残障人士跨省迁移户口 只为一纸教师资格证 原标题:残障人士跨省迁移户口 只为一纸教师资格证 重庆女教师邹蜜因双腿残疾而无法通过教师资格认定体检一事,最近引起舆论热议(见中国青年报客户端4月30日报道《双腿残疾就不能当老师吗》)。她的遭遇也引起相关部门关注。 重庆市教委就此事对媒体回应称,针对肢体残疾人士教师资格认定体检面临的问题,重庆市将尽快启动对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的修订工作,依法依规为肢体残疾人士取得教师资格提供最大的帮助和便利。 中国残联维权部主任周建在回应邹蜜遭遇一事时亦表示,目前中国残联正在与重庆方面取得沟通,积极跟进,尽量满足当事人从事教师职业的愿望。 诸多案例证实,残障人士当老师,仍面临着各地教师资格证认定标准不统一和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受限等难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教育部已在多省对残障人士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方面开展试点工作。 听障人士辗转三地才拿到一张教师资格证 得知邹蜜的遭遇,一自媒体编辑王菁给她出了个主意:把户口迁到可以办到的省份去。 王菁长期关注残障人士就业话题。他注意到,有的省份已经在事实上取消了体检约束。他认为,对于和邹蜜有着类似遭遇的个体来说,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可以通过落户等方式前往政策宽松省份考取教师资格证。 听障人士齐航(化名)就是用这个办法取得教师资格证的。2014年大学毕业后,齐航在老家山东一所学校从事后勤工作,每月1500元的工资一直拿到2020年。 他的愿望是进入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但校长告诉他,只有拿到教师资格证,才能参加编制考试。 2018年,他报名参加了当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笔试后,齐航给当地教育局写信,申请用手语代替口语完成面试。然而,这份申请无果而终。 同一年,齐航得知四川省开展听障人员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在面试时为听障人员配备手语教师作为考官,并适当延长考试时间,体检时可减免听力检测项目。 但根据四川省相关规定,认定对象仅为四川省内户籍、工作单位在四川或本省应届毕业的听障人员。 为了获得考试机会,齐航将户口迁往成都,在成都完成面试后,又在南京市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拿到普通话(手语)二级乙等证书,这才在四川取得了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师资格证。 辗转三地才拿到一张教师资格证,给齐航带来的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了办户口、参加面试、资格认证等,他一共8次往返成都,交通和吃住都花了不少钱。 千辛万苦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时候,齐航心想,如果自己所在的省份也能开放试点,那该多好。 王菁获知的最新消息显示,齐航的愿望在他的家乡也可以实现了。今年1月,王菁向教育部申请信息公开,申请公开目前已授权开展视障和听障人员教师资格认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 “截至2021年1月,教育部已授权上海、天津、浙江、湖南等9省份开展视障人员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试点工作;授权四川、河南、山东、山西等7省份开展听障人员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试点工作。”教育部回复称。 学者:各地自行制定教师资格证认证标准是不恰当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发现,从笔试、面试、普通话到体检,残障人士取得教师资格认定的标准,在各地还有诸多不一致的地方。 2019年本科毕业后,视障大学生张丽(化名)通过申请“合理便利”的方式,在某市顺利取得了教师资格证。而当她报考另一省一所特教学校的教师岗位时,却因视力不达标而未能通过体检。 根据该省教育厅相关规定,“两眼矫正视力之和低于5.0或一眼失明”被视为“体检不合格”。正是这一规定,让张丽没有通过体检。 尽管后来因各方的推动,张丽还是入职了,但她认为,社会应该以一个公平的态度来接纳残障人士。 和张丽的遭遇相似,浙江省首位使用盲文试卷参加高考的视障大学生郑荣权,在本科毕业报考南京市盲校教师岗位时,考试成绩第一,却因视力达不到公务员体检标准,被认定为体检不合格。 公开信息显示,多数省份制定的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将“两上肢或两下肢不能运动、下肢不等长、脊柱侧弯”“两耳听力均低于2米”“两眼矫正视力之和低于5.0”等情况均视为不合格。而在一些省份,身高和体重仍属限制因素。 吴迪一直在致力推动残障人士获得平等权利。她认为,体检不合理之处在于把身体和能力做了绝对关联。一些体检标准给有能力但不符合体检标准的候选人增加了不必要的障碍。“绝大部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是可以与身体状况脱钩,单独考核的。” 在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继敏看来,各地自行制定教师资格证认证标准是不恰当的,应该由国家统一制定标准。“因为我们是单一制国家,制定统一标准对教师的互相流动等都有好处。” 徐继敏认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地区差异。“比如不同地区对于教师学历存在不同需求。”他提到,统一标准需要讨论哪些标准需要统一,而哪些标准需要体现地方特色,但对于体检标准中可能涉及的歧视问题,应该予以统一。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焦洪昌认为,因为教师承担教书育人、文化传播和文明传承等功能,所以,既要给予它崇高的地位,也要有一定的资格限制。但具体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限制,其手段和目的之间应有所关联。 他提到,在教师资格取得的限制条件中,需要区分能力上的要求和强制性的要求。“能力方面如学历要求等,是可以授权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而强制性的要求,如对先天身体条件的限制,应由上位法统一规定。”在焦洪昌看来,如果所有标准都由地方制定,会因地域因素造成各个地方的公民实际享有的就业权利受到不平等对待。 焦洪昌也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更加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政策制定要与时俱进作出调整。 据了解,四川省是较早开展听障人员教师资格认定的省份之一。2017年12月5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听障人员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听障人参加教师资格认定面试时由手语教师作为考官并适当延长考试时间,体检免除听力检查,推出专门的听障人普通话水平考试。 4月30日,中国残联维权部主任周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中国残联相关部门正与教育部方面沟通协调,将从顶层设计方面进一步修改关于残疾人教师资格证方面的相关条例,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考虑到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记者 王鑫昕 实习生 马晓晴) (责编:温璐、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注册登录网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8-30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是什么平台_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打破研究生导师测评“唯论文论” 欧亿是什么平台_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打破研究生导师测评“唯论文论” 原标题:打破研究生导师测评“唯论文论” 最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杭电”)两位青年研究生导师很兴奋,因为在学校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中,他们分别荣获理工科、人文经管类全校第一名,从而获得了明年各自多带1至2名研究生的专项奖励。 “真没想到我能成为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改革的受益者,这也增强了我坚定育人理念带好研究生的信心。”35岁的研究生导师赵文生说。 如何客观量化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是当前高校研究生管理的一项迫切工作,也是研究生育人工作的重要探索。从今年开始,杭电打破“唯论文论”,在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对当年每位研究生导师名下所有研究生的相关表现数据进行建模,得出导师们的“指导能力数值”,实现导师指导能力评价向“定量为主、定性为辅”转变。 数据驱动评测导师指导研究生能力 杭电推行的“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是把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评价主要落脚到其所指导的研究生综合表现上。评价体系包括学位论文质量、研究生一作科技成果、研究生荣誉称号、研究生科研实践、国际化五个一级量化正面指标和学术及行为规范一个负面指标。其中五个一级正面指标对应的权重分别为30%、25%、15%、15%和15%。而学术及行为规范考核的是研究生和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制。 一级指标为何设定以上五大类?杭电副校长徐江荣表示:“这是基于杭电作为电子信息特色大学‘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定位,带有明显的‘杭电’特色。” 记者看到,各一级指标下面的二级指标设置如下:学位论文质量包括论文盲审成绩、论文答辩成绩、省级论文抽检成绩、省(学会)优秀论文/省优秀专业实践案例;研究生一作科技成果包括发表学位论文、专利(发明、实用新型)、专著教材、研究报告等。研究生荣誉称号包括国家、社会、学业奖学金、省校优秀毕业生以及学校特有的学生荣誉体系;研究生科研实践包括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获奖、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校研究生科创基金项目;国际化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学术交流(含联合培养);而学术及行为规范则实行对作弊等违规违法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相关者的一票否决。 在刚出炉的2019年全校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排名中,获得理工类第一名的赵文生教授,总得分为4.293分,这一得分直观反映了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具体赋分量化情况。“2019年我指导的研究生在毕业论文一项上表现优异,盲审成绩、答辩成绩、省论文抽检成绩都拿了满分,研究生一作科技成果得分也不错,加权后得分很高,再加上我平常也注重研究生学术外的综合能力发展,所以在研究生荣誉称号、研究生科研实践上也收获颇丰。” 此外,该量化测评体系,还根据学校电子信息学科群、人文经管学科群等学科差异和不同特点,分别给出了全校理工类和人文社科类两类的相关学院排名,以促进各学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以培养培育研究生为中心”的价值回归 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召开,会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内涵发展。“研究生培养要遵循立德树人的教育规律,激励教师更加关注人才培养。”杭电党委副书记薛晓飞认为,杭电的改革,做到了“以培养培育研究生为中心”的价值回归。 据介绍,过去学校给导师分配研究生指标,科研能力考量较多,不乏导师把研究生当成“打工人”的情况,有的导师是“科研大户”,喜欢多招研究生,有让研究生为自己多做项目、多出论文成果的片面做法。但导师的科研能力不能等同于对研究生的指导能力。如今在杭电,很明确的导向是打破“唯论文论”,推动导师从“用研究生”到“育研究生”理念的转变。 记者了解到,2019年全校导师指导能力量化评比中表现优异的计算机学院俞东进教授名下有十余名研究生,当年有5名研究生毕业。这些学生在学位论文质量、科技成果、荣誉称号和国际化等几乎所有指标中都表现突出。尤其是当年毕业的5名研究生,学位论文无论是盲审还是答辩近乎全优。 “我把所有的科研和产学研平台做成培养研究生促进其锻炼成长发展的平台,这是我带研究生多,但我的指导能力得分依然较高的原因。只要在带研究生做科研、产学研项目中牢牢守住‘以研究生培养为中心’的底线,就能培养好每一个学生。”俞东进说。 量化指标仍有优化和提升空间 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发展,以及研究生教育的“量变”到“质变”,从导师指导能力入手等于是抓住了“牛鼻子”。在此背景下,杭电推行的“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测评”改革,迅速引发了国内高教界的热议。 有的专家提出,从2019年杭电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量化成绩单上看,学位论文、一作科技成果等指标还占较大权重,虽然此类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部分体现导师指导的投入和水平,但未来应对量化指标进一步优化,更加全面考察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副教授认为,导师指导能力量化系统的设置,对综合类大学来说,牵涉因素多,实现起来相对难度要大很多。而像杭电这样的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较为聚焦,对导师的量化考核也就容易实施。但无论是综合类大学,还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导师评价指标设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共性,如注重综合素质考核,强化导师德行方面的指标评价。总体来说,丰富研究生培养的内涵,以此倒逼导师给学生更多多元、创新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克服“导师研究生关系紧张”问题,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共生。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生肖纲领指出,过去高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管理与评价较为松散,以定性评价为主,缺乏定量的评价方式,导师退出制度和机制也不够完善。学校出台导师指导能力评价指标,形成对研究生导师的定量评判新模式,是导师评价的转型。“特别是杭电的导师指导能力量化体系中,评价指标有‘多元性’,打破了‘唯论文论’,体现了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复合评价和对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的综合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肖纲说。 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传毅教授看来,有力度的导师指导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其中师德师风是重中之重。他认为,现在有两大重要关注点,一是教育培养质量,二是师德师风,杭电导师量化评价体系中,将导师、学生及行为规范作为负面指标,具有“一票否决制”性质,这是对不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精神的“零容忍”。但师德师风问题有复杂性、隐蔽性,量化指标也很难完全评价真实的师德品性,且师德师风问题一般都是在极端情况下才暴露进而加以定性。遵纪守法和学术规范的要求,具体操作上还有很大细分空间。另外,能否实施毕业生对师德师风的追踪调查?比如开展毕业三年后的研究生对导师师德师风的测评,这种没有利益关联的测评更加客观。 王传毅还建议,导师指导能力量化评价指标的出台,可以配合其他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如研究生导师的退出方法、激励办法、培训办法等,同时注重对导师长周期的考核,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对不同系部、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的特色,从而避免评价标准的“唯一性”和僵化。 (本报记者 陆 健 严红枫 本报通讯员 程振伟)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app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8-28
欧亿代理开户> 欧亿注册1970_家庭教育剧:贩卖焦虑不如拆解焦虑 欧亿注册1970_家庭教育剧:贩卖焦虑不如拆解焦虑 原标题:家庭教育剧:贩卖焦虑不如拆解焦虑 电视剧《小舍得》剧照 资料图片 从围绕新手爸妈的《虎妈猫爸》、聚焦高考的《小欢喜》《少年派》,到讲述子女出国留学的《小别离》《带着爸爸去留学》《陪读妈妈》,再到近期播出的围绕“小升初”的《小舍得》、“幼升小”的《陪你一起长大》、还有待播的聚焦幼儿教育的《小痛爱》,聚焦升学问题的《学区房》……近年来,教育题材创作不断升温,已然成为当前影视剧的宠儿。 这些作品凭借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用贴近生活的讲述方式,从当下父母的情绪焦虑点切入,直击教育热点话题,直面子女升学、出国留学、代际冲突等教育痛点,引发观众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观照社会现实问题,再现家长对教育的期盼 与以往相比,越来越多教育题材的影视剧主体开始从校园转向家庭,着重探讨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而叙事方式也升级到多线群像的模式,更加符合不同风格家庭的教育现状。不过,无论主体如何变化,其观照现实的创作宗旨没有改变,涉及孩子升学、代际摩擦、教育理念碰撞、离异家庭、海外留学、学区房等话题,戳中观众痛点,引发强烈的共鸣。 近期播出的《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等剧,延续以往的现实主义风格,从“小升初”和“幼升小”这些教育中的特殊阶段切入故事。《小舍得》是继《小别离》《小欢喜》后第三部聚焦当代教育问题的电视剧,讲述在“小升初”期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摩擦和治愈的故事;《陪你一起长大》讲述了四个典型家庭在育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故事,突出了亲子关系中“陪伴”的重要性;待播剧《学区房》讲述了因儿子“幼升小”购买学区房问题引发的种种闹剧;还有此前刻画出典型“中国式父母”群像的《虎妈猫爸》《小欢喜》《小别离》等,都从不同角度再现了当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焦虑与期盼。 这些作品戳中当下家长的心,将千千万万个家庭面临的问题浓缩于几个“典型”家庭之中,戏剧又真实地再现了升学期间不同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处理态度,引发观众思考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在《小舍得》中,父母“幡然醒悟,决定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而《陪你一起长大》则更是强调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同时也是“育己”,“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更具社会启发意义。 在当前“教育热”不断升温之际,影视作品应坚持创作,避免套路与悬浮,在艺术化表达中回应观众期待、直击社会问题。当具有生活气息、倍感熟悉的情节通过戏剧化的方式演绎出来,观众尤其是为人父母者同样的困惑和烦恼借由剧情得以抒发,与剧情产生共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创作不应贩卖焦虑,也不能不切实际 不难看出,大多家庭教育剧基本上都是围绕代际冲突、父母间教育理念差异、夫妻情感等话题展开,剧情如何在保证戏剧效果的同时,最大化地还原真实成为一大创作难题。在《小舍得》的总制片人徐晓鸥看来:“《小舍得》在保持温暖现实主义基调的基础下,更多地去思考教育本身,挖掘造成教育焦虑背后的原因。所以这个剧的出发点是‘比较’,而不是‘内卷’。我们不是为了去贩卖焦虑,而是去展现、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回避尖锐和狗血的方式。创作者的这种初心和诚意,我相信观众都是能够看得懂的。” 《小舍得》中几个家庭在育儿道路上所遇到的困惑来自现实中的原型。故事中,南俪一家为提升女儿数学成绩,全家出动帮忙补习,而父母过度焦虑的后果便是孩子也在暗自攀比。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任孟山表示:“创作不应贩卖焦虑,但也不能不切实际,应该给观众呈现出创作者的思考,给观剧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和可参考的路径。” 教育题材影视作品基本围绕生活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精英及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展开,剧中多出现高档小区、重点中小学、高消费场所等场景,被观众吐槽“全是精英家庭且不接地气的焦虑”,很难从中找到认同感。如前些年播出的某剧关注时下热门的“低龄留学热”现象,本是一个好题材,却因剧情脱离实际播出后高开低走。剧中叛逆的儿子、分居的夫妻这样标签化的人物未能将角色的内心立体地展现出来,而观众通过该剧对富裕家庭这一群体的认知也较为浅显单薄。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赵聪说:“判断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成功与否,重要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来自生活,这就需要创作者对当下的生活有着更为深刻的体验,在博得收视率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实际,做到话题与现实的有机融合。” 教育题材扎堆,应为纾解负面情绪提供可参考方向 一直以来,教育都是一个全民话题,这也是近年来以子女教育为主题的影视创作不断“升温”的主要原因。一部优秀的家庭教育剧往往包含着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和升华,但如今同类作品扎堆,为博得高收视和话题度,不少剧集的创作也陷入了同质化严重、不切实际、过度贩卖焦虑的泥潭。 在赵聪的理解中,“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起到为观众纾解情绪、排解苦闷的作用,体现出文艺作品治愈人心的力量”。他呼唤植根于现实又能照亮现实生活的“温暖现实主义”剧作,在轻快的叙事节奏中,用亲情、爱情、友情,给予观众精神上的慰藉、解决现实中的烦恼、发现生活中真挚的小美好。《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中的每一位家长,都是中国街头巷尾最普通的爸爸妈妈,在呈现现实的同时,不刻意渲染焦虑,在含笑带泪中凸显亲情的可贵;《陪你一起长大》着眼于刻画最朴实、动人的生活细节,与观众一起探讨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与众多新手爸妈一同成长。正如《小欢喜》主演兼编剧黄磊所说:“我写高考,其实更关心的是‘过关’。过了一个关,就会有一个小小的欢喜,小小欢喜累积在一起,就成了你人生中的一部分。” “教育题材家庭剧对城市中产阶层教育焦虑的艺术化表达,应帮助观众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处境,调节在教育议题上的公共情绪,达到抚慰人心的目的。”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教师张凯滨说。教育题材一直是一个“香饽饽”,如果以后此类题材影视作品不加码贩卖焦虑,而是展现现实生活中真实又感动的“欢喜”,或许能开拓出更多新的创作思路。(本报记者 牛梦笛 本报通讯员 储平如) (责编:温璐、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欧亿2注册 www.wsxy.net 无回复 阅读全文 >2022-08-27